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鮪(學名:Thunnus obesus),俗稱大目鮪,又叫短墩、大目串、大眼鮪魚。分類上屬於鱸目、鯖科、鮪屬。其最明顯的特徵是頭高眼大。短鮪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海域,為大洋性洄游魚類。是可食用的魚類之一,在日本,常做成生魚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鮪
- 拉丁學名:Thunnus obesus
- 別稱:大目鮪
- 目:鱸目
以魚類、頭足類為食,體長最大可達200公分、體重200公斤以
上。短鮪可食用,其肉色鮮紅柔軟,在日本,常做成生魚片。參見鮪魚。
台灣與短鮪
台灣有許多遠洋漁船捕捉此魚,年產量十萬公噸,主要外銷日本。2005年11月大西洋國際鮪類保育委員會指責台灣補魚量超過配額、使用“洗魚”手段。該會以此為由刪減台灣在大西洋捕捉此魚之配額,由一萬四千九百噸降到四千六百噸。
形態特徵
體紡錘形,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嵴,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嵴2條。眼特大,大於吻長之半。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23-31。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I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10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皆不特別延長而略呈鐮刀形,遠短於胸鰭長;胸鰭較頭長為長,幼時延伸至第一離鰭基底之下方,成魚則延伸至第二背鰭起點之後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綠色,腹部銀白色。第一背鰭黃色;第二背鰭、臀鰭為淡黃色;離鰭淡黃色而具黑緣;胸鰭及尾鰭灰黑色。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棲所生態
大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常依季節之變化而在水錶層或躍溫層的水域活動,常出現水域之水溫約在13℃-29℃之間,常因水團溫度之改變而有垂直分布現象。以洄游性之小型魚類,如鯖等為食,亦捕食甲殼類及頭足類等。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其範圍涵蓋北緯40°-南緯30°間,唯地中海缺如。台灣各地均產,尤以東部及南部產量最多。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南沙
漁業利用
熱帶及亞熱帶帶海域是重要之漁獲物,全世界年產量在100,000-500,000公噸。一般漁法包括延繩釣、圍網及流刺網等。可作生魚片或加工以及各種烹煮調理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