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注釋
①本節選自《檀弓》下。②知(zhi)悼子:晉國之卿,名荀盈、知盈。③平公:晉國的國君,名彪。④杜蕢(kuai):人名。(5)寢(qin):後宮。(6)北面:面朝北方。 (7)趨:快走。(8)曩(nang)者:剛才。開:開導刪龍戶。(9)飲(yin):給人喝的東西。(10)子、卯:古人認為不吉利的日子。樂(yue):奏樂。 (11)大師:太師,樂官之長。(12)詔:告訴。(13)褻:親近。(14)亡:同“忘”,忘記。疾:憂患。(15)宰夫:掌管膳食的官。(16)匕:古代食器,像湯勺。共:同“供”。(17)揚:舉。觶(zhi):古代酒器。(18)爵:古代酒臘戰和章器。這裡指舉杯獻酒。
作品譯文
知悼子死了,還沒有下葬,晉平公卻喝起酒來,並讓師曠和李調作陪,敲鐘擊鼓奏樂。杜蕢從外面進來,聽見鐘鼓聲,問道:“國君在哪裡?”有人回答說;“在後官。”杜蕢進入後宮,沿階而 上。他倒了一杯酒說:“師曠,把這杯酒喝了!”他又倒了一杯酒說:“李調,把這杯酒喝下去!”他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面朝北坐著喝了。接跨享寒著,他走下台階,快步走出後宮。晉平公叫他進宮 來,說道;“杜蕢,剛才你也許想要開導我端歡,所以我沒有同你說話。 你為什麼讓師曠喝酒呢?”杜蕢回答道:“照禮,在甲子日和乙卯日不奏樂。知悼子的靈柩還在堂上,這比逢上甲子、乙卯日還要嚴重。師曠是掌樂的太師,不把這種禮節告訴國君,所以罰他喝酒。”晉平公問“你為什麼讓李調喝酒呢?”杜蕢回答:“李調是國君的近臣。為了吃喝,竟忘了國君的憂患,所以也罰他喝一杯。” 平公又問;“那你自己為什麼喝酒呢?”杜蕢回答;“我掌管膳食,沒有盡到提供刀、匙的職責,卻膽敢參與防止違禮的事,所以罰自己喝一杯。”平公說;“’我也有過失,倒杯酒來罰我喝。”杜蕢洗過酒杯,倒上酒舉起獻講宙己上。晉平公對侍者說;“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廢止舉杯獻酒的禮儀!”直到如今,凡是向國君和賓客獻酒過後,就要舉起酒杯,這叫做“杜舉”。
作品讀解
杜蕢以獨特的方式來勸誡國君,使之知錯能改,用心可謂良苦。春秋之士多聰明之舉。諍言直諫固然可嘉,但未必都會取得好效果。“忠言逆耳利於行”,雖說是“忠言”,畢竟聽來不順耳呀既是忠言,又讓人聽來順耳,豈不是更好。士人們在這上面煞費苦心,既體現了他們的智慧,又體現了對君主的忠誠,還富有戲劇性。研究中國傳凶連笑統智謀的人們,恐怕應該在這上面做點文章才行。
在注重實效,追求信念,講究禮儀的前提之下,春秋士人也追求智慧和談吐舉止的高雅得體,這的確令人仰慕這種風氣的形成始於何時,還不十分清楚,但在春秋時代已十分普遍。表達的道理要嚴正,具有征服力和穿透力,而表達的方式要精微巧妙,含蓄委婉,具有
感動力和激發力。整個表達的過程像一出經過精心創意、構思、排練過的戲,富有戲劇性,既激動人。又耐人尋味。
這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化,也是藝術的生活化,生活與藝術高度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優遊的生活方式,使士人們有足夠的叫來培養和發展自己的某些專長。他們不必像政治家一樣忙於權利之爭、奔走遊說、宴飲歌舞,不必像農夫匠人在自己的土地、作坊里辛勤操勞,也不必像軍事家那樣馳騁沙場。即使是讀書,沒有浩如煙海的典籍,更沒有數理化生戒姜虹榜物之類。他們擁有一種今人難以再擁有的東西——閒暇。這恰恰是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重要前提。
何時再能擁有可以用來發展心智的閒暇,對我們來說還是個未知數。但是,我們的確對此心嚮往之。
這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化,也是藝術的生活化,生活與藝術高度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優遊的生活方式,使士人們有足夠的叫來培養和發展自己的某些專長。他們不必像政治家一樣忙於權利之爭、奔走遊說、宴飲歌舞,不必像農夫匠人在自己的土地、作坊里辛勤操勞,也不必像軍事家那樣馳騁沙場。即使是讀書,沒有浩如煙海的典籍,更沒有數理化生物之類。他們擁有一種今人難以再擁有的東西——閒暇。這恰恰是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重要前提。
何時再能擁有可以用來發展心智的閒暇,對我們來說還是個未知數。但是,我們的確對此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