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華夏》是20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刻華夏
- 作者:編者:張世科|責編:朱志永|攝影:路曉輝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92219
- 類別:碑刻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石刻華夏》是20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石刻華夏》是20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人們喜歡碑刻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對一般讀者而言,碑刻背後的故事也許是其感興趣的。有故事的碑刻也許並無華麗的辭藻,亦無龍飛鳳舞的書藝,但由於其背後隱含著動人的故事,同...
華夏石刻藝術展示園,是一個景點。位於寧夏永寧縣青銀高速以南,北至建設中的望通路與濱河大道以東延伸線,西起規劃中的立掌公路,東臨濱河大道,總體規劃用地面積約19.8平方公里。根據自治區政府提出的“以全面整合、提升全區範圍內...
唐昭陵六駿石刻是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立於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唐太宗昭陵北司馬門內的6塊大型浮雕石刻,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一作特勤驃)”“青騅”“颯露紫”。其中,“颯露紫”和“拳毛騧”...
石刻 泛指鐫刻有文字、圖案的碑碣等石製品或摩崖石壁。在書法領域,也有把鐫刻後,原來無意作為書法流傳的稱為“石刻”,一般不表書者姓名,三國六朝以前多為;而有意作為書法流傳的稱為“刻石”,隋唐以後多為,通常標刻書者姓名。-...
天津華夏石雕藝術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303件/套、珍貴文物0件/套,舉辦展覽1個,開展教育活動0次,參觀人數0.08萬人次。作用價值 以保護和傳承中國古代石雕藝術,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為古代石刻...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大足區境內141處摩崖造像的總稱。其中,國家級有寶頂山、北山(含多寶塔)、南山、石門山、石篆山、妙高山、舒成岩;市級有尖山子、千佛岩、峰山寺、聖水寺、陳家岩、普聖廟...
門塘·得烏瓊石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單位,唐代石刻。位於西藏自治區洛扎縣城西北約6公里得烏瓊村山崖上和縣城東門當河、洛扎河匯流處石壁上。上刻古藏文,內容均系吐蕃贊普(王)與得烏瓊家族所訂盟文誓詞,碑文強調維護得烏瓊的既...
《中國福》書法景觀石刻位於八達嶺長城——中國長城博物館廣場;又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福。作品簡介 《中國福》文化景觀石刻於2017年9月30日落成,採用晚霞紅天然大理石雕刻,高4.7米,寬1.9米,重15.8噸;由中國著名福壽文化學者、...
千唐志齋石刻,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千唐志齋石刻由張鍅收集,於1935年建齋室予以陳列保護。章炳麟曾用古篆為之題額《千唐志齋》,並在尾部綴有跋語:“新安張伯英,得唐人墓誌千片,因以名齋,屬章炳麟書之。”齋名由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百壽圖”又是中國文字,書法史的演變圖,直可看作華夏文明史的一個縮影。“象形”是中國漢字所特有的最早的造字方法,傳說中“倉頡造字”就是從原始的“圈騰”演化而成文字。這在“百壽圖”中亦可見一斑,其中的...
浯溪摩崖石刻,位於湖南祁陽西南約2公里湘江西岸與浯溪交匯處的唐至清的摩崖石刻。歷史由來 浯溪摩崖石刻是唐至清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祁陽西南約2公里湘江西岸與浯溪交匯處。江邊崖岸上刻有唐以來三百多位名人的書畫詩文詞題等486處。其中...
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發謫吏穿昆明池”石刻立於昆明池畔,俗稱“石爺石婆”。現牛郎像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斗門鎮常家莊村北,織女像在斗門鎮棉紡廠內,兩者間距約3公里。文物歷史 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為...
中國印摩崖石刻位於北京密雲縣雲蒙山雲龍澗主峰,是經北京奧組委批准,由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和北京市密雲縣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地理環境 中國印摩崖石刻,採用瓦背體格式,鐫刻在海拔968米的雲龍澗主峰,其中“京”字印高76米、寬38...
後慢慢變成部落酋長或區域統治者的名號。“太陽神紋石刻”是華夏早期太陽神崇拜的有力證明。古拙質樸的石刻,原始宗教氣息強烈,反映出在生產力不發達、環境艱苦的條件下,華夏的先民們對發展人類自身能力的渴望。
一時武夷山盛名遠播,成為華夏的文化名山。他在講學授徒、著書立說之餘,還遍游武夷全山風景,寫下大量詩歌,《九曲棹歌》至今膾炙人口,還在山中留下許多的摩崖石刻。偕游武夷山的領銜者為邵武理學家何鎬(字叔京),曾任湖南善化...
九龍巖石刻位於東安縣蘆洪市鎮東一公里的九龍巖,有北宋至清各種名人石刻43方,宋刻達30方。景點介紹 最早的一方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東安縣令張太年所題,距今已1100多年,記載了鎮壓農民起義(“平將寇”)和“蘆洪置司”的重大...
華山摩崖石刻浩如煙海,其年代之久遠、規模之宏大、數量之眾多、字型演變之繁複、藝術價值之高,品位之雅俗共賞,堪稱中國書法藝術寶庫。覽西嶽華山,看五千年中國書展,推出華山石刻。清代學者章太炎考證,中華、華夏,皆因華山而得名。歷代...
《大足石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宣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於2002年6月18日發行的,志號為2002-13的特種郵票。《大足石刻》郵票全套4枚,分別描繪了大足北山石刻中的日月觀音、普賢菩薩、華嚴三聖、三皇洞造像。發行...
城背溪文化是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中期區域文化的代表,遺址中發現的“太陽人”石刻線條簡潔,形象明確,反映了華夏先民們對發展人類自身能力的渴望,是中國境內考古所見最早的太陽崇拜圖像。1998年出土於湖北省秭歸縣東門頭。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
《石韻清華:中國歷代石刻大觀(二)》是2019年5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強、華夏石刻藝術發展研究院。內容簡介 “石韻清華:2019非國有博物館華夏石刻精品展”展品還有許多建築附屬石雕及生活器物,如燈、水盆、坐凳、枕、...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
”千年文脈,凝聚瀟湘,孕育祁陽,惠及華夏,香飄全球。元結“三吾”之命名,立意非凡。清撫湘使者吳大澄說得好:“園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勝,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時。大賢已往,民有去思,思其居處,思其文詞。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