矇瞍,拼音méng sǒu,是一個漢語詞語,釋義盲人,出處《國語.晉語.胥臣論教誨之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矇瞍
- 拼音:méng sǒu
- 釋義:盲人
- 出處:《國語.晉語.胥臣論教誨之力》
解釋,出處,
解釋
- 盲人。
- 亦作“ 蒙叟 ”。1.盲人。
3. 指樂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
出處
《國語.晉語.胥臣論教誨之力》:
文公問於胥臣曰:“我欲使陽處父傅歡也而教誨之,其能善之乎?”對曰:“是在歡也。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僥不可使舉,侏儒不可使援,矇瞍不可使視,矇瞍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質將善而賢良贊之,則濟可竢。若有違質,教將不入,其何善之為!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少溲於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文王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孝友二虢,而惠慈二蔡,刑於大姒,比於諸弟。《詩》云:‘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於是乎用四方之賢良。及其即位也,詢於八虞,而諮於二虢,度於閎夭而謀於南宮,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重之以周、邵、畢、榮,億寧百神,而柔和萬民。故《詩》云:“‘惠於宗公,神罔時恫。’若是,則文王非專教誨之力也。”公曰:“然則教無益乎?”對曰:“胡為文,益其質。故人生而學,非學不入。”公曰:“奈夫八疾何!”對曰:“官師之所材也,戚施直鎛,蘧蒢蒙璆,侏儒扶盧,矇瞍修聲,聾聵司火。童昏、嚚瘖、僬僥,官師之所不材也,以實裔土。夫教者,因體能質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卬浦而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