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伯索地於魏桓子》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魏桓子採用“欲擒故縱”的謀略,消滅了驕狂膨脹的知伯。這個事典倒應了西方的那句諺語:“上帝要叫一個人滅亡,必先使他瘋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知伯索地於魏桓子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編者:劉向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品出處,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知伯索地於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無故索地,鄰國必恐;重欲無厭,天下必懼。君予之地,知伯必而輕敵,鄰國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知氏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君不如與之,以驕知伯。君何釋以天下圖知氏,而獨以吾國為知氏質乎?”君曰:“善。”乃與之萬家之邑一。知伯大說,因索蔡、皋梁於趙,趙弗與,因圍晉陽。韓、魏反於外,趙氏應之於內,知氏遂亡。
作品譯文
知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給。任章問他道:“為什麼不給他呢?”桓子說:“無緣無故來索要土地,所以不給。”任章說:“沒有緣由就索取土地,鄰國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滿足,諸侯一定都害怕。假使你把土地給了他,知伯必定越發驕橫。一驕橫就會輕敵,鄰國害怕就自然會相互團結。用相互團結的軍隊來防禦對付輕敵的國家。知伯肯定活不長了!《周書》上說:'想要打敗他,一定先要幫他一把;想要奪取他,一定先要給他一點。'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給他,以便使知伯越來越驕橫。您怎么能放棄和天下諸侯共同圖謀知伯的機會,卻偏偏讓我國成為知伯的攻擊對象呢?”魏桓子:“好吧。”於是就把一個有萬戶人家的城邑給了知伯。知伯很高興,於是就又向趙國索取蔡、皋梁等地,趙國不答應,知伯就圍攻晉陽。這時韓魏從國外反擊,趙氏從國內接應,知伯於是是很快就滅亡了。後來韓趙之間又發生爭執。韓國去向魏國借兵說:“希望能借給我軍隊來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和趙國是兄弟之邦,不敢遵命。”不久,趙國又向魏國借兵去攻打韓國,魏文侯說:“我和韓國是兄弟之邦,不敢遵命。”兩國都沒借到兵,就生氣地返回本國。過後才知道魏文侯在中間替他們講和,因此,都來朝拜魏國。
作品評析
謀士的高明就在於能夠反常思維,而且看問題看得長遠。一般人面對知伯的無理要求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但是謀略家們就具有不同於常人的心態和思維,用表面的、暫時的曲意逢迎換來最終的勝利和報仇雪恨。這種迂迴曲折的思維方式,是謀略的一大特色。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也會遇到眾多狂妄自大的人,對待這類人大可不必直接頂撞,我們完全可以在忍耐等待中尋求眾人的支持,因為狂妄自大,必然招致眾怨,引起眾怒。多行不義必自斃,看你橫行到幾時。
作品出處
《知伯索地於魏桓子》出自《戰國策》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