石家河鎮

石家河鎮

石家河鎮位於湖北省天門市西北部、大洪山南麓。全鎮國土面積133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委員會,39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8萬人。

石家河鎮是舉世聞名的石家河文化發祥地;新時器時代聚落遺址石家河遺址的發現,佑證了長江與黃河文化同為中華民族文明起源;西周土城遺址文物的發掘代表父系氏族形成的標誌。石家河是江漢平原“紅色之鄉”,曾是革命時期天門縣委所在地,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等同志戰鬥生活過的地方,鎮區烈士陵園是天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6年11月,湖北省民政廳正式批覆:經省政府批准,同意天門市石河鎮更名為石家河鎮。省民政廳在《關於天門市石河鎮更名為石家河鎮的批覆》中指出,經過省政府批准,同意天門市石河鎮更名為石家河鎮,其所轄行政區域及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家河鎮
  • 外文名稱:Shijiahe  Town
  • 別名:石河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北省天門市
  • 下轄地區:1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天門市石家河鎮石河大道
  • 電話區號:0728
  • 郵政區碼:431706
  • 地理位置:江漢平原北部,大洪山南麓
  • 面積:133平方公里
  • 人口:5.8萬人(2014年)
  • 方言:西南官話-天門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石家河遺址 天門山
  • 火車站天門站 天門南站
  • 車牌代碼:鄂R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方風貌,教育及文化,交通與發展,地方美食,

歷史沿革

石家河鎮過去簡稱石河。石河者,以其東鄙有河流過,水清澈可見河石故名,此姑為一說。其實,河中並不見石,只有擠得一河的綠茵茵水草。又說石河為石家之河,若此說成立,此地必有石家大戶,為河之主人,但據考察此地石姓極少,有之,分布甚稀,不成氣候。查《天門縣誌》也沒有詳及石家河鎮名的由來。不過,石河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是最早的人類活動地區,是天門的最老古鎮,也是天門的發祥地,有“天門搖籃”之譽。
春秋戰國時期,石家河為古鄖國地,後為楚國竟陵邑治所。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梁朝,石家河一直是竟陵縣或竟陵郡治所。晚唐詩人皮日休曾題詠石河,其《夕照》詩:
落霞如綺絢晴空,坐對天門欲下舂。
十里孤峰層漢碧,數村殘照半江紅。
荒城市暝人歸牧,遠浦沙明水宿鴻。
回首長安何處是,嵯峨宮闕五雲中。
荒城即秦代竟陵縣衙所在地土城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沉積著多種文化層,折射出人類遠古的輝煌。
石家河遺址在土城,石家河古城既保存了我國長江中游地區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同時也保存著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構築了屈家嶺文化時期的古城和一座保存完整的西周古城。石家河文化遺址以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在中華民族文明起源與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可以在土城的在田間地頭或者河邊拾到石器,其中以石斧最多,一般都為打磨石器,所以考古史上稱作新石器時代。曾浚河,某村民於河泥中得一古劍,拭之熠熠生輝,能斷飄發,獻省文物局,錄為館員雲。石河之河,其名是否與石器有關,很有可能。但文獻不足征,也只能是姑存一說。七十年代中期,石河猶能稱古鎮,那時,就算是和蘇州那邊的甪直同里比,也不會輸它一分。
石河老街的街道有兩丈多寬,一色的青石板路面,青石板下有暗溝以便泄水。街之兩旁民居錯落有致,皆做小買賣,一律木板為牆,牆上雕刻花紋,或者為鏤空花牆,長條形木門可以成組卸下或安裝,便於貨物進出。門店有疋頭,百貨,農具,小吃,柴米油鹽,新華書店,樣樣俱全。最繁忙的時間在早晨,天還沒亮,小鎮就熱鬧起來了,街道兩旁擺滿了小菜、雞鴨,買魚的,售肉的,熙熙攘攘,雞飛狗跳。
以下為天門縣誌記載:
石家河鎮河渠密布,大雨易澇,不雨則旱,但總的說雨水還是很充沛的。周圍鄉村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少量旱地種小麥芝麻。石河氣候溫和,冬短夏長,除了冬天之外,四處都是鬱鬱蔥蔥,若在三月,草長鳶飛,分外秀美,而到了四月以後,石家河鎮周圍全是秧田和蓮藕,碧浪翻滾,滿鎮飄香。石河主街之後有一條小街,百姓多枕水而居,一不小心,荷藕的新箭就鑽到人家後院的台階下去了。石河的糧食長期國家統購,不能上街買賣,水產品可以上街,多野生,其中最多的是鯽魚,鰱魚,黑魚,黃牯魚,白條,草蝦,黃鱔,泥鰍,王八(俗稱腳魚)等等,那時候水產價格都賤,一布袋子黃鱔約五六斤,很難賣到兩元錢,所以,黃鱔泥鰍鑽出逃跑了也沒有人去捉,街道石板底下經常可以扒出逃逸的黃鱔和泥鰍。 街之西與集市稍稍遠離,有藥鋪,書店,文具店,區公廨也在此處。藥鋪中西藥均售,書店主要有政治讀物,宣傳畫,連環畫,小說,一般讀物。那時候書店店員是一位漂亮女人,膚色白淨,服裝整潔合度,是鎮上“豆腐西施”。區公廨之西為獸醫站,站內常見一男一女,男的拉得一手好二胡,尤其是《二泉映月》、《賓士在千里草原》拉得響遏行雲,聲破屋瓦,女人愛聽,兩人整天在嬉笑追逐,不知道有無風流事。其斜對面是烈士亭,1942年11月,新四軍第五師四十三團為新四軍抗日烈士樹石碑一通,額鐫“名震豫鄂”四字,碑刻156名烈士姓名、職務。1963年,縣人民政府在石碑處修建烈士紀念亭。後來又在此處建起烈士陵園。此亭為石河革命教育基地。亭之西為西河,過石橋為石河衛生院。石家河鎮除了衛生院,還有聯診所,都是保障老百姓健康的機構,但後者規模小。

行政區劃

天門市石家河鎮(共36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
龍王、界牌、竹寺、劉方嶺、復興場、董巷、土城、西河、東河、石河、牌嶺、唐李、盧嶺、胡壋、夏新、唐店、磚廟、段場、江店、周嘴、汪嘴、易嘴、李嘴、諸葛、張巷、孫沖、石廟、姚嶺、吳劉、蔡嶺、洪山廟、東虹、花垸、吳垸、楊嶺、東橋;石家河鎮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

地方風貌

石河之河又稱東河,以鎮之西有西河故也。如今西河早已壅塞流緩,東河之名也漸被人們淡化。自古以來,京山崇山中有山水流下,瀦積清水盪,經石家河鎮東而入縣河,最後注入漢水,漢水在漢陽注入長江。如今石河改注漢北河,再入漢水。所以,東河雖小而連線長江。過去石家河鎮人最得意的事是“下漢口”,“下漢口”要在東河乘小船,順流而下到天門,再到岳口入漢水,最後到漢口。“下漢口”是石河人最得意的事,也是最難堪的事,人們把小孩尿床也戲稱為“下漢口”。
解放前東河河上有小木橋,五十年代末改建成鋼筋水泥橋,可通汽車。如今由於天門市地方建設需要從京山運進石頭,大貨碾壓,石橋已成了危橋,但可讓行人和小車通過,大貨一律禁行。西河過去有青石壘成的三孔橋,如今石橋尚稱完好。石家河鎮有兩河襟帶,如雙龍纏繞,兩河實為鎮之天然屏障,人們入鎮得通過兩橋,否則莫辦。

教育及文化

位於石家河鎮近郊的石家河文化遺址,距今已有7000年,玉器、陶器、骨器、粳稻和青銅器等文物數萬件,並發現陶祖這一原始社會父系氏族時期的重要標誌性文物。經專家鑑定,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鑑賞價值,國家文物主管部門認定其為我國南方最大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
石家河鎮之南楊灣之西有一所中學。原為國小,過去石河子弟上中學得去天門或京山縣城。七十年代石河國小廢,始辦中學,中學內有一口井,為石家河鎮第一井,手搖鐵柄,泉水沛然而出,汩汩不絕,飲之如醍醐。莘莘學子得該井滋潤,故石河才子多,美人多。石河人都能背誦北宋汪洙編的那首《神童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其重學如此!七十年代末國家恢復高考後,天門為全國高考之冠,號稱“狀元縣”,而石河實為天門普通教育之重鎮。又石河人皆以耕讀為本,鎮中多詩文名宿,祥愷、家振、其富、才英等諸賢相唱酬,一時文風大盛,而祥愷、才英二先生之書法又為天門一時冠冕,學子翕然從之,人材彬彬出矣。而今,由於計畫生育,生員銳減,石河中學從高中降為國中,東西河皆有國小,曰東河國小,西河國小。教育成就已不像過去那么有名了,但流風仍在。石河人不乏衣食,又慕處士,自得其樂,讀書外出做官的不多,才子佳人,風流蘊藉,有很多男女佳話,若有人蒐集整理編為故事,可壓住歷史上的《金瓶梅》。

交通與發展

現在石家河鎮的交通較之過去更加便利了,南接天門,西通佛山,北到錢場,都是柏油水泥路面。又由於漢宜高速從其邊境經過,從而西到宜昌,東出漢口,亦有建瓴之勢。尤其是新修的隨岳高速貫穿鎮內,北上襄樊,南下岳州,不過兩小時就到。交通的便利帶來了豐贍的貨物吞吐,而南北冠蓋往來,學子歸鄉,文化交流自然頻繁,又為古老的石家河鎮新添了一道迷人風景。
石家河鎮的老街雖然好,但兩河相夾,其發展地面自然受到了限制,不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要求了。石河人把原來的老街當作了故事,重新在南到天門北至京山的要道口發展了商業,又在不遠的地方建起了農貿市場,石家河鎮的重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辟的發展區逐漸擴大,人煙輳集,買賣繁榮,向南的發展漸漸逼近瓦子溝,向北的發展很快就要越過唐李村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石家河鎮的發展也遵循著商業的發展規律,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會繁榮,反之亦然。但不管以後石家河鎮如何變化,其文化的積澱仍然在石河的老街,老街的滋養仍然來自石河這條古老而永遠年輕的河......

地方美食

石家河鎮的小吃主要有米線,麵條,油條,鍋盔,片湯,煮粑子等。米線石河人就叫一個字“粉”,其細如髮,從翻騰著的湯鍋里摝起來,放一些鱔魚哨子,又香又軟,真可以說是人間至味;麵條,石河人也是一個字“面”,比之“粉”,口味稍重;煮粑子是油煎的,用小鏟從呲喇喇冒著油煙的平底鍋鏟起的時候,可以看到酥黃脆香的底邊;戈奎是烘烤的,上面敷有芝麻,撕碎了放在“粉”“面”湯碗裡,比所謂的新疆泡餅好吃一千倍;而最好的小吃還是雜燴湯,石河人謂“雜和湯”,和亦燴也,湯中有雞蛋,豬肝,豬肉,肉丸等等,三毛一碗,這湯進補。當年,“粉”“面”都由石河供銷社管理,掌勺者各為一美人,一個長的像西施,一個長的像楊玉環,遠近聞名,是以“面”“粉”生意特別好,吸引東邊武漢西邊宜昌的人都來趕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