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烈士陵園

石嘴山烈士陵園

石嘴山市烈士陵園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大武口區,其前身是原惠農縣革命烈士墓,建於1953年4月5日,位於西永固鄉吳家莊子附近一個高台上,土圍牆,面積709平方米,安葬18名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嘴山烈士陵園
  • 別稱:石嘴山市賀蘭山烈士陵園
  • 地址: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青山陵園內
  • 性質:烈士陵園
  • 影響:寧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背景,建園紀念,重要影響,主題文化建設,烈士精神,

歷史背景

1950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19兵團65軍194師582團駐守黃渠橋。一天,解放軍指戰員進賀蘭山打柴,在返回途中,遭當地土匪郭栓子部隊偷襲。激戰後,郭匪逃竄,582團16名指戰員英勇犧牲,被分別安葬在原惠農縣三區的三鄉和五鄉。
1953年4月,原惠農縣人民政府在西永固鄉修建了惠農縣革命烈士墓,將分散安葬的解放軍582團16名指戰員集中安葬在烈士墓中。同時,將1947年8月被國民黨部逮捕殺害於黃渠橋的中共地下黨員任天才(財)烈士也安葬在烈士墓中。

建園紀念

1980年5月,石嘴山市委決定將烈士墓由西永固鄉搬遷到大武口區園林場附近,投資4萬元,修建了石嘴山市烈士陵園,並將西永固鄉的18名烈士和在外分散埋葬的4名烈士移葬在新陵園。1984年8月,在烈士陵園內修建一座11.78米高的紀念碑。2003年,將石炭井八號泉原蘭州軍區守備第一師烈士陵園內的16名烈士和因公犧牲軍人搬遷到石嘴山市烈士陵園內,同時新建了一座高2.3米、寬2.15米的漢白玉碑,將中央軍委原總政治部主任蕭華將軍的題詞“賀蘭雄鷹”碑文拓刻在紀念碑上。2005年9月,將烈士李雙雙的衣冠冢由原陶樂縣月牙湖鄉磨盤山上遷移到烈士陵園內,同時遷移入園的還有其他2名因公犧牲的烈士。至此,在陵園安葬的烈士和因公犧牲的軍人總計57名。
1985年,石嘴山市政府將陵園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命名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確定為自治區國防教育基地。

重要影響

石嘴山市革命烈士陵園安葬的烈士和恩公犧牲的軍人,有的是為解放寧夏而獻身的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有的是為保衛新生人民政權犧牲的解放軍官兵;有的是在國防建設中英勇捐軀的烈士;有的是在和平時期為保衛人民生命財產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有的是在繁重崗位消然倒下的同志。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聳立了一座永遠的豐碑。每逢“清明”、“五一”、“七一”等重大節日期間,廣大人民民眾和部隊官兵前來瞻仰、祭掃烈士墓,開展國防、愛國主題教育活動。

主題文化建設

近幾年,石嘴山市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綠化美化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多方徵集烈士遺物及軍史資料,請軍隊離退老同志撰寫回憶錄等,不斷充實陵園教育內容,挖掘國防教育內涵,提升陵園教育功能。每逢“清明”、“五四”、“七一”、“八一”等重大節日,石嘴山市及烏海、銀川等地區的幹部民眾來陵園瞻仰、祭掃烈士墓,開展愛國和國防教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烈士精神

賀蘭山地區是全軍43種人民軍隊精神之一的“賀蘭山精神”發祥地,陵園內的紀念館通過圖文、遺物和塑像展現了賀蘭山地區寧北早期的革命活動、賀蘭山剿匪、賀蘭山建設等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每年時逢清明、七一、八一等節日期間,全市及周邊幹部民眾、企業員工、學校學生等社會各界來陵園瞻仰、祭掃烈士墓,開展入黨入團、入職入黨宣誓等不同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社會各界學習歷史知識,進行革命傳統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場所。此次入選首批寧夏黨史宣傳教育基地,將進一步拓展陵園教育基地功能,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弘揚烈士豐功偉績做出更大的貢獻。
石嘴山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