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懂得道理並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 外文名:It is not difficult to know, but hard to do.
- 類型:成語
- 出處:《尚書·說命中》
- 詞性:文言文
- 拼音:zhizhifeijianxingzhiweijian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懂得道理並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懂得道理並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懂得道理並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行之惟艱出自《尚書·說命中》,基本釋義是知道並不難,去做就難了。...... 惟:為。知道並不難,去做就難了。出處《尚書·說命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出處】《尚書·說命中》:“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在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的序言裡多處出現,他說這是禁錮國人幾千年...
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流行的是一種知易行難的說法,“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子重視學習,更重視行;墨子也很重視行,認為檢驗言論是非有三個標準,其中之一是...
“知行”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範疇,其始於《尚書》與《左傳》,《尚書》有“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之說,《左傳》有“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之說。知指認知或...
據此,他認為,只要我們能毅然打破“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迷信,努力以赴,奪取革命勝利“誠有如反掌之易也”。孫中山對於知難行易的整個論證,與他的行先知後...
行先知後說是明清之際王夫之的認識論學說。宋朱熹認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工夫全在行上”(《朱子語類》卷十三)。他又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
《孫文學說》於1918年12月30日撰寫完成,強調“行之非艱,知之惟艱”,是為“心理建設”。1919年5月20日,《孫文學說》卷一“知難行易”付印,由上海強華...
未能行, 善自善,我是我”(《朱子語類》卷十三)。贊同知易行難觀點。“雖要致知,然不可恃。《書》曰:‘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工夫全在行上”(同上)...
“知之非艱,行之惟難”。掌握協調發展的理論不難,難的是將協調發展理念付諸實踐並取得成效。在推進協調發展過程中,必須重點處理好城鄉、區域、國內國外等方面的...
夫革命黨之心理,於成功之始,則被“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之說所奴,而視吾策為空言,遂放棄建設之責任。如是則以後之建設責任,非革命黨所得而專也。迨夫民國...
“知”與“行”是中國哲學的一對範疇。知指知識、知覺、認識;行指行為、行動。知與行並提始見於《左傳》和《尚書》。《尚書》中有“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
歷史為兩岸留下了錯綜複雜的世代課題,這正是“尚書”所說的“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對於各自堅持的敏感議題,需要雙方正視現實,以智慧、耐心與誠意務實處理。...
對知與行的關係,提倡“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反對朱熹”‘先知後行”和王守仁“知行合一”說。強調“行”之重要,謂“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等。對於中國...
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留有“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名句,被尊稱為“聖人”。 傳說為傅岩築牆之奴隸。武丁夢得...
崇儉去奢,慎修思永,孰不知其所當然哉!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在士大夫猶患其位不期驕而驕、祿不期侈而侈,膺天命紹大統者,可不兢兢焉、惴惴焉?懍夫皇天無...
尚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薪火義教社的活動是探索性的,用這種方式組織大規模、長期持續的義務支教,在全國高校是一種創新,對薪火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來說更...
現代心理學中關於心理活動範疇的流行看法一直是知、情、意的三分法。其基本主張...傳說早在3000多年前就提出了“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知行觀。後來孔子、荀子...
本書中經典的嘉言,是滋潤我們心靈的甘泉,它像春雨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浸潤...非知之艱,行之惟艱見義不為,無勇也君子義以為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