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石南藤以“南藤”之名,始載於《開寶本草》,又名
風藤,馬志曰:“風藤生依南樹,故號南藤”,蘇頌曰:"南藤,即
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出泉州(福建晉江),
榮州(四川建昌)。生依南木,故名南藤,苗如馬鞭,有節,紫褐色,葉如杏葉而尖。采無時”。
李時珍曰:“今江南、湖南諸大山有之。南藤細藤圓膩,紫綠色,一節一葉,葉深綠色,似杏葉而微短厚。其莖貼樹處,有小紫瘤疣,中有小孔。四時不凋,莖葉皆臭而極辣”。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枝被疏毛或脫落變無毛,乾時呈淡黃色,有縱棱。葉硬紙質,乾時變淡黃色,無明顯腺點,橢圓形,或向下漸次為狹卵形至卵形,長7-14厘米,寬4-6.5厘米,頂端長漸尖,有小尖頭,基部短狹或鈍圓,兩側近相等,有時下部的葉呈微心形,如為微心形時,則其凹缺之寬度狹於葉柄之寬度,腹面無毛,背面被長短不一的疏粗毛;
葉脈5-7條,最上1對互生或近對生,離基1-2.5厘米從中脈發出,弧形上升至葉片3/4處彎拱連線,余者均基出,如為7脈時,則最外1對細弱而短,網狀脈明顯;
葉柄長1-2.5厘米,無毛或被疏毛;葉鞘長8-10毫米。
花單性,
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於花期幾與葉片等長,稀有略長於葉片者;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或略長,無毛或被疏毛;花序軸被毛;苞片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邊緣不整齊,近無柄或具被毛的短柄,盾狀,直徑約1毫米;雄蕊2枚,間有3枚,
花葯腎形,2裂,比花絲短。雌花序比葉片短;總
花梗遠長於葉柄,長達2-4厘米;花序軸和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但苞片柄於果期延長可達2毫米,密被白色長毛;子房離生,柱頭3-4,稀有5,披針形。漿果球形,直徑3-3.5毫米,無毛,有疣狀凸起。花期5-6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南部(宜昌、興山、巴東、恩施)、湖南西部(永順、東安)、廣西北部和西南部(龍勝、靈川、臨桂、大鳴山)、貴州北部至西南部(沿河、遵義、安順)、雲南東南至西南部和西北部(西疇經雙柏、景東至滄源、梁河、瀘水、福貢、貢山)、四川北部(城口、昭化、青川、平武)和南部(綿竹、灌縣、什邡、彭縣、邛崍、天全、峨眉、馬邊、雷波、屏山、宜賓、廬州、江津)及東南部(酉陽、南川)、甘肅南部(文縣)。廣布於尼泊爾、印度東部、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亞。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中蔭處或濕潤地,爬登於石壁上或樹上,幾海拔310-2600米。
栽培技術
繁殖通常採用空中壓條或扦插法。生長期間在母株上選擇健壯的莖節,在節下剝去0.5厘米寬的皮層一圈,再用濕潤的山泥包住以節為中心的4厘米寬的範圍,也就是說包住剝皮處和不定根,稍留縫隙,以便澆水和察看。高壓一般在3月進行。壓條生根後,即可在翌年春季或當年秋季剪離母株,去掉塑膜,保留土團上盆。不論老莖、嫩莖均可扦插。扦插可於早春3月間樹木萌芽前或在9-10月進行。選擇生長健壯的莖節,斜插於山泥中,讓不定根埋在土裡,土壤要保持濕潤。如沒有山泥,可用腐殖泥2份加沙1份,或草木灰1份塘泥2份代替。
石南藤的栽培和養護比較粗放,對土壤要求不嚴。石南藤的主要病蟲害是地老虎和螞蟻,所以使用的泥土必須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可用1500倍液的敵百蟲消毒或把泥土放在烈日下暴曬。如發現其他病蟲害時,可用1000-1500倍液50%的殺螟松或用80%的敵敵畏1000倍水稀釋毒殺。
主要價值
莖入藥,祛風寒,強腰膝,補腎壯陽。常治風濕痹痛、腰腿痛等。
【
侗藥】膠賓,酒餅藤:全草治風濕骨痛,跌打內傷,骨折《桂藥編》。
【
壯藥】蔞差:全草治風濕骨痛,跌打內傷《桂藥編》。
【
苗藥】Fiux giod ghunb胡椒棍,Uab mongb makveeb蛙猛漫煙:全草治療寒濕筋骨疼痛,腰膝酸軟《苗醫藥》。
【
水藥】要哈哄(ja u ha hup):全草治跌打損傷,風濕痛《水醫藥》。
化學成分
套用矽膠、葡聚糖凝膠等色譜技術分離純化,套用波譜技術確定化合物的結構。從石南藤中分離得到了5個化合 物,分別為pipedonguminine(trans,trans)(1),4-羥基-3,5-二甲氧基-
苯甲酸(2),galgravin(3),β-
谷甾醇(4)以及
胡蘿蔔苷(5)。五個化合物均為首次從石南藤中得到,化合物1~3為首次從
胡椒屬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