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旨在對美國華裔文學進行專題性研究,以此回應目前少數族裔文全催學研究中的“去族裔化”趨勢,力圖引發和預示與以往對戒判籃美國華裔文學作品的研究與文化調整方法不同的方式與建議,從更普遍與綜合的角度來看待首先身為文學作品的美國華裔文學。書中提出許多美國華裔作家的成功已經超越了族裔政治和民族學的範疇。此外,從作者創作和讀者欣賞的角度,本書的主體敘述由華裔美國文學的兩個獨特內涵— —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入手,並始終圍繞著這兩個方面,指出它們是眾多複雜因素中促成作品超越族裔邊界、充滿文學魅力的原因。
第一章從分析作品中家庭範圍內的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入手。作為一個特殊的場所,族裔家庭見證了跨種族轉變和民族根源的衝突,並且是民族性和國際性發生微妙交鋒之地。同時,“家”對於後現代和散居族裔群體而言,正日益成為一種寄託鄉愁的理想性意象,它也是形成女性自我認同意識的重要而有限的空間。在這一章里,美國華裔作品中母女間的隱喻性關係首先成為分析的焦點。由於這種關係涉及文化再檔坑照衝突、文化意象、邊緣體驗、集體無意識中的中國文化以及女煮請淚性話語中的直覺性等,在作品中這種特殊的文化語境便能揭示出作家在創作中與民族文化疏遠、和解、抵抗等的微妙態度。在譚恩美(Amy Tan)的作品中,母女關係的主題就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探索文化和藝術創造之間潛在與含蓄信息的視點。同時,黃玉雪(Jade Snow Wong)和任璧蓮(GishJen)作品中處理母女關係的方式也揭示了文學中永恆而矛盾的創作追索。儘管母女關係在文學寫作中是一個普遍化的主題,但是在這些作品中,特殊的文化態度和處理途徑使作品產生了特有的文學魅力。此外,本章還分析了華裔小說中異族通婚家庭所體現的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在此類家庭中,族裔因素和文化衝突帶來了文化同化和歸屬感消退等問題。一些作品紙愚連將充滿矛盾情結的文化價值觀、生活態度以及散居族裔傳統等糾結在一起,反映了每個現代人在文化適應上的共同關注點。因此,通過研究人類關係中作為永恆範式的夫妻關係,論文表明人們意識形態和生活觀念的轉變豐富了美國華裔文學的內涵。
第二章研究了華裔作品中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在族裔內外追索上的體現。首先,作者分析了許多相應作品中潛在的雙重性和族裔之影,試圖揭示出在美國華裔文學中,存在著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第二自我和矛盾情結。在面對文本中的矛盾情結和模糊性的藝術效果時,讀者需要動用更綜合的知識,如歷史、經濟以及其他眾多方面的美國現實狀況,以此延長對於生活的美學感受過程。本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和分析了任璧蓮的小說《應許之地的夢娜》(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1996)。在探究作家和文學人物在族裔內外的文化追索的同時,文章闡述了散居族裔文學的特徵、哲學意義上的視域融合以及差異文化之間的自我確立。此外,從評論散居族裔的全新角度人手,身份追尋和祖國與歸化國之間的關係也得到了重新思考。在這一章中,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在文化與文學中的代碼轉化分析也促成了人們更多地思考自我與他者的關係以及跨文化關係,明白以往純歐洲(或西方)的文化版式已經一去不再。因此,在美國華裔文學的創作和評論中,一種複雜的、超越了傳統身份概念和辯證法的“差異現象學”將得到進一步地研究。在任璧蓮及其他一些華裔作家的作品中,無論是從實際的文本還是從隱喻的角度,我們都能感受到自己正處於一個動態的散播和移動的過程。這種過程,從一定程度來看,也是文學復調性取之不竭的資源。
第三章強調並分析了不同邊界地帶中文化的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例如在後東方主義和商業主義,在新原始主義和現代主義,在回憶和展望以及在祖國文化和歸化國文化之間的邊界地帶。 成功的文學移植,特別是最近五十餘年美國華裔文學的繁墓端乘榮,是不能忽略哲學意義上的意識形態尤其是東方主義的影響的。同時,美國華裔與來源國和歸化國的關係也在作品中顯得極富微妙性。為了建構自身身份,美國華 裔作家的創作中體現了其無盡的努力,他們試圖從東方主義的桎梏中掙脫出一個自覺的自我,並解構被誤解的中國文化。因此,他們的“煞費苦心”、 “自只項全拳我推銷”、“積聚權力和獲取明確身份”的努力都在創作中得到了潛在或顯在的體現,這同時也使東方主義的誤傳轉變成了自我再現。這些作家的成功在今天看來具有些微的諷刺效果,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曾經或者依然在無意識中促成了對東方的歪曲。美國華裔作家另外一種與主流文學融合的巧妙途徑是他們沿襲了美國的個人主義和美國夢想,將創作努力融會於自我實現中。在華裔文學與東方主義的矛盾結合中,在它與主流文化的融合中,美國華裔文學從早期真實客觀地闡釋被套式化和歧視化的族裔文化,變成了自由抒發自我,力爭從美國文學中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
該章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新原始主義色彩和譚恩美的作品,以揭示文學創作——尤其是族裔女性寫作——和神秘原始元素之間的關係。在譚恩美的作品中,作家的文化矛盾情結得以凸顯,新的美國神話在藝術模糊性的效果中被重構。同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為現代讀者帶來了一些值得深思而複雜的問題。
第三部分圍繞著回憶和展望之間的邊界,分析了文學敘述中的神話和幽靈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形成的獨特敘述節奏。在進一步的闡述中,文章提出一些奇異的故事被作家選擇或創造出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敘述類型,而許多回憶中的族裔故事也超越_,族裔歷史和文化的範疇,為讀者帶來了審美愉悅。
隨之而來的困惑是,由於作品內外的張力擴展了美國華裔作品的深度,此間的文化繼承問題便處於一種進退維谷之境地。因此,此章的第四部分自然引出了祖國和歸化國文化間的複雜關係,從沿襲歷史的角度來比較黃玉雪和任璧蓮作品在這方面的體現。邊界地帶的文化反映出:美國華裔作品提供了一個具有潛力的分析領域,其中充滿了各種相互排斥、融合、作用的因素。
在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作為美國華裔文學普遍而特殊的文學與美學特徵的前提下,本書的最後一章探討並揭示了文學研究中經典化策略的轉變以及這一複雜評估的最新趨勢。該章的分析還對美國華裔文學的研究和創作進行了展望,並認為人們在鞏固已有經典的過程中,歷來從未停止過對文化領域作出恰當的重組,而此過程並不與經典的擴展相一致。在此,作者從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嘗試,目的是為了說明在文學創作內外存在著眾多神秘而潛在的因素,除了文化和社會因素外,語言、詩性以及其他與小說形式相關的固有元素也應該得到重視。由此,我們不能對美國華裔文學持想當然的樂觀態度,或是在全球化的有利環境下一味感到滿足。
儘管我們沒有一個跨經典的前提來分析族裔文學的被接受性,但總的來說,美國華裔文學應該被首先視作文學和美學的客體。當然,作品中存在著固有的文化和社會張力,不過從更深刻而本質的意義來看,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是眾多特殊基質中能夠形成文學魅力、促進美國華裔文學成功的兩個特徵。
目錄
Acknowledgments
Abbreviations
Abstract
內容提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1 Ambivalence and Ambiguity:the Domestic Sphere
Chapter 2 Ambivalence and Ambiguity:Quest Within and Beyond Ethnic Bounda
Chapter 3 Ambivalence and Ambiguity:in the CulturaI Borderland
Chapter 4 Ambivalence and Ambiguity Herewith:Demythicizing and ReconsideringCanon&Canonization
Conclusion
References
第三章強調並分析了不同邊界地帶中文化的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例如在後東方主義和商業主義,在新原始主義和現代主義,在回憶和展望以及在祖國文化和歸化國文化之間的邊界地帶。 成功的文學移植,特別是最近五十餘年美國華裔文學的繁榮,是不能忽略哲學意義上的意識形態尤其是東方主義的影響的。同時,美國華裔與來源國和歸化國的關係也在作品中顯得極富微妙性。為了建構自身身份,美國華 裔作家的創作中體現了其無盡的努力,他們試圖從東方主義的桎梏中掙脫出一個自覺的自我,並解構被誤解的中國文化。因此,他們的“煞費苦心”、 “自我推銷”、“積聚權力和獲取明確身份”的努力都在創作中得到了潛在或顯在的體現,這同時也使東方主義的誤傳轉變成了自我再現。這些作家的成功在今天看來具有些微的諷刺效果,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曾經或者依然在無意識中促成了對東方的歪曲。美國華裔作家另外一種與主流文學融合的巧妙途徑是他們沿襲了美國的個人主義和美國夢想,將創作努力融會於自我實現中。在華裔文學與東方主義的矛盾結合中,在它與主流文化的融合中,美國華裔文學從早期真實客觀地闡釋被套式化和歧視化的族裔文化,變成了自由抒發自我,力爭從美國文學中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
該章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新原始主義色彩和譚恩美的作品,以揭示文學創作——尤其是族裔女性寫作——和神秘原始元素之間的關係。在譚恩美的作品中,作家的文化矛盾情結得以凸顯,新的美國神話在藝術模糊性的效果中被重構。同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為現代讀者帶來了一些值得深思而複雜的問題。
第三部分圍繞著回憶和展望之間的邊界,分析了文學敘述中的神話和幽靈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形成的獨特敘述節奏。在進一步的闡述中,文章提出一些奇異的故事被作家選擇或創造出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敘述類型,而許多回憶中的族裔故事也超越_,族裔歷史和文化的範疇,為讀者帶來了審美愉悅。
隨之而來的困惑是,由於作品內外的張力擴展了美國華裔作品的深度,此間的文化繼承問題便處於一種進退維谷之境地。因此,此章的第四部分自然引出了祖國和歸化國文化間的複雜關係,從沿襲歷史的角度來比較黃玉雪和任璧蓮作品在這方面的體現。邊界地帶的文化反映出:美國華裔作品提供了一個具有潛力的分析領域,其中充滿了各種相互排斥、融合、作用的因素。
在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作為美國華裔文學普遍而特殊的文學與美學特徵的前提下,本書的最後一章探討並揭示了文學研究中經典化策略的轉變以及這一複雜評估的最新趨勢。該章的分析還對美國華裔文學的研究和創作進行了展望,並認為人們在鞏固已有經典的過程中,歷來從未停止過對文化領域作出恰當的重組,而此過程並不與經典的擴展相一致。在此,作者從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嘗試,目的是為了說明在文學創作內外存在著眾多神秘而潛在的因素,除了文化和社會因素外,語言、詩性以及其他與小說形式相關的固有元素也應該得到重視。由此,我們不能對美國華裔文學持想當然的樂觀態度,或是在全球化的有利環境下一味感到滿足。
儘管我們沒有一個跨經典的前提來分析族裔文學的被接受性,但總的來說,美國華裔文學應該被首先視作文學和美學的客體。當然,作品中存在著固有的文化和社會張力,不過從更深刻而本質的意義來看,矛盾情結和藝術模糊性是眾多特殊基質中能夠形成文學魅力、促進美國華裔文學成功的兩個特徵。
目錄
Acknowledgments
Abbreviations
Abstract
內容提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1 Ambivalence and Ambiguity:the Domestic Sphere
Chapter 2 Ambivalence and Ambiguity:Quest Within and Beyond Ethnic Bounda
Chapter 3 Ambivalence and Ambiguity:in the CulturaI Borderland
Chapter 4 Ambivalence and Ambiguity Herewith:Demythicizing and ReconsideringCanon&Canonization
Conclusion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