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鏃葉翻甲草(學名:Parasenecio rubescens),為桔梗目菊科蟹甲草屬下的一個植物種。分布於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矢鏃葉翻甲草
- 學名:Parasenecio rubescen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族:款冬亞族 Subtrib. Tussilaginae
- 屬:蟹甲草屬 Parasenecio
- 組:小山蟹甲草組 Sect. Koyamacalia
- 種:矢鏃葉翻甲草
- 分布區域:中國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省
- 系:紅纓系 Ser. Rubescente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相關的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80(100)厘米。莖直立,綠色或有時帶紫色,有明顯條紋,無毛,不分枝。基部葉在花期調落,下部和中部莖葉具長柄,葉片寬三角形,長10-18厘米,寬5-16厘米,3-4裂,裂片三角形,基部裂片有時退化,頂端幾急尖,基部楔形或截形,邊緣有硬小尖的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或下面沿脈被微毛;葉柄無翅,長3-4.5厘米,無毛,上部葉漸小,葉柄較短,最上部葉卵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3-6厘米,頂端漸尖。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叉狀寬圓錐花序;花序梗粗,長5-15毫米,上升,被疏短柔毛或近無毛,具1-2線形小苞片。總苞窄鐘形,長10-12毫米,寬5-10毫米;總苞片7-8 (10),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鈍或稍尖,邊緣膜質,外面無毛;小花8-10,花冠黃色,長7-8毫米,管部長3毫米,檐部筒狀,裂片披針形;花葯伸出花冠,基部尾狀;花柱分枝外彎,頂端鈍或截形,被乳頭狀微毛。
瘦果圓柱形,淡黃褐色,長6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白色或淡紅褐色,長約7毫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00-1400米山谷林下或林緣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江西(廬山、黎川、景德鎮、興國、遂川、安福、尋烏、苹鄉)、湖南(南嶽衡山)、安徽(黃山、金寨、霍山、岳西)、福建(福州、泰寧、祟安)。模式采自江西廬山。
本種提示
本種外形與天目山蟹甲草P. matsudai (Kitam.) Y. L. Chen極相似,且常引起混淆,但它的植株較矮小;頭狀花序較小;總苞窄鐘狀;總苞片7-8,小花8-10,與後者不難識別。林鎔(1934)曾將采自浙江天目山的標本定為本種。我們檢查了他引證的標本 (Liou 216, Tsoong 581) , 其頭狀花序大,總苞寬鐘狀,長15毫米;總苞片12,小花達38,與後者的特徵完全相同,實為誤定。
相關的種
天目山蟹甲草Parasenecio matsudai (Kitam.) Y. L.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