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刁柏炭疽病

石刁柏炭疽病

石刁柏炭疽病是由膠孢炭疽菌引起的、發生在石刁柏的病害。主要危害莖部,也可為害側枝和擬葉柄。莖幹染病,發病初在莖上出現灰色至淺褐色的梭形或不規則形,隨後病斑部位出現暗褐色的凹陷,最後在病斑長出小黑點。

石刁柏炭疽病是石刁柏的常見病,分布較廣,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一般發病率20-60%,嚴重地塊可達100%,對石刁柏生產影響較大。

石刁柏炭疽病的防治方法為在新種植區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加強栽培管理,發現病莖及時塗藥,認真清除病殘體。在發病初期還可以噴藥防治,用藥間隔期7-10天,連續防治2-3次,重病田可視病情發展,必要時還要增加噴藥次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刁柏炭疽病
  • 外文名:Asparagus anthracnose
  • 別名:蘆筍炭疽病
  • 病原:膠孢炭疽菌
  • 為害作物:石刁柏
  • 為害部位:莖部、側枝、擬葉柄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石刁柏炭疽病病原為膠孢炭疽菌(學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屬真菌半知菌亞門。其有性階段為圍小從殼(學名: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病菌分生孢子盤褐色至黑褐色,埋生於寄主表皮下,逐漸隆起呈皰狀黑點,最後成盤狀或墊狀,盤上密生分生孢子梗和剛毛。剛毛黑褐色,彎曲,基部粗大,有0-3個隔膜,(55-115)微米×(5-7)微米。分生孢子梗短桿狀,無色,單胞。分生孢子新月形至紡錘形,單胞,無色,大小為(11.5-28.5)微米×(3.5-6.3)微米。
石刁柏炭疽病
病原菌
病菌喜溫暖高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8℃;最適發病環境溫度為24-32℃,相對濕度90%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5-10天。
(圖註:1.分生孢子盤;2.剛毛;3.分生孢子梗;4.分生孢子。)

為害症狀

石刁柏炭疽病主要為害莖稈,也可為害側枝和擬葉柄。田間前期症狀易與莖枯病混淆。主莖發病多從莖基部開始侵染,初為水漬狀暗灰色小點,逐漸形成紅褐色至黑褐色橢圓形斑,略凹陷,隨後病斑表面產生許多明顯突出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多個病斑匯合常形成不規則大斑,黑點隨病害發展亦逐漸擴展,明顯粗大變形,最後致植株枯死。側枝及葉片染病易折斷或脫落。病害嚴重時植株成片死亡。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田間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早春,氣候條件適宜時,地下根狀莖的鱗芽出土,生長成幼莖,生長形態好的採收為商品,不適作商品的部分幼莖和超過商品採收期而生長過度的幼莖經過生長培育為母株。隨石刁柏母株的生長,病殘體上病菌也開始進入活躍期,通過風雨傳播、並反覆再侵染,擴大危害。

流行規律

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石刁柏炭疽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月至9月間;年度間入夏早、溫度偏高、悶熱、多陰雨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土質黏重的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上母莖過密、不實施清潔田園、通風透光差、偏氮施肥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加強栽培管理:深溝高畦、合理留用母莖,並經常疏通四周的溝系,防止雨後積水和降低地下水位,中管棚和連棟大棚保護地棚內科學施肥,澆水施肥要小水少肥勤澆,增加開棚通風降濕。
  • 清潔田園:發現病莖及時塗藥,控制病情擴展,夏秋換母莖時,認真清除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化學防治

  • 種子處理:新種植區進行種子消毒,可用52-55℃溫水浸種20-30分鐘滅菌,或用0.3%種子重量的25%施保克可混性粉劑,或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滅菌。
  • 噴霧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用藥間隔期7-10天,連續防治2-3次,重病田可視病情發展,必要時還要增加噴藥次數。綠色防治用藥:可選15%咪鮮胺微乳劑(勝炭)1000-1500倍液(每畝用量30-50克);50%咪鮮胺可濕性粉(施保功)1000-1500倍液(每畝用量35-50克);2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捷菌)1500-2000倍液(每畝用量25-40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劑(拿敵穩)3000倍液(每畝用量25-35克);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世高)1000-1200倍液(每畝用量50-75克)等噴霧防治。常規防治用藥: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大生M-45、山德生)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62.25%腈菌唑·錳鋅可濕性粉劑(仙生)600-800倍液(每畝用量75-100克);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畝用量60克)等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