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學名石刁柏,屬百合科天門冬屬,為多年草本植物。稱其蘆筍,是因為主要供食用的嫩莖,形似蘆葦的嫩莖和竹筍,故我國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習慣將石刁柏稱為蘆筍。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國際市場上有“疏菜之王”的美稱,在歐洲其消費僅次於番茄、刀豆、蘑菇和豌豆。近年來,蘆筍栽培區已由原來集中在寒溫帶發展到全球性栽培,不僅在國際市場上十分緊銷,供不應求,在我國市場也日益暢銷,生產發展十分迅速,已成為我國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特色經濟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蘆筍種子格蘭德
- 培育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
- 屬於:中熟品種
- 平均單莖重:23.6—27.6克
介紹,蘆介紹,育苗技術,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防治,
介紹
該品種為雙交雜交一代種。株型高大,嫩莖比較粗大,豐產性強,筍尖錐形略帶紫色,鱗片抱合緊湊,在夏季高溫條件下也不易散頭。對莖枯病、褐斑病抗性中等,對鐮刀菌屬的病菌和鏽病具有較高的耐性,不感染蘆筍2號潛伏病毒。格蘭德是目前栽培白蘆筍的最理想的品種
雙因子雜交種,綠白兼用,筍莖粗大、整齊、筍尖緊抱、高溫下散頭率低,長勢旺,第一分枝位53.2厘米,抗
病強、抽莖多、質量優,成年筍畝產1500公斤左右。
是當今世界蘆筍中最優良品種。蘆筍營養價值與用途
被稱為“蔬菜之王”的蘆筍營養價值最高,每1千克鮮蘆筍中,含蛋白質25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50克,粗纖維7克,鈣220毫克,磷620毫克,鈉20毫克,鎂200毫克,鉀2.78克,鐵10毫克,銅0.4毫克,維生素A900國際單位,維生素C330毫克,維生素B1:1.8毫克,維生素B2:0.2毫克,煙酸15毫克,泛酸6.2毫克,維生素B6:1.5毫克,葉酸1.09毫克,生物素17微克,可放出熱量109.2千焦耳。蘆筍以嫩莖供食用,質地鮮嫩,風味鮮美,柔嫩可口。除了能佐餐、增食慾、助消化、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外,因含有較多的天門冬醯胺、天門冬氨酸及其他多種舀體皂甙物質,可防癌抗癌,對心血管病、水腫、膀胱等疾病均有療效。天門冬醯胺酶是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因而,蘆筍已成為保健蔬菜之一,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種採用蘆筍為主要原料的抗癌藥,保健品,這是它能在世界上大面積種植,暢銷不衰的重要原因。
蘆介紹
概述
蘆筍學名石刁柏,屬百合科天門冬屬,為多年草本植物。稱其蘆筍,是因為主要供食用的嫩莖,形似蘆葦的嫩莖和竹筍,故我國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習慣將石刁柏稱為蘆筍。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國際市場上有“疏菜之王”的美稱,在歐洲其消費僅次於番茄、刀豆、蘑菇和豌豆。近年來,蘆筍栽培區已由原來集中在寒溫帶發展到全球性栽培,不僅在國際市場上十分緊銷,供不應求,在我國市場也日益暢銷,生產發展十分迅速,已成為我國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特色經濟作物。
第一節 蘆筍的營養價值和藥物價值
蘆筍除具有獨特鮮美的風味以外,營養價值也高於一般蔬菜、水果及蘑菇等為國際流行的高檔保健蔬菜。據測定,每100克鮮蘆筍嫩莖中含蛋白質1.62-2.58克,脂肪0.11-0.34克,碳水化合物2.11-3.66克,礦物質1.2克,纖維素0.7克,維生素A、B、C的含量比番茄、大白菜高1.8倍,還含有多種微生素,如硒、錳、鉬、鉻等。經常食用,能補充蛋白質,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
作為一種蔬菜和食品,蘆筍之所以成為國內市場的緊銷商品,主要是因為蘆筍有很好的藥用功能。研究表明食用蘆筍能克服人體疲勞症,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肝炎、肝硬化、腎炎、水腫、膀胱炎等疾病均有療效,並有治療白血病的功能。長期使用蘆筍能幫助消化,增強食慾,提高肌體免疫力,降低有害物質的毒性,抑制癌細胞的活力,阻止癌症的產生,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第二節 蘆筍栽培的經濟效益
蘆筍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它和一般的蔬菜及農作物不同的是:一次播種,育苗、移栽、定植到大田後,可連續采筍多年。種植蘆筍不需要年年播種育苗,不但節約資金和勞力,而且在管理上也較方便,發展蘆筍生產,除第一年的資金及勞務投入較多外,從第二年開始,只需施肥、農藥及田間管理的勞力投入,而其采筍量則從第三年開始進入高產期。在水肥條件較好,技術較高的地方,年采筍量每畝可達800-1000公斤,個別高產田,可達1200公斤,以平均每畝產鮮筍600公斤,按近幾年平均作地保護收購價每公斤4元計算,每畝至少收入可達2400元,二年投入與產出比高達1:4左右。而一般的大田作物或蔬菜的投入與產出比1:2左右。農民普遍反映種植蘆筍的經濟收入是種植其他作物收入的5-8倍。
第三節 蘆筍的國際市場前景
歐洲和美洲是蘆筍栽培及消費的主要地區。在亞洲,日本是栽培和消費的主要國家。我國蘆筍的栽培面積雖然很大,但所產蘆筍大部分出口外銷,國內的消費量還很少,每年只有3-5萬噸,我國的蘆筍罐頭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和美國,而速凍及鮮蘆筍則主要銷往日本及我國的香港和部分的歐洲國家,據調查統計,歐盟各國所需蘆筍數量逐年增加,且價格也逐年增高,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栽培蘆筍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但是每年還要進口約10萬噸。目前,世界各國中以中國和西班牙出口蘆筍最多,兩國出口量占世界總出口量的80%左右。我國白蘆筍罐頭出口價格每噸一般為1400-1800美元。加入世貿組織後,蘆筍罐頭價格由所增加,但必須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的質量,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應有的地位。
育苗技術
1. 選擇優良品種是種好蘆筍的基礎。 可選用格蘭德,冠軍,碩豐,蘆筍王子,帝王等優秀蘆筍種。
2. 種子處理:播種前必須浸種催芽。浸種前先用清水將種子漂洗,漂去秕種,然後用溫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兩次,待種子充分吸水後倒掉水,加蓋洗毛巾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兩次謹防悶種,待種子10%以上露白後即播種;
3. 播種:播種前將畦內灌足墒水,按株行距10厘米劃線,將單籽點播在方框內,上面覆蓋2厘米厚過篩細土,夏天撒一層麥稈或青草保墒遮涼,待地上莖長到30厘米或長出三根以上時既可移栽。
根據條件,採取營養缽育苗最好。
(1)整地前噴施45%施納寧+50%猛龍,每畝用量3--10公斤,將地表面噴霧然後澆水,可對土壤進行消毒,防治根腐病,立枯病。
(2)播種後可在地表撒少量藥餌,如辛硫磷粒劑等加拌麥麩,谷糠等或撒施百日追殺2公斤,防治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為害。注意事項:1.每年的3--9月份是蘆筍育苗時機。3--5月份為春季育苗,6--7月份為夏季育苗,8--9月份為秋季育苗。
(3)越冬育苗,上凍前澆一遍水,10月底架小拱棚可延長幼苗生長時間;也可在露地苗上撒一層土雜肥或麥草,使幼苗安全越冬。
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綠蘆筍應選擇耐寒、抗病、鱗片抱合,嫩莖綠色並較粗壯均勻的雜交種。
2、溫水浸種。播種前可用45~50℃溫水浸泡30分鐘,換清井水再浸泡24小時後瀝乾,用30℃溫水沖洗一次,放在25~30℃的溫度下催芽。每天早晚各用30℃溫水沖洗1次,然後洗去種子表面分泌物,防止霉爛。待種子發芽率達15%時即可播種。
3、播種。在3月初用小拱棚育苗。苗床按每畝大棚選用1.5米*10米苗床兩個每個苗床施2.5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氯化鉀,然後翻地20厘米,把苗床整平、整細。先按行距10厘米開溝,溝深5厘米,然後按10厘米株距點播,每穴1粒種子,覆土3厘米左右,床面撒1605拌麥麩毒餌,消滅地下害蟲。而後小拱棚蓋上一層地膜,蓋嚴封好,一般不出苗放風。
4、苗床管理。由於蘆筍種子在10℃以上才能發芽,最溫度為25~30℃,小棚育苗播種時溫度尚低,夜晚棚上要蓋草苫。60%幼苗頂土時,應及時撒除地膜。幼苗出齊後,即進行放風。放風要在上午11時後,下午2時蓋上,放風口由小到大。隨著筍苗的長大,最後全部揭開棚膜。幼苗期白天溫度最好控制在20~25℃,夜晚以保持18℃左右為宜。
5、定植。6月上旬,當苗高50厘米,3~6條根系,3個嫩莖時即可定植。定植的筍苗要按大小分級、分別定植,移栽時使蘆筍根盤萌發麵都向南方。定植前,清除前薦作物的殘枝落葉,防止棚內病蟲害發生。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農家肥7500公斤以上,三元複合肥50~70公斤,尿素20公斤,氯化鉀30公斤。並把土壤耕深20厘米,整平。從大棚一側按照南北向開溝,溝深10厘米,溝內施地蟲淨和地菌淨各3公斤,土藥摻勻,即可按照行距90厘米*30厘米定植。定植後要求第一次覆土3~5厘米,待7~8天緩苗後第二次覆土與原苗土深相同為宜,第一次覆土後應澆透水。
6、定植後管理。定植後1個月內要及時查苗補苗,發現死苗及時補栽,補栽苗要求比原苗大。幼苗定植後,7~8天就有嫩莖抽出,因為苗細嫩,對病蟲抵抗力和再生力很差,要及時檢查,發現莖枯病及時噴施800倍50%多菌靈,發現蟲害及時噴藥防治。定植後一個月幼苗嫩莖已抽出4~5厘米高,為促進其生長發育,必須給予足夠的水分和養分,這時可追施速效化肥,每畝追尿素10~15公斤,或三元複合肥15~20公斤。8月25日前後蘆筍進入秋發階段,再開溝追農家肥3000~4000公斤,磷酸二銨10公斤,氯化鉀15公斤,三元複合肥40公斤。10月25日前後,把蘆筍莖稈割掉,並把殘枝落葉全部清除乾淨,帶出棚外,集中燒掉。然後中耕鬆土,開溝追施三元複合肥40~50公斤,尿素20公斤。11月中旬澆一次水,結合中耕鬆土,施地蟲淨和地菌淨各4公斤,把壟整成魚背狀,蓋上地膜。在12月中旬,夜晚蓋上草苫,使棚內溫度白天在20~28℃,晚上18~20℃。
7、採收。嫩莖頂土時,及時破膜放苗,當嫩莖長至20厘米高時,用鋒利的采筍刀齊地割下。採下的蘆筍隨手放入采筍箱中,采完後將嫩莖整理,分級綑紮、裝箱、用濕布蓋好出售,可暫時放於陰涼處,切不可用水浸泡以免腐爛變質。
田間管理
1.采筍期施肥。采筍田傳統的施肥方法為采前施肥和采後施肥,即采筍期不施肥。事實上,采筍期對養分的需求量增大,對未施足底肥的筍田這次施肥尤為重要。綜合各地實驗結果表明,采筍期追肥可增產6%~23%。不同產量的筍田具體施肥方法是:采筍前結合培壟施總肥量的30%左右為宜,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適當混施少量複合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左右,每年追施一次,再按需肥量補充複合肥及尿素,采筍結束後施全年總肥量的70%左右,采筍期應追施複合肥不要施速效氮肥,以免影響蘆筍質量。
2.采筍田適當澆水。蘆筍雖較耐旱,但對水分要求十分敏感,要抓好幾個澆水環節。我國南方地區采筍期間土壤比較濕潤,除個別年份外一般不用澆水。但在北方地區正是春旱季節,施肥澆水對嫩莖增產的效果極為明顯。據試驗,在0厘米~40厘米深處土壤含水量只有8%的情況下,澆水可增產20%以上。采筍期間,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6%左右有利於提高嫩莖的產量和質量。以後隨著氣溫升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增大,可適當增加土壤濕度,一般隔10天~15天左右澆1次水(隔行輪澆,澆小水)。采筍結束後結合施肥澆大水1次。秋季生長季節一般出現秋旱時要澆1次~2次,在封凍前12月份澆封凍水,以防冬旱,這樣第二年采筍前就不必再澆水。
采筍後期澆水有利於降低土溫,提高嫩莖的品質。尤其是一些高產蘆筍品種,對水的要求嚴格,更要及時澆水。當出現乾旱時,再加上壟土乾燥,高產品種就出現散頭現象。對於一些高產蘆筍品種,最好加上噴灌系統,保持壟土濕潤,不僅產量高,而且筍質好。由於近幾年北方地區乾旱嚴重,在蘆筍生長中出現了畸形筍,散頭筍增多現象,這就要對筍田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全面照顧,提高經濟效益。
3.防治蘆筍莖枯病。蘆筍莖枯病嚴重地塊發病率達100%,減產50%以上,應採用綜合防治的方法。采筍田除注意增施磷鉀肥,雨季注意排澇外,重點做好藥劑防治。
4.采筍期間注意排澇。如遇水澇,筍田容易出現爛根現象,同時嫩莖也易發生鏽斑。因此,多雨季節,應做好開溝排水工作。
5.清除雜草。采筍期間,筍田很易滋生雜草,影響嫩莖生長,雜草也往往成為病蟲害的侵染、棲息場所,必須及時清除雜草。
病蟲防治
一、蘆筍立枯病
1.症狀。
蘆筍立枯病又稱枯萎病,是土傳病害。初見田內個別植株變黃萎蔫,病情擴展後全株枯死,嫩莖染病,擬葉和莖變褐色或縱裂,病株地下莖和根部可現褐色病斑,後期病部腐爛,產生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幼筍染病,莖細小或無法出土。
2.病原及傳播途徑。
病菌為尖孢鐮刀菌蘆筍專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經傷口侵人,為害莖部和根系,發病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生產中土壤過濕易發病。
3.防治方法。
(1)育苗地不宜連作,實行3-4年輪作。(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採用蘆筍專用肥,注意防止燒根或漚根。(3)加強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雨後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防止濕氣滯留。(4)發病初期噴灑或澆灌36%甲基硫菌靈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爾多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
二、蘆筍根腐病
1.症狀。
主要危害莖基或根部,初發病部變褐色,皮層逐漸腐爛,僅殘留表皮及維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絲體,嚴重時小根全部爛掉,根部潰爛,植株黃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葉,此區別於立枯病。
2.病原及傳播途徑。
病原是串珠鐮孢真菌,病菌在種子上可存活2年,種子發芽時分生孢子萌發,長出芽管,從傷口侵人幼根引起發病。
3.防治方法同蘆筍立枯病。
三、蘆筍炭疽病
1.症狀。
主要危害莖,莖上病斑灰色至淺褐色,梭形或不規則形,後期病部長出小黑點。 2.病原及傳播途徑。
病原為圍小叢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原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傳播,多雨季節擴展快,乾旱或乾旱無雨年份發病輕。
3.防治方法。
(1)收穫時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銷毀。(2)施用腐熟的有機肥。(3)發病期注意雨後排水,嚴防大水漫灌,澆水應安排在上午,減少夜晚結露。(4)發病初期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I0d左右噴I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藥。
四、蘆筍莖腐病
1.症狀。
主要危害幼筍,幼筍出土後受害,初在莖表出現水浸狀斑,逐漸擴大,後侵人莖稈,莖部組織腐爛,地上部呈枯萎狀,濕度大的可在莖表組織出現白色菌絲體。
2.病原及傳播途徑。
病原是一種腐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絲直接侵人寄主,通過水流、農具傳播,播種過密,濕度大易發病。
3.防治方法。
(1)採用高畦或起壟栽培,不宜過密。(2)加強田管,雨後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3)及時拔除病筍,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菌源。(4)採用滴灌或膜下灌溉,嚴防大水漫灌。(5)發病初期用75%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或澆灌,採收前3d停藥。
五、蘆筍病霉病
1.症狀。
蘆筍病毒病田間顯症不明顯,病株生長瘦弱、彎曲、黃化,產量明顯降低。 2.病原及傳播途徑。
病原有蘆筍病毒l號、2號、3號,種子傳毒,汁液也可傳毒,但蚜蟲不傳毒。
3.防治方法。
(1)收穫時注意使用割刀,必要時進行割刀消毒,防汁液傳毒。(2)為防種子傳毒,應從無病株上採種,必要時可採用莖尖脫毒技術進行脫毒。(3)病初期噴灑20%毒剋星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0.5%抗毒劑I號水劑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病毒靈水溶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l次,連噴3次,採收前3天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