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工作及其生產率研究》2015年7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大群。
基本介紹
- 書名:知識工作及其生產率研究
- 作者:王大群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 頁數:155 頁
- 定價:30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9-11441-6/F.2138
《知識工作及其生產率研究》2015年7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大群。
《知識工作生產率層次結構理論及其套用》是2014年1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昌鈞。內容簡介 本書是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果的總結。內容包括:(1)給出了以結構化和規範化為標準的知識工作界定準則,提出崗位知識含量的概念並設計了多種測度的工具和方法,對具體崗位進行了測量,證明了這一方法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知識工作者生產率》在文獻研究基礎上,通過對知識工作者的問卷調查,確定了知識工作者生產率的5個測量維度,並構建了基於DEA的熵值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確定了知識工作者生產率影響因素指標體系,並通過層次回歸分析法確定了其相互作用機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知識工作者生產率的對策建議。 《如何提高知識工作者...
知識生產力指將人類的知識運用於生產過程而產生的生產力,是通過勞動者的知識素質、知識產品、智慧型化生產設備等表現出來的生產力。知識生產力有兩種形態。一種是間接發生作用的潛在生產力,它主要存於教育、科研、設計等方面。它不直接生產物質財富,但它通過勞動者的知識素質,通過以知識產品形式出現的科學技術(如設計...
(1)人。人是生產率的重要資源和主要因素。設備、技術都是人類思維的產物,只有通過人才能生產,任何提高生產率的措施必須依靠人才能實施。人的價值觀、工作動機,人的工作方法、技術,個人技巧、知識、工作態度和才能,都會影響生產率。(2)組織和機構。為使生產系統正常運轉,需要一個內部協調、目標一致的企業組織機構...
對於該社會的基本特徵,德魯克認為,這個社會的“主要資源將是知識”,“基本經濟資源——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說,就是‘生產資料’——不再是資本、自然資源(經濟學家的‘土地’)或‘勞動力’,它現在是並且將來也是知識。”“主要社會團體將是‘知識工作者’”,“他們是知道如何把知識用於生產的知識經濟人員、...
《工作研究與人因工程》以人的效率和企業生產率的提高為主線,介紹了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與作業測定方法。全書共9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程式分析;作業分析與動作分析;作業測定;人機系統中人的因素;作業環境;作業能力與作業疲勞;人機系統設計與評價;知識工作及其效率。《工作研究...
知識,尤其是科技知識,已成為促進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用鄧小平的話來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是當知識以獨立的經濟形態出現時,就標誌著信息社會的來臨。與此同時,一門新的學科門類——知識經濟學也就應運而生了。知識經濟學是研究對象與體系結構知識經濟的發展、傳統西方經濟學的缺失和知識經濟學的創立;...
在研究方法上,更趨向於實證分析和個案分析。西方學者開始研究過度教育及其與生產率的關係問題。過度教育表現為知識失業和知識貶值,知識失業是指教育所培養的勞動力超過了社會需求,大量的學生畢業即失業。知識貶值是指受過較高教育的勞動者從事只需受過較低教育的勞動者就能勝任的工作,大材小用,資源浪費。西方的教育...
實現不了他們的職業期望,由於對所從事的工作不滿意而引起勞動生產率下降的這樣一種現象。因此,用人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職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學歷等,使得職能相當,人盡其職,人盡其用,不能為本單位名聲,一味追求高學歷。否則,不但造成人力資源浪費,而且會影響工作效率。
第五節 研究知識管理的幾條主線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知識系統 第一節 知識的系統特徵 第二節 知識系統的形成與運行 第三節 利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研究知識系統 第四節 知識系統的體系結構 第五節 知識系統中的工作過程與項目的開發 第六節 知識系統是複雜自適應系統 第七節 知識系統是“系統的系統”參考...
過去起決定作用的物質資源,逐步被知識、技術、智慧型等非物質條件取代,成為經濟系統中的主導要素。衡量經濟效益指標的勞動生產率讓位於知識生產率,企業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提高程度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知識與技術的生產、傳播與套用,以及相關信息的有效聚合和各類知識的有序疊加,智力資本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動力。...
這裡的投資為一流量概念,投資結果及其積累的知識資本以存量形式對整個工業發展過程產生影響,因此要對知識資本的狀況進行評價。發展 知識資本評價理論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萌芽階段 20世紀80年代早期為萌芽階段,瑞典學者斯維比認為知識資產評價方面的工作是知識管理的核心。他在20世紀80年代研究生產知識產品的企業的管理...
其中,托馬斯·H·達文波特認為知識是結構性經驗、價值觀念、關係信息以及專家見識的流動組合。知識為評估和吸納新的經驗和信息提供了一種框架。知識產生於並運用於知者的大腦里。但在組織機構里,知識往往不僅僅存在於檔案或資料庫中,也根植於組織機構的日常工作、程式、慣例及規範中,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路進行編碼、...
李庭竹,杜德斌,黃曉東,全球積體電路貿易網路的空間結構演化與關係升級,地理研究,2023年第42卷第3期,597-616 段德忠,杜德斌,科技地緣政治:從現實到理論——關於地理學加強科技地緣政治研究的思考,地理科學,2023年第43卷第1期,20-30 桂欽昌,杜德斌,劉承良,全球科學知識生產的時空格局及影響因素,地理科學,2023...
知識管理成熟度的意義在於,通過關注知識管理過程使過程紀律性一致增強,從而使得組織的知識管理過程生產率和質量隨時間的推移得到提升和改進。知識無序階段 沒有有關KM的明晰概念和認識,即使有KM通常也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組織的知識是零碎的,很難得到共享;也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知識反應階段 人們對KM有所認識,...
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的“中國巨觀經濟年度模型”,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的“環黃海經濟模型聯接”項目,與美國哈佛大學、日本慶應大學合作的“中美日生產率比較研究”,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莫納什大學以及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合作的“CGE模型研究”,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布蘭德斯大學合作的“中國工業生產率研究...
《環境規制下中國火電行業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影響因素》,《經濟與管理評論》,2016年第6期。《中國製造業綠色創新績效及其行業差異》,《城市與環境研究》,2017年第1期。《工業經濟質量效益雙好轉》,《經濟日報》,2017年10月31日。《招商局集團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的經驗、問題與建議》,《要報》,2017年。《專利密集...
楊丹,安徽宿州人,行政管理專業教師,管理學博士,講師,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主任。人物經歷 行政管理專業教師,管理學博士,講師,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主任。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知識工作的結構分析及其對生產率的影響機制研究”(2007-),...
馬克盧普認為,科學本身就是一項典型的知識生產活動,科學生產的知識可以被看作是提高未來生產率的一種投資。從另一角度分析,科學知識又是作為社會生活的消費品之一而受到部分社會成員的偏好,人們對它進行投資是為了獲取知識為己所消費,知識仍然是一項投資,它是作為社會中間產品而為人們所使用。三種基本形式 知識在...
在充分研究中國國外先進制造模式的基礎上,先後與一批企業、研究所合作,結合中國製造業現狀和國情提出了“精簡、靈捷、柔性生產系統”的科學管理,研究了聚合製造、靈捷網路化製造、生態製造和合作製造等幾種新型製造模式。對先進制造模式中的科學管理進行了深人系統的研究,如虛擬企業的組織管理、知識供應鏈及知識管理、...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業部門感到需要運用心理學的知識調動企業管理者和職工的積極性,心理學界也感到需要開展有關生產管理中的心理學問題的研究,正是在這種改革和開放的形勢下,管理心理學才逐步得到發展。1980年中國心理學會工業心理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我國組織行為學的起步。中國行為...
技術經濟學科尚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技術經濟學界對它的理論構架、學科體系、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存在較多爭論。當今技術經濟學已經開創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例如,技術創新、生產率分析、資源經濟、環境經濟、知識經濟、循環經濟等,但理論較零散,缺乏技術經濟學學科理論上的系統歸納。原有的學科體系和理論架構...
管理工程學是研究企業如何組織有效生產、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科學。 管理工程學吸取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知識,套用系統工程和工程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在給定的條件下使目標達到理想值,並能預測和評價其效果。也就是說,管理工程是把一定限度的人力、物力、財力和設備有效地組織起來,按照確定的設計...
它能使員工學習到新的知識和技能,產生興趣和熱情,使員工具有光榮感、責任心和成就感。因而可以使員工受到內在激勵,產生極大的工作積極性。對於這種激勵方法,管理者應該予以充分重視。這種激勵的措施雖然有時所需的時間較長,但是員工的積極性一經激勵起來,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而且能夠持久,所以管理者應該充分注意...
他也指出了這方面變化的一些限制,其中主要包括:生產率的限制、通貨膨脹的限制、美國製造業產品定價過高從而在世界市場上銷路下降的限制等。 貝爾在第3章中集中討論知識和技術的各個方面,以及由此形成的知識社會的結構。他首先指出,社會的變化正在加速發展,社會的各種規模也在迅速擴大,兩者是討論知識和技術時的...
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決策預測與評價、效率與生產率分析、技術經濟及管理、工業工程與管理等。主要承擔研究生“評價理論與方法”、“數據包絡分析”、“管理決策分析”、“效率與生產率分析”、“生產運作分析”、“系統建模與仿真”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工作以來,...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是現代化大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把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知識導入管理領域,開創了管理領域的一個獨具特色的學派。特點如下:提出了以人為中心來研究管理問題 肯定了人的社會性和複雜性 發展 研究 行為科學反映了人類社會發 展的進步要求。行為科學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以...
基於這種認識,工人被安排去從事固定的、枯燥的和過分簡單的工作,成了“活機器”。從20年代美國推行科學管理的實踐來看,泰勒制在使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時,也使工人的勞動變得異常緊張、單調和勞累,因而引起了工人們的強烈不滿,並導致工人的怠工、罷工以及勞資關係日益緊張等事件的出現;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