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聯盟的形成與運行機理研究

知識聯盟的形成與運行機理研究

《知識聯盟的形成與運行機理研究》是2015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書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聯盟的形成與運行機理研究
  • 作者:石書玲
  • 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1004809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知識聯盟的形成與運行機理研究》全篇圍繞著企業界*為關心的一個中心議題來展開研究:即企業為什麼會選擇聯盟而不是別的合作方式?聯盟形成之前究竟應考慮和解決哪些關鍵問題?聯盟實施中又應注重哪些因素才能確保聯盟的高度成功? 《知識聯盟的形成與運行機理研究》基於上述中心議題,嘗試回答了企業之間進行知識聯盟迫切需要解決的幾個具體的關鍵問題:(1)知識聯盟組建的根本動因。通過分析知識聯盟的資源特性和成因組合,運用博弈論建立了知識聯盟組建動因的利益博弈模型,從利益角度深層次揭示出預期的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是知識聯盟形成的內在動因;(2)知識聯盟的成員選擇。找出了盟員選擇階段影響聯盟成敗的關鍵因素,就初選階段和談判階段分別構建了知識聯盟成員評價模型,並分別提出了相適宜的評價方法;(3)知識聯盟的利益及利益分配。提出了知識聯盟的利益包含顯性利益和隱性利益兩部分,進一步探討了顯性利益和隱性利益的分配特性,對於顯性利益重點提出了夏普利值法及納什協商解法的兩種利益分配方案,並就此兩種解法的一致性以算例進行了驗證,就夏普利值法進行了修正;指出了知識聯盟的利益分配方案應在聯盟形成之前給予考慮而不是在聯盟組建之後。(4)知識聯盟的績效評價。從聯盟總體和聯盟個體角度,分別建立了知識聯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模型,並提出了相應的綜合評價方法;指出了績效評價是聯盟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的一項工作。(5)知識聯盟中的共有知識分享與私有知識保護。從知識能否被聯盟成員所分享的角度提出了對聯盟知識的一種新分類:共有知識和私有知識,探討了共有知識和私有知識的特性,提出了建立基於“知識悖論觀”的聯盟知識管理的理論框架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出了共有知識分享的條件,構建了私有知識保護的機制,並進一步建立了私有知識保護與泄漏的利益博弈模型,揭示了私有知識保護與泄露的關鍵影響變數。指出了對聯盟知識的界定和明確是聯盟形成之前和實施過程中都必須要面對的關鍵問題之一。此外,對我國通信業的TD-SCDMA聯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研和分析。
《知識聯盟的形成與運行機理研究》可以直接服務於以下兩個目的:一是作為理論界人士系統了解知識聯盟理論框架和運行機理的參考手冊,為後續研究提供基礎;二是作為企業界人士進行知識聯盟實踐活動的參考手冊,以有效防止聯盟風險的發生,促使聯盟活動的高度成功。

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1.1 知識聯盟實踐動態與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思路、方法及創新點
第二章 相關文獻研究述評
2.1 知識聯盟內涵研究
2.1.1 戰略聯盟內涵研究
2.1.2 知識聯盟內涵界定
2.2 知識聯盟形成的理論基礎
2.2.1 基於資源的理論
2.2.2 知識市場路徑依賴原理
2.2.3 合作競爭理論
2.3 知識聯盟成員關係研究
2.4 知識聯盟的價值創造與分配研究
2.5 知識聯盟的穩定性研究
2.6 現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知識聯盟的形成與組建動因
3.1 資源互補與知識聯盟的組建
3.1.1 知識聯盟中知識資源的特性
3.1.2 知識聯盟的資源組合
3.1.3 知識聯盟的成因組合
3.2 知識聯盟組建動因的利益博弈
3.2.1 知識聯盟組建的協同效應——聯盟體的收益大於聯盟個體單獨參與競爭時的收益之和
3.2.3 知識聯盟組建動因的影響變數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知識聯盟的成員選擇
4.1 盟員選擇階段導致知識聯盟成功的因素
4.1.1 知識聯盟成員選擇與形成過程
4.1.2 盟員選擇階段影響知識聯盟成功的關鍵因素
4.2 初選階段知識聯盟成員評價與選擇模型
4.2.1 初選階段評價模型的構建
4.2.2 評價指標選擇分析
4.2.3 基於二值變數的盟員初選方法
4.3 談判階段知識聯盟成員評價與選擇模型
4.3.1 談判階段評價模型的構建
4.3.2 評價指標選擇分析
4.3.3 談判階段盟員選擇的“灰色關聯度一層次分析”組合評價法
4.3.4 談判階段知識聯盟成員選擇套用算例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知識聯盟的利益分配
5.1 知識聯盟的顯性利益和隱性利益
5.2 顯性利益分配的幾個簡單模型
5.2.1 基於資源投入量的利益分配模型
5.2.2 基於資源轉換效率的利益分配模型
5.2.3 基於資源投入量和轉換效率的利益分配模型
5.3 基於夏普利值法的顯性利益分配模型
5.3.1 夏普利值法的顯性利益分配模型
5.3.2 夏普利值法在知識聯盟利益分配中的套用算例
5.3.3 對shapley值法的討論
5.4 基於納什協商解法的顯性利益分配模型
5.4.1 納什協商問題的定義
5.4.2 納什協商問題的基本假設
5.4.3 二人納什利益分配協商模型
5.4.4 多人納什利益分配協商模型及近似解
5.4.5 多人納什利益分配近似解法的套用算例及一致性驗證
5.4.6 對納什談判模型的討論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知識聯盟的績效評價
6.1 知識聯盟績效評價基礎
6.1.1 評價目的、評價主體與評價原則
6.1.2 評價標準及確立原則
6.1.3 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設計
6.2 基於盟員個體的知識聯盟績效評價
6.2.1 基於盟員個體的知識聯盟績效評價模型
6.2.2 績效評價指標選擇闡釋
6.3 基於聯盟總體的知識聯盟績效評價
6.3.1 基於聯盟總體的知識聯盟績效評價模型
6.3.2 績效評價指標選擇闡釋
6.4 知識聯盟績效評價的方法
6.5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知識聯盟中共有知識分享與私有知識保護
7.1 知識聯盟中的共有知識與私有知識
7.1.1 聯盟知識分類:共有知識與私有知識的界定
7.1.2 共有知識分享與私有知識保護的平衡問題
7.2 知識聯盟中共有知識的分享
7.2.1 知識聯盟中影響共有知識分享的因素
7.2.2 知識聯盟中共有知識分享的條件
7.3 知識聯盟中私有知識的保護
7.3.1 知識泄露與知識保護
7.3.2 影響私有知識保護的因素:資源特性和關係特性
7.3.3 私有知識保護機制的建立
7.4 知識聯盟中私有知識保護與泄露的博弈
7.4.1 個人層面私有知識保護與泄露的博弈
7.4.2 企業層面私有知識保護與泄露的博弈
7.4.3 企業私有知識保護與泄露的基本利益條件
7.5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我國移動通信業TD-SCDMA知識聯盟研究
8.1 我國TD-SCDMA聯盟形成動因及戰略意義
8.1.1 TD-SCDMA聯盟形成與組建動因
8.1.2 從TD-SCDMA標準競爭力看聯盟形成的戰略意義
8.2 我國TD-SCDMA聯盟成員選擇分析
8.2.1 聯盟成員結構現狀
8.2.2 聯盟成員選擇分析
8.3 基於價值鏈的TD-SCDMA聯盟競爭力分析
8.3.1 我國TD-SCDMA產業價值鏈構成
8.3.2 基於價值鏈的TD-SCDMA聯盟競爭力分析
8.4 我國TD-SCDMA聯盟利益分配問題研究
8.4.1 利益分配方案的選擇
8.4.2 基於風險分擔係數對Shaplcy值法的修正
8.4.3 TD-SCDMA聯盟成員風險分擔係數的確定
8.4.4 基於風險分擔係數對TD聯盟利益分配的修正算例
8.5 我國TD-SCDMA商業化前景分析與評價研究
8.5.1 基於顧客角度的TD-SCDMA商業化前景評價
8.5.2 基於研發聯盟總體角度的TD-SCDMA商業化前景評價
8.5.3 基於運營商角度的TD-SCDMA商業化前景評價
8.6.1 影響中方企業共有知識分享的主要因素
8.6.2 影響中方企業私有知識保護的主要因素
8.7 我國3G乃至4G商業化進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8.8 本章小結
總結 與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