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陂鎮是惠州土特產梅菜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具有400多年的歷史,全鎮梅菜種植面積達1.4萬畝,總產量達4萬噸。梅菜,又稱富貴菜、正氣菜,是惠城區矮陂鎮的土特產,歷史悠久,享譽中外,曾被歷代皇朝列為宮廷貢品,為嶺南三大名菜之一。其色澤棕黃、芳香濃郁、味道鮮美、口感嫩脆。據華南農業大學化驗中心測定:梅菜含糖5.7%、蛋白質5.6%、並含有多種維生素、17種胺基酸及鋅、鎂等7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消滯健胃、隆脂、降壓等保健功效,並獲美國食口管理局認可,被定為“天然健康食品”。
所惠陽志記載,明朝下葉開始生產製作梅菜,距今有四百年歷史。傳說是一位神仙老人賜給土橋青年亞梅種的菜,故名“梅菜”。它是嶺南特產,上京朝貢,為宮廷食品,又稱“貢菜”,至今北京各飯店仍保留“梅菜扣肉”粵菜食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矮陂梅菜
- 又名:“惠州貢菜”
- 地區:廣東惠州
- 成分:含糖5.7%、蛋白質5.6%
梅菜的簡介,梅菜的營養,梅菜的歷史,梅菜的生產、加工,
梅菜的簡介
梅菜是廣東惠州的特產,又稱為“惠州貢菜”。在惠州以矮陂為中心的鄉鎮,梅菜種植面積已達6萬多畝,年產量超過10萬噸。全鎮現有梅菜種植面積1.4萬畝,總產可達2.2萬噸。梅菜收入占農業總產值的45%,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1995年惠陽市獲全國首批百家特產之鄉——“中國梅菜之鄉”稱號。並於2004年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關於“惠州梅菜”原產地標記的評審。
梅菜的營養
據華南農業大學化驗中心測定:梅菜含糖5.7%、蛋白質5.6%、並含有多種維生素、17種胺基酸及鋅、鎂等7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消滯健胃、隆脂、降壓等保健功效,並獲美國食品管理局認可,被定為“天然健康食品”。
梅菜的歷史
梅菜的生產、加工
梅菜的生產季節是冬季,一般在收晚稻前播種培育,菜苗大約一個月,收完晚稻即栽種。人們大都選擇在水利條件好,能自動灌溉的稻田種梅菜,從種植開始,頭一星期每天要澆水,第二星期開始,可兩天澆一次,相隔一段要施肥,梅菜生長期約80天,待菜芯長至10至15公分便可收穫。收穫時先將地里的菜砍倒仰曬一天,然後用刀將整棵菜開成菜芯突出、一片一片連成一體的形狀。再曬一天,接著把菜放進水泥池內,放一層菜加一層鹽,用腳踩實,並用大石塊壓住,3天后便可取出曬到草地或曬穀坪,每天早上曬,晚上收,中途還要加點鹽,曬至七成乾,呈金黃色就可以食用了。
梅菜有三種:菜芯、菜片和粗葉,味道清甜爽脆。其中菜芯以芯嫩、色黃、味香為上品。它不但可以做菜,同時又有消暑解熱之功效。因此,在炎熱的暑天或蔬菜青黃不接的季節,人們特別喜愛用梅菜做膳食的佳品。
梅菜做法最有名的是梅菜扣肉。
梅菜的具體旦生,可能一時還沒法說清,有人用神傳說來表明梅菜的旦生更是無稽之談,梅菜的具體產生,還有待考證。
梅菜的傳說
傳說,在惠城區矮陂鎮土橋村,這個村都姓盧,500年前從江西遷來定居,盧家娶個年輕的媳婦名叫洪梅,她勤勞善良,非常孝敬老人。這個村都是膠泥土地,種水稻可以種菜難,一到插秧季節村里人就沒有菜吃。為了這事,阿梅經常都要走幾十里回娘家拿菜來給公婆吃。村外有條小河,河上有座獨木橋,人從橋上過,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河裡。有一次阿梅在河邊洗衣服,有位阿婆要過河,獨木橋太窄了她不敢過,阿梅說:“阿婆,我背你過去。”於是,阿梅?著齊腰深的水把阿婆送到河對面。
到了對岸後,阿婆從口袋裡掏出兩粒菜種對阿梅說:“這菜豬不吃,牛也不糟踏,稻子收割後你把它種上,明年春你用足鹽把它醃好,插秧時就不會缺菜吃了。”阿梅接過菜種,就回去洗衣服,一回頭,河上出現了一座土橋,再回頭看阿婆,阿婆也不見了———原來是觀世音菩薩顯靈哩!後來這個村就叫土橋村,種的菜就叫梅菜,村上還建座禪寺供奉觀世音菩薩,禪寺有口鐘是明崇禎年間鑄造的,當地人說梅菜就是鑄鐘之前開始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