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包

石包

春秋時軍隊已裝備石包,漢代以後大量使用。形制逐漸完善多樣。唐代李簽著《太白陰經》載,石包體是木料製成,接合部採用鐵件。石包套用槓桿原理,以人力拉拽發射。形狀類似北方農村井邊打水的吊桿---------桔棒。石包中心有條石包柱,埋在地上,或架在架上,有的裝在車上。柱頂端橫放一條富於彈性的石包梢,利用它的彈力發射石彈。石包梢長約工5一2·8丈,輕型戰石包為單根石包梢,重一些的則為合股石包梢。根據發射石彈的重量有兩梢,三梢、五梢、七梢,最多達到十三梢。石包梢選用優質木料經過特殊加工而成,使它既堅固,又有彈性。石包梢越多,射出的石彈越重量,發射距離越遠。石包 梢的一端要放彈案,另一端拴著石包索。每條石包索由1一2人拉拽。普通單梢用40人拽,大型的則需上百人拽,最重要的十三梢石包要用200多人才能拽得動。在施放時,將石彈放入皮案內,用很多人各自握繩一條,聽號令一齊用力猛拉,利用槓桿的原理和離心力作用,把石彈拋至敵方。根據實際作戰需要,戰石包有不同的種類。初期的拋車變換射向困難,後來發明一種可以左右旋轉的旋風拋車。南北朝時,將拋車裝在車上隨軍刀虧動,稱拍車。梁元帝時,有人將其裝在戰船,稱拍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包
  • 製成材料:木料
  • 接合:鐵件
  • 原理:槓桿原理
中國古代拋百器械。在中國最早拋射石彈的器械稱為"石包",晉代以後出現“石包”字。
唐代的拋車比過去的大,稱"將軍 石包 "或"擂石車"。《武經總要》記載了宋代十六種不同種類的 石包,如雜石包、虎蹲 石包、旋風五石包、車石包、柱腹石包、臥車石包、旋風車石包、合石包等。還有一種適於近戰的手石包。石包的威力很大,一般可射50步一300步,(宋代每步6尺,合今1·4米)。每顆石彈重約數十斤,大者可達百斤以上。據《宋史·兵志》載,按照國家標準:上等單梢石包 射程應在270步以上,中等的為260步,下等的為250步。最早的炮彈是石制的。後來出現了特殊炮彈,如燃燒彈,化學彈等。後來也有用石包發射毒燃球、燃幕彈、毒藥等化學戰劑的。有些小型戰石包使用泥彈,不僅便於製造,而且射出後立即"炸"得粉碎,不易被敵方拾起反射回來。石包在古代長期作為城市攻防戰的重型主要武器,火炮出現後逐漸被淘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