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梗墨脫烏頭為墨脫烏頭變種,塊根胡蘿蔔形。生多數葉,上部被伸展的毛。葉近無毛;葉片卵形;花序圓錐狀,稀疏。軸及花梗密被伸展的黃色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卵形或披針形;8月開花。
與墨脫烏頭的區別是:本種花梗較短,因此花序較狹長,下部花梗長達4.5厘米,上部的長0.5~1.5厘米。
產中國西藏墨脫一帶。可入藥,有毒性。墨脫一帶居民用短梗墨脫烏頭的塊根作箭毒。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間管理,病蟲防治,原種鑑別,
形態特徵
塊根胡蘿蔔形,長達6厘米,粗約1.4厘米。莖高1~1.5米,生多數葉,上部被伸展的毛。葉近無毛;葉片卵形,長及寬均達12厘米,基部心形,三深裂至距基部1厘米處,中央深裂片卵狀菱形,在中部三淺裂,邊緣具不規則的牙齒,側深裂片比中深裂片稍寬,斜卵形,不等二裂稍超過中部。花序圓錐狀,稀疏,長達30厘米;軸及花梗密被伸展的黃色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花梗較短,因此花序較狹長,下部花梗長達4.5厘米,上部的長0.5~1.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以上,披針狀線形或線形,有時葉狀;萼片藍紫色,外面無毛,上萼片盔形,高2.3~3厘米,自基部至喙長2.4~3厘米,下緣近直,喙長約4毫米,側萼片近圓形,長1.7~2厘米,內面被黃色硬毛,下萼片長1.4~1.5厘米;花瓣無毛,長約2厘米,爪近直,唇末端微凹,距長約3毫米,近拳卷;雄蕊無毛,花絲有小齒;心皮5,無毛。8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700~4100米間山地草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雅魯藏布江河谷。
主要價值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野生種)、北烏頭或其他多種同屬植物的塊根。秋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殘莖及泥土,曬乾或烘乾。
【性狀】乾燥的塊根,一般呈圓錐形而梢彎曲,形如烏鴉頭,長約3~7厘米,直徑約1~3厘米。頂端平圓,中央常殘留莖基或莖基的殘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皺縮不平,有時具短而尖的支根,習稱釘角。質堅,難折斷,斷面灰白色,粉性,有曲折的環紋及筋脈小點。無臭,味辛辣而麻舌。口嘗須特別謹慎,切勿咽下。以個大、肥壯、質堅實、粉性足、殘莖及鬚根少者為佳。
【性味】辛,熱,有毒。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烏頭:甘,大熱,有大毒。烏喙:味辛,微溫,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大熱,有大毒。
【歸經】
入肝、脾、肺經。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厥陰、少陽經。
【功能主治】
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癧。
①《本經》: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②《別錄》: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
③《藥性論》: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疞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
④《藥類法象》: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藥也。
⑤《綱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⑥《東醫寶鑑》:治風濕麻痹疼痛,發破傷風汗。
⑦《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
⑧《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痹症。又為傷科要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調敷或醋、酒磨塗。
【注意】
凡虛人、孕婦、陰虛火旺及熱證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莽草為之使。反栝樓、貝母、白斂、白及(一本有半夏)。惡藜蘆。
②《藥性論》。遠志為之使。忌豉汁。
③《綱目》:畏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④《本草匯言》:平素稟賦衰薄,或向有陰虛內熱吐血之疾,並老人、虛人、新產人,切宜禁用。
【附方】
①治一切癱瘓風:草烏頭(生,不去皮)、五靈脂各等分。為末,滴水為丸,如彈子大。四十歲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覺微麻為度。(《本事方》黑神丸)
②治破傷風:草烏頭(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為末。每服半錢,冷酒一盞,入蔥白少許,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蔥白熱粥投之。(《儒門事親》)
③治久患頭風:草烏頭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為末。每服半錢,薄荷湯冷服。更隨左右搐鼻。(《指南方》)
④治偏正頭痛:草烏頭四兩,川芎藭四兩,蒼朮半斤,生薑四兩,連鬚生蔥一把。搗爛,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曬乾,揀去蔥、姜,為末,醋、麵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臨臥溫酒下。(《戴古渝經驗方》)
⑤治陽虛上攻,頭項俱痛,不可忍者:細辛、新茶芽(炒)。草烏頭(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鹽炒)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入麝香末半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本事方》烏香散)
⑥治脾胃虛弱及久積冷氣,飲食減少:草烏頭(淨洗)一斤,蒼朮二斤,陳橘皮(去白)半斤,甘草(生,椎碎)四兩,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乾為度,去卻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烏頭、蒼朮二味,曝乾,粗搗篩焙乾,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焙乾,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鹽湯鹹溫酒下三十丸。(《聖濟總錄》)
⑦治清濁不分,泄瀉注下,或赤或白,臍腹疞痛,里急後重:草烏頭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燒作灰)。為細末,醋糊丸。如蘿蔔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兒三丸;水瀉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湯、白痢乾薑湯下。(《局方》三神丸)
⑧治一切癰腫毒:草烏、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葉等分。為末,用醋調搽四圍,中留頭出毒,如乾用醋潤之。(《景岳全書》草烏揭毒散)
⑨治腫毒癰疽,未潰令內消,已潰令速愈:草烏頭末,水調,雞羽掃腫上,有瘡者先以膏藥貼定,無令藥著入。初塗病人覺冷如水,府乃不痛。(《聖濟總錄》草烏頭散)
⑩治發背、蜂窩、疔瘡、便毒:草烏頭一個,川烏頭一個,瓦一塊,新汲水一桶。將二烏並瓦浸於水桶內,候瓦濕透,即將川烏、草烏於瓦上磨成膏,用磨藥手挑藥貼於瘡口四周;如未有瘡口,一漫塗藥如三、四重紙厚,上用紙條透孔貼蓋,如藥乾,用雞翎蘸水掃濕,如此不過三度。(《瑞竹堂經驗方》二烏散)
⑾治一切諸瘡未破者:草烏頭為末,入輕粉少許,臘豬油和搽。(《普濟方》)
⑿治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草烏頭一個,用燒酒適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⒀治瘰癧初作未破,作寒熱:草烏頭半兩,木鱉子二個。以米醋磨細,入搗爛蔥頭、蚯蚓糞少許。調勻敷上,以紙條貼令通氣孔。(《醫林正宗》)
⒁治一切風齒疼痛,飲食艱難:草烏頭三枚(炮),膽礬(研)、細辛(去苗葉)各一錢。搗研為細散。每用一字,以指頭揩擦,有涎吐之。(《聖濟總錄》草烏頭散)
⒂治腦泄臭穢:草烏(去皮)半兩,蒼朮一兩,川芎二兩。並生研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熱物。(《聖濟總錄》)
⒃治喉痹、口噤不開: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擦牙,並搐鼻內,牙關自開也。(《綱目》)
【毒性】
草烏亦含烏頭鹼,用之不當,極易引起中毒。其表現與川烏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發麻,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膚蒼白,心慌氣短,心率緩慢,心律紊亂,少數呈心率增速,血壓下降,瞳孔散大,心電圖呈室上性與室性期外收縮、心動過速、房室性傳導阻滯、束枝傳導阻滯、低電壓、S-T改變等。多數患者經及時搶救可獲恢復,但亦有少數由於中毒過重或搶救不及時,終因心臟麻痹而死亡。臨床套用務宜謹慎。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烏頭喜溫暖濕潤氣候,選擇陽光充足、表上疏鬆排水良好、中等肥力土壤為佳,適應性強,忌連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麥或黃連地作物收穫後,進行翻曬,充分風化,使土壤細碎,作畦,寬100~130厘米,高16厘米,溝寬26厘米,在畦上施腐熟廄肥,堆肥,每公頃15000千克以上,翻入土中,充分混勻,整平畦面呈弓背形。
繁殖方法
烏頭繁殖方法多半是無性繁殖,分立即下種,貯藏備種。培育優質高產品種,必須選擇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區培育、繁殖材料。
(1)立即下種
適時下種很重要,7月下旬至8月初將土地備好,收烏藥時,適合作種栽的附子立即按行距50厘米,株距26厘米,深10厘米開穴,栽1~2個種栽,使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再套種蔬菜、蠶豆、豌豆、小麥等。天干旱時7~8天澆水一次,讓附子在地里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長。
(2)貯藏備種
收附子時,大的藥用,小的留在蔸上,假植沙質壤土中,種時取出種栽;若從老蔸取下種栽,用沙質壤土或砂土挖66厘米左右深的坑,在下面鋪一層種栽,上蓋16厘米厚砂土,再鋪一層栽子,蓋上砂土,直到地面,作成瓦背形,四周和中間立幾束玉米稈等物使之通氣。12月份,到備好的地里,分大中小三等,大株行距26厘米,中株行距20~23厘米,小株行距16厘米,施足底肥,以廄肥和適量的過磷酸鈣(每公頃225千克)施人穴內,覆土6-10厘米,每公頃下種量為750千克,冬裁時要選擇健壯整齊、產量高、質量好的幼苗。過於寒冷的地方木能冬種也可春天栽種,方法同上,和玉米、花生、甘薯等套種,每公頃產烏藥60萬個左右,一般只能繁殖兩年。山區培育品種,防止退化,優良品種以“和尚頭”為最好,塊根大產量高。
田間管理
加強管理是保證附子優質高產的關鍵。
(1)修根打尖
修根分兩次進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長出4-5片葉時進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開,現出母根及附於大的在母根內側留2~3個較大的附於,小苗留一個,其餘的附子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附子上半部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附子及所保留的大附子上的鬚根,只留下面一個獨根,使附子表面光滑,注意勿損傷母根。
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葉腋間長出腋芽,立即拿去,使營養集中於附子的生長。
(2)除草追肥
烏頭栽植宜精細,除保持土壤濕潤疏鬆外,見草就除,夏天忌積水,適時追肥,苗高6厘米時,追第一次肥,每公頃施腐熟餅肥750千克,混合稀糞液37500於克,施在行間。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後,施腐熟餅肥1500千克混合稀糞水37500千克,施在每兩株距間。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後,糞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兩株距間。注意病植株,發現即拔掉燒毀,缺苗者要補齊。
(3)培土
防治雨水侵入根部,減少根腐病,降低地溫,促進塊根膨大,在追肥時將畦兩側的土摟入植物根部作成魚背形。
(4)灌水排水
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過於乾旱,應及時澆水,氣溫升高后,應澆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亂根。
病蟲防治
白絹病又叫根腐病,在6~8月發病重,受害根成亂麻狀乾腐或爛薯狀濕腐。根周圍和表土布滿油芽籽狀菌核。
防治方法:和水稻或禾本科輪作,採用高畦,雨季排水,土壤消毒,發病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病區。
原種鑑別
墨脫烏頭(原種)
與短梗墨脫烏頭的區別:花梗較長,因此花序較短,下部花梗長達6~9厘米,上部的長約4厘米。
產西藏東部(墨脫一帶)。生海拔3000~3350米間山地松林間草地。
也根據采自西藏東部標本描述的 Aconitum tsariense Lauener (Not. Bot. Gard. Edinb. 25: 21.1963.)與墨脫烏頭極為相近,只是花較小,上萼片船狀盔形而有區別,可能是同種植物的不同類型,有待以後進一步的研究。本種近顯柱烏頭A. stylosum,但花稍小,上萼片盔形,心皮無毛可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