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說

知行合—說是明王守仁的認識論學說。與程朱學派的“知先行後”說相對,意謂“知” 與“行”是統一的,互相滲透、不可分割,是一個過程。此說在宋儒已露端倪。程頤說:“人既能知見,豈有不能行。”黃宗羲在《宋元學案·伊川學案上》據此說按:“伊川先生已有知行合一之言矣。”王守仁針對朱熹“理雖散在萬事而其用之微妙,實不外乎一人之心”的觀點,明確提出“知行合一”說,“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傳習錄》中)。

認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傳習錄》上)。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傳習錄》中)既反對不以封建倫理思想為指導, “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也反對不注重封建倫理道德的躬行踐履,“茫茫蕩蕩懸空去思索”(《傳習錄》上)。強調對“不善之念”的克制功夫,做到“防於未萌之先”、“克於方萌之際”。但他的“知”即致吾心之良知, “行”指“致良知於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本體是“致良知”,認為“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同上)。導出“知即是行”、“以知為行”的結論,抹煞了兩者的差別,混淆了知行概念。“知行合一”說也含有“知行並進”、“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等合理思想。它將“知”和“行”作統一的考察,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對“知”和“行”的聯繫上作深入的探討,這在認識史、教育史上有一定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