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灣石窟,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三交鎮北馮村北1000米的河川東岸岩石崖壁上。分布面積500平方米。據壁面題記載,開鑿於北魏孝昌二年(52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佛崖石窟
- 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三交鎮北馮村
石佛灣石窟,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三交鎮北馮村北1000米的河川東岸岩石崖壁上。分布面積500平方米。據壁面題記載,開鑿於北魏孝昌二年(526)。
石佛崖石窟位於涼州金山鄉大口子第五山中,現有石窟12個,大約開鑿於南北朝時期,多數洞窟開鑿在半山腰,無法攀登。在能攀登的個別洞窟中,已發現有毀壞的塑像、壁畫殘片及一些小型的泥塑羅漢。根據塑像材料和造型、髮式等,初步判斷是...
石佛崖石窟 石佛灣石窟,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三交鎮北馮村北1000米的河川東岸岩石崖壁上。分布面積500平方米。據壁面題記載,開鑿於北魏孝昌二年(526)。現存洞窟10個,最大者高1.07米、寬0.92米,最小者高0.34米、寬0.29米。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天寺石佛造像肅穆端莊、氣宇軒昂,是宗教與人性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宋代泉州地區嫻熟的石雕技術水平,有著豐富的藝術、人文、歷史及社會價值,在福建佛教石窟造像藝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護措施 1985年,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
石佛岩(報恩寺)距筠連城北約3公里筠連鎮果木材境內一座陡峭的山崖之下,天然形成寬敞的石窟,人們利用石窟及山勢,因勢利導修建令觀,形成多處景點。所到之處,都能觀賞到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佛。石佛岩相傳建於唐代。打造石佛的工匠相傳曾參與建造著名的樂山大佛。由於時代變遷,石佛岩寺觀一度成為廢墟。80年代初,...
雲岡石窟(Yungang Grottoes),原名靈岩寺、石佛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雲岡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時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將都城從盛樂(今和林格爾縣)遷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為盛樂與平城之間的交通要衝。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後,令沙門統曇曜主持復法...
豎石佛村摩崖造像,亦稱豎石佛石刻,石窟刻於一塊獨立的大石上,石坐西朝東,鄰村最近。石高約7.48米、底部寬約8.94米、厚約2.7米,立面面積約66.8平方米。巨石頂部南北兩側為人工開鑿的階梯狀平面,自下而上共有兩層。北側情況與南側相似,兩側階梯狀平面應為搭載木構橫樑之處。巨石頂部共有四處方形凹槽,...
石佛台石窟及摩崖題刻 石佛台石窟及摩崖題刻,時代:明,地址:安康市寧陝縣城關鎮寨溝村,A區:東面至山樑,南北和西面至懸崖。2014年6月9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石佛台石窟及摩崖題刻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天寺石佛和摩崖刻石,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類型為石窟寺及石刻,具體地址位於晉江市東石鎮許西坑村岱峰山。南天寺石佛和摩崖刻石位於晉江市東石鎮許西坑村岱峰山麓。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僧守淨募資鐫鑿。為“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坐像,像間隔0.5米。阿彌陀佛居中,身高5.1米,結...
依遺蹟看,應是開鑿石窟造像在先,建造大殿在後。即建殿時在造像上部鑿出圓洞及屋頂形狀,而後在其上措建木結構屋頂,將崖上之石佛罩於大殿之內。此舉一可利用石造像作為殿中部分佛像,二可起到保護佛像的作用。另在摩崖的西北下方,有一較大型石龕,石龕內有小型淺浮雕坐佛像 32 尊,雕刻水平一般。應為宋以後...
5. 衛輝香泉寺石窟 283 6. 林州洪谷寺千佛洞石窟 285 7. 沁陽太平寺石窟 286 8. 濬縣大伾山摩崖大佛 286 9. 鶴壁五岩寺石窟 286 六 太原天龍山石窟 289 七 太原蒙山大佛和童子寺大佛 299 1. 祁縣子洪鎮石窟 303 2. 武鄉良侯店石窟 304 3. 左權石佛寺石窟 305 4. 平定開河寺石窟 306 5. 靜樂淨居...
使遊人便於攀登。上面為五佛閣,均為北魏文化遺址。山崖前有流水,風景清幽而旅客絡繹不絕。更有歷代文人墨題布表。觀隆慶元年(1567)碑刻偈文云:“嵬山陡峻石佛祠,青山綠水更生津。過往客商不能見,張祖明師作石梯”。五佛閣旁另有題跡“佛照行人”四字,是民國年間汾陽縣知事王堉昌的手書。
洞內依岩鐫刻石佛六尊,上排釋迦牟尼、迦葉、阿難,下排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每尊高45厘米,線條粗獷,形象臃腫。在其四周石岩分別鐫刻北宋天聖六年(1028)、熙寧甲寅年(1074)、元佑內歲年(1086)的題刻。其依岩刻佛及石刻年鑑,均屬霞浦縣發現最早的一處石刻。2003年11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
石佛寺,因石佛而得名,石佛寺的石佛精雕細鐫在巨岩壁洞,高七米,寬十六米,神態威儀,溫和慈善,形象逼真。石佛寺,是泉州地區罕見的佛教石窟,據說寺中石佛乃宋代繼承唐代石刻藝術的精品,歷經風雨刷蝕九百餘年,猶豐腴溫潤,雲石生輝。寺廟由來 石佛寺,沿著時而平緩時而蜿蜒的柏油公路行走,約十里許,便來到...
石窟在前面,石門洞開,坐東向西,石柱上鐫刻著聯句:“鏨破混沌別幻出七寶莊嚴妙相;燒殘劫盡常存留千佛洞自在法身。”洞內大大小小近千尊石佛層相疊壁間,姿態各異雕飾精美。歷史沿革 濬縣大劍山風景區有座浮邱山,海拔103米,山上有座4米高的孤峭石崖,貌不偉岸,然而,載於《中華名勝大祠曲》的千佛寺石窟...
現存的石窟即是原寺的遺址,石窟與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是同一時期石佛造像。原寺曾被洪水淹沒在泥沙之中,直到二十世紀90年代,村民在石窟山頂開山取石,炸藥響過,亂石中發現一窟,石窟坐落於石崖中腰,呈正方形,寬1.48米,進深1.47米,高1.68米,石窟內正壁的雕刻的是三尊佛像,洞口二尊是天王,左右六尊...
史載,隋開皇九年,豪強高智慧在越州自稱天子,皇帝命晉王楊廣、水師總督楊素興兵討伐。為防後患,楊素采羊山石築羅城,殘山剩水形成今日自然風光。其中石佛峰石窟造像。羊山腳下臨湖有石佛寺。此外,諸峰還有摩崖石刻多處,其中“飛躍”二字傳為南宋名將韓世忠書。今日的羊山石佛景區集山水風光、人文景觀、宗教文化...
在高山上有一大石矗立,從下看去活像一位高高在上俯視下界巨人,稱之為石佛,又是一大奇景。觀音洞是佛教中重要洞窟,都是喇嘛修行處,每一洞窟周圍鑿有岩龕、岩龕中鑿有石塔。布局結構 馬蹄寺石窟群中的金塔寺,位於大堵麻河西岸,在一條叫刺溝的山谷深處,從刺溝口向里走便有一片高溝100米以上褐紅色絕崖...
美絕倫的盧舍那石佛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裡東...
山上有隋、唐石窟造像五處,石佛二百七十二尊,歷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題刻、碑碣,遍布雲門山摩崖。山上的“三元占”、“天仙玉女祠”等建築都是幾代歷史風雨的遺物。山巔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無梁建築,匠工非凡。最近修復的“望壽閣”,東西“閬風亭”,給遊人又添了新的樂趣。雲門山不僅有佛窟,...
石佛村石雕觀音菩薩像,身穿布衣,左手提淨瓶,右手柳枝搭肩,凝眸遠眺,儼然是在田間勞動之中舒腰直身遠望的陝北農婦的造像。力士形象則粗獷簡括,雙腿叉開,挺胸扭腹,張口瞪目,狀如吼獅,雖僅70厘米高,卻令人生畏。五代、北宋石窟 五代造像見於甘泉縣白鹿寺,系出自後晉天福(936~947)年間党項羌族工匠之手...
靈岩寺、摩崖石刻、石兵美術館、石佛古寺、周總理紀念室、清代戲台、北魏河壩、雲岡上堡、雲岡皮影、木偶館、雲岡陳列館、演藝中心、石破天驚照壁、接引佛殿、雲岡闕門、雲岡寫經院;食貨街:康氏絹人、鑑古堂、平城石刻、鹿苑超市、雁門山貨、大同商行、代京木藝、凱鴿酒樓。2007年5月8日,大同市雲岡石窟景區被...
這個20多米高的大石佛,因為年代久遠,也因為個子太高,所以不管到沒到過大伾山的,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個國寶。 實際上,在大伾山上,有一些個頭和年代都沒法與大佛相比、身份卻與大佛同高的 東西,那就是摩崖石刻,也是國寶。 雖然都是國寶,但因為角色定位不同,兩者的待遇大相逕庭:因為在普通百姓中有 號召...
雲龍山摩崖造像分布在雲龍山石佛殿和東坡上。文物歷史 大石佛開鑿於北魏文帝時,最初僅為一頭像,其後人們在佛頭像兩側的崖壁上鑿龕造像,共有72個窟龕,250餘尊造像,這批造像以峰岩走勢開鑿,高達15米,平面呈半圓形。造像多為佛教故事,如佛、菩薩、飛天、天王、力士、供養人、田園生活等。造像兩旁有刻銘題記...
大佛俗稱鎮河將軍。當時,古黃河流經大伾山之東,水患頻仍,為害黎陽甚烈。人民苦於水患,卻又無力抗拒。“鑿大石佛以鎮河”,迎合了廣大人民的宿願。鑿石佛是一件浩大工程,後趙時期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大伾山東崖有明代盧象升題大石佛詩:?孤山突兀起層巒,石壁菩提玉掌寒。?拂磴蒼虹千歲老,襟流匹練幾回...
現我們仍可以在西資岩看到當時採石留下的一個個采石窟,只是往往還可以在採石窟附近看到這樣的一句話——“文物保護界嚴禁開山採石”。雖然,古蹟被毀,但是,這些遺留下來的採石窟,猶如人造的懸崖峭壁,也別有一翻情趣。西資岩,山巒低緩,樹木落落錯,大石佛寺座落在山麓之中。西資岩大石佛寺前有一方大平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