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基本概況,學風建設,教學模式,管理機構,特色教育,建設方向,建設依據,建設目標,建設措施,榮譽成績,近五年發展規劃,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學校現狀,具體目標,主要措施,實施步驟,
學校簡介
基本概況
睢寧縣菁華高級中學建立於2001年,占地135畝,建築面積約7萬平米,設備設施先進,環境優美,風格獨特。。
學風建設
學校自創建以來,秉承“尚禮尚美、窮藝窮理”的辦學理念,以習慣養成為育人之本,以教學改革為學校發展之路,以藝術教育為學校發展之根,以優質服務作為學校發展之力。高度關注學生特長發展,健康成長。打造出了一所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的創新型學校。
教學模式
學校自建校以來,學校堅持學中有他、改中有我的課改理念,先後在學習杜郎口、洋思教改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了適合本校的“明標自學,合作釋疑,點撥拓展,達標檢測”的“三學一教”課堂模式,套用多年來,教學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管理機構
學校創辦者顧開勝先生為學校總校長,以下是分管機構
如圖:
特色教育
我校是一所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因為藝術這裡匯集了眾多優秀的藝術教師,培養了大批的本科藝術考生。 展演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精彩的節目充分展現了菁華學校素質教育的成果,同時展示了師生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學校特色建設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最佳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高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市場競爭向所有學校提出了挑戰,辦學競爭初露端倪。這種競爭勢不可擋,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我們不奮起改革,另闢蹊徑,辦出特色,將很難在今後的辦學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那么學校辦學追求什麼呢?“合格+特色”已成為許多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口。這裡的“合格”,就是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基本素質;“特色”就是在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基礎上,充分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素質特長。要培養“基本素質加個性素質”的學生,就必須創辦有特色的學校。為此,學校教育一方面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無一例外”地對他們進行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也要“無一例外”地使他們每個人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我校在學校特色建設方面將圍繞“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的思路來發展,追求“學校有特色,教師有專長,學生有特長”的理想境界。為把學校特色建設落到實處,特制定發展規劃如下:
建設方向
學校特色發展的方向不能憑空虛構,更不能心血來潮,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主要的因素包括學校的發展歷史與傳統、師資、辦學條件、環境等。我縣一些公辦學校由於縣財政加大了資金投入,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加之現行的招生政策是先滿足“四星級學校”再滿足“三星級學校”,最後才能輪到我們招生。我們只能招收“三流學生”,同時公辦學校收費又低,這就使民辦學校的生源發生問題,民辦學校要想在艱難的“夾縫”中生存、發展、壯大,必須尋求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教育之路。學校自開辦以來,我們瞄準了教育大環境,認真分析了縣情、校情和生情,及時調整了培養人的路徑。一方面讓每個學生紮實地學好文化課,通過三年培養成為合格的畢業生。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專長,走藝術發展之路。我們認為雖然由於諸多原因,學生文化課基礎差(每年的新生中全縣前3000名的學生就很少,前1000名的學生幾乎沒有),但我縣是兒童畫之鄉,大多數學生從小就有繪畫的基礎,喜歡作畫,喜歡唱歌,我們又有很多教學經驗豐富的音樂、美術教師,加之學校又有較充足的場地資源,發展藝術教育,就成了我校特色建設的首選。
建設依據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確定的基礎教育培養目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新課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培養目標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劍創新人才奠定基礎”,普通高中教育要培養個性豐富的、能夠創造幸福生活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完整的現代中國人。
3、新課程改革在課程結構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即“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突出課程的選擇性、靈活性和多樣化,為滿足學生髮展的多樣化需求,為學生髮展個性、走向自立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學校為實現以上的培養目標,必須找到一個突破口,搭建一個平台,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為此,我們認為,校本課程的研發是合理調整必修課和選修課、國有選修與校本選修之間比例關係,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選擇機會的突破口,發展藝術教育辦出學校特色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好平台。
建設目標
1.在充分開發和激活學生的潛能,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依據學生的條件、興趣,發揮其個性專長,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廣闊空間,重視和加強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和完善藝術教育的培養措施,使廣大學生學會自主創新,學會欣賞藝術、創造藝術。
2.讓廣大教師和學生真正確立“合格+特長”的評價方式,讓全體教師徹底改變教育教學觀念,做到不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3.讓廣大學生喜愛藝術,自覺參加舞蹈、聲樂、美術等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和提高廣大學生藝術素質。鼓勵、關注、培養藝術出類撥萃的學生,使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能夠不斷發展,培養出我校“藝術名士”,讓一大批畢業生通過上藝術高校,圓他們上大學之夢。
建設措施
在特色建設中,我們將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採取扎紮實實的措施,力爭把學校的特色做優、做強、做美。
1.加強學習,注重引領,提高認識,達成共識。
在特色建設的過程中,要組織教師學習鄧小平理論,特別是要加強新課程理論學習。明確學校特色建設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各方面素質和諧、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要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科研和信息化方面的有關理論,引導教師轉變觀念,主動、積極的參與學校特色建設。
2.加強領導,注重實效,科學部署,紮實推進。?
要圍繞學校特色建設的方向及目標,成立學校特色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學校特色建設的領導,做好學校特色建設的規劃、統籌、目標的制訂,做好學校特色建設工作的考核、評估。同時,要成立有關的工作小組,具體實施特色建設工作。學校特色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階段,為此,我們要科學部署,分步推進,逐步深入。每年要分別制訂特色工作計畫,落實措施,進行階段性反思、小結,分析問題,尋找對策,使特色建設穩步推進。
學校特色建設領導小組:
組長—顧開勝 副組長—劉保(負責具體工作)
成員—教學領導小組成員、各教研組長
3.整體著眼,注重整合,系統入手 ,分工明確。
學校特色建設是教育改革的一個整體系統,它是由系統內部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各要素組成的。創建特色學校必須著眼於教育整體改革的全局。因此,我們在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中,在總體思路的指導下,開展各項子系統或單項的改革,使各項改革組成有機的整體,以達到最優整合和協調,從而形成辦學特色。學校將根據學校特色建設的總體目標系統規劃,分別制訂各學科校本課程研發的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全面推進;要把特色建設的重點放在教材開發、教師培訓和活動開展。在管理上,則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現代教育理論來指導學校特色建設,做到事事有人抓,項項有人管。
4.最佳化師資,落實保障,強化管理,構建機制。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力量,具有良好政治和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創辦特色學校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證。特色教育應靠特色教師來實現。蔡元培先生說過:“有特色的教師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因此,在創建學校特色中,我們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要發揮教育科研的作用,培養具有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及先進的教育觀念和廣博的知識修養的特色教師。要根據學校特色建設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評估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建立特長教師、特長生的評估和獎勵制度,對在創特色中成績突出的骨幹教師,給予名譽和物質獎勵等,以激發教師、學生創特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5.完善設施,保障經費,開展活動,提高質量。
(1)建好美術、音樂專門教室、舞蹈房,完善好美術、音樂教學設施。除配齊基本設施外,還要逐步配齊投影儀、電腦、電視機、多媒體教學平台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建立經費保障制度。學校要在不同階段,根據學校特色建設需要適當投入一定資金作為建設保障。
(3)在現有音樂、美術教學基礎上改進興趣小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來組建他們的興趣小組。教師教學要有計畫、有針對性,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點撥、才藝展演、跟我學、每日一練等形式,提高學生音樂、繪畫水平的提高。
(4)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對各類興趣小組的第二課堂要經常利用星期六、日、暑寒假進行,在音美教師的指導下,在班級骨幹的帶領下,走出去、請進來。利用取之不竭的大自然藝術資源,對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欣賞和創作水平。
榮譽成績
2001年至2005年,建校短短4年,高考歷史、化學取得均分全縣第一,數學、語文等學科均分取得全縣第二的好成績,創造了睢寧民辦教育的奇蹟。2002年,被徐州市青少年文學協會評為校園文學優秀學校、文學活動優秀單位。2003年,縣民辦學校綜合測評第一名。2004年,被教育部、教育科學實驗模式實驗組選為全國“十五”規劃德育研究實驗基地。2005年,被中國教育學會選為“十一五”科研規劃實驗學校,被徐州市教育局評為徐州市民辦教育先進單位,徐州市綠色學校。
2006年至2007年,縣中擴招,對其他學校形成衝擊,學校為此加速發展藝術教育,二次創業,並由此奠定了學校成為全縣藝術教育領軍者的基礎。2006年,被中國教育學會選為“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基地,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主題教育先進集體,被徐州市教育局評為徐州市模範學校。2007年,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被選為江蘇省百強民辦非企業單位。
2008年至2010年,文化課成績不斷提高,各學科成績均分穩居第二,藝術教育優勢不斷體現,本科上線人數不斷增加,逐漸形成了教學成績遙遙領先,高考連年第一的局面。2009年,獲選中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被評為徐州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10年,獲選中國美術教育先進學校,中國書畫藝術院美術教育基地。
2011年,晉升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2012年本科上線人數,連續兩年遠超除縣中以外其他學校之和,受到縣政府、縣教育局的大力表彰,贏得廣大民眾的矚目和稱讚。
學校正積極籌備申請晉升“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並制定學校發展目標:三年實現
徐州第一,五年成為江蘇一流,十年達到中國聞名、世界知名的精品學校。
近五年學校取得縣級以上集體榮譽一覽表
榮獲獎項名稱
| 頒獎單位
| 獲獎 時間
|
徐州市綠色學校
| 徐州環保局 徐州教育局
| 2005
|
“十一五”科研規劃實驗學校
| |
|
2005年度安全文明校園
| 縣委、縣政府
| 2006.2
|
優秀團委
| 縣團委
| 2006.4
|
徐州市民辦教育先進單位
| 徐州市教育局
| 2006.5
|
徐州市模範學校
| 徐州市教育局 徐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
| 2006.9
|
“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 中國教育學會
| 2006.11
|
江蘇省百強民辦非企業單位
| 江蘇省民政廳
| 2007.4
|
徐州教育局定位教改實驗學校
| 徐州市教育局
| 2007.4
|
睢寧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 縣委、縣政府
| 2007.9
|
中國小先進圖書室
| 縣教育局
| 2008.2
|
2007年度安全文明校園
| 縣委、縣政府
| 2008.2
|
江蘇省二星級高中
| 江蘇省教育廳
| 2008.6
|
高考優質獎和教學管理獎
| 縣教育局
| 2008.9
|
藝術教育基地
| 江蘇藝術家協會
| 2008.10
|
“百年迎奧運,中國奧運”活動組織獎
| 中國中學生報社
| 2008.10
|
“形勢教育大課堂”優秀組織獎
| 中國中學生報社
| 2008.10
|
防震減災科普先進單位
| 徐州市教育局 徐州市地震局
| 2008.12
|
法制教育先進學校
| 縣教育局 縣司法局
| 2008.3
|
徐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單位
| 徐州市教育局
| 2009.3
|
“優質服務”單位
| 徐州市消費者 協會
| 2009.3
|
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
| 中國教育學會 中國教育報社 中國教育科研所
| 2009.5
|
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
| 中國教育學會 華中師範大學
| 2009.5
|
第十四屆全國中學繪畫、書法作品比賽先進單位
|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
| 2009.6
|
徐州市校園文學活動明星學校
| 徐州市校園文學 協會
| 2009
|
首屆師生藝術節師生榮獎73項
| 縣教育局
| 2009
|
徐州市校園文學活動十佳報刊
| 徐州市校園文學 協會
| 2009
|
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 睢寧縣人事局 睢寧縣教育局
| 2009
|
徐州市樂子舞培訓基地
| 徐州市文化局
| 2009
|
中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
| 中國教育家聯合會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 中國校長協會 中國民辦教育報刊社
| 2009
|
民辦學校2008年度檢優秀學校第一名
| 縣教育局
| 2009.9
|
第三屆母語文化系列活動組織獎
| 江蘇省教育出版社
| 2009.3
|
中國小“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優秀集體獎
| 縣文字工作委員會、縣教育局
| 2009.11
|
人民滿意學校
| 縣教育局
| 2009.11
|
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 江蘇省教育廳
| 2011.3
|
近五年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和“科學發展觀” 的重要思想為指針,認真貫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著眼整體,注重個性,開發潛力,發展特長,綜合提高”的教育理念,發揚“特別講奉獻,特別肯鑽研,特別善協作,特別能吃苦”的菁華教育精神,實施精、細化管理,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放在學校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構建“規範有序、自覺高效、寬容率真、和諧發展的省三星級高中。以最佳化辦學條件,最佳化教育管理,最佳化教師隊伍為保證,全面提升學校的品位效應,把菁華高中辦成學生家長滿意的全縣一流民辦學校。
總體目標
堅持以教學改革為主線,以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教育科研為動力,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努力把菁華高中建成“具有現代教育設施、先進教育理念、科學管理模式的市內一流的教育質量的‘全縣一流民辦學校’”,爭取2008年通過江蘇省二星級普通高中,2010年建成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
學校現狀
菁華高級中學創建於2001年,校園占地160畝,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校園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環境幽雅,教育教學實施設備齊全。學校先後被授予睢寧縣先進圖書室,睢寧縣文明單位,徐州市校園文化活動“十佳學校”,“睢寧縣文明校園”,“樹師表現象,創文明新風”先進集體,徐州市綠色校園,徐州市模範學校,徐州市先進民辦學校,學校已成為縣內有一定影響的學校。
學校實施設備齊全,環境優美。擁有充足的普通教室、專用教室、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儀器室、生物標本室、圖書室、閱覽室、心理健康諮詢室、音樂室、舞蹈室、衛生室。有四百米田徑跑道運動場,8個水泥籃球場地,一個足球場地。學生公寓式宿舍樓兩棟,能容納3000人就餐的餐廳,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保障。學校孕育出“博學、善思、進取”的學風,積澱起“嚴謹、求實、創新”的教風,熔鑄成“厚德、篤學、礪志”的校風,形成了“堅韌、紮實、高潔”的菁華精神,而這一精神,正在激勵菁華師生積極向上,奮鬥拼搏。
全校師生正團結一致,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努力把菁華高中辦成江蘇省二星級高中,譜寫新的篇章。在新時期,學校要進一步確立先進的辦學理念,加大以法治校的力度,制定、修改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加快骨幹教師培養步伐,使一大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脫穎而出;要進一步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挖掘菁華高中的文化底蘊,進一步提煉和弘揚菁華精神;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積極投入教改和新課程實踐,總結出自己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學經驗,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和菁華的品牌效應。
具體目標
(一)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辦學條件是創建現代化學校,實現高質量的物質基礎。我們要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努力,堅持實用、先進、科學的原則,在未來的幾年中從校園規劃、設備更新、軟體投入三個方面形成優良的辦學條件。
2006年新建高中教學樓,建築面積5957平方米。
2007年底學校的教學活動區、行政辦公區、文體活動區、學生生活服務區、教師生活區基本形成。
2008年,完成學校確定的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任務,建成符合江蘇省二星級高中標準要求。
2009年前增加兩個微機室,另外更換兩個微機室,進行電腦升級。購買圖書40000冊,同時新建教學樓一棟。
2010年新建文體館,改建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完成學校確定的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任務,建成符合江蘇省三星級高中標準要求。
(二)進一步美化育人環境
要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方針,使菁華高中成為一所執著追求綠色教育思想的新興文化名校。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校園人文建設,創設優美的育人環境,使校園成為知識的殿堂、藝術的園地。
(三)積極構建科學規範的學校管理模式
積極推進學校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資格準入、競聘上崗、契約管理、優勝劣汰”機制,試行教師職務“低職高聘、高評低聘、以崗聘員、以崗定薪”的評聘分開制,進一步完善教職工分配機制,充分激發教職工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切實提高教師隊伍
2008年前,我校95%以上的教師具有本科學歷;60%以上的教師具有中高級職稱,15%以上教師成為縣以上的學術、學科帶頭人。
(五)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以課程改革為重點,以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中心,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本著“夯實基礎、突顯個性;因材施教、分層要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原則,再經過幾年的努力,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爭取以二流的生源培養出一批能進入全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具體目標是高考的學業水平測試、本科上線率、升學率名列縣前三名。學校要加大培養拔尖學生的力度,轉變我們競賽輔導的機制,力爭數、理、化、生計算機競賽的名次在全縣領先。
(六)進一步加強教學科研工作
1.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形成具有較高科研能力的科研型教師隊伍,注重培養專家型教師。
2.每年30%的專任教師有論文在市級報刊上發表或獲市級以上獎勵。
3.積極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每個備課組都有結合本學科的課題研究項目,學校承擔省級以上課題每年不少於一項。
(七)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以提高人的思想素質為根本,德育工作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形成學生在學校管理中“自覺參與、自主管理、自我發展”的德育工作特色;以創新精神為核心,形成“因材施教、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教學特色;形成以菁華“務實求真,愛崗敬業,開拓進取,忠於職守”精神為主的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特色。
主要措施
(一)進一步最佳化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要有正確的管理思想,嚴密的管理機制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這是學校科學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1、 正確的管理思想:
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作為學校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學校的凝聚力。
2、 嚴密的管理機制:
要繼續執行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目標管理考核細則獎勵制、結構工資制。總的原則是要強化競爭機制,以聘任制為突破口,優勝劣汰。在學校內部,逐步允許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工資待遇視業績浮動。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教代會的民主管理作用。完善議事程式和規則。
堅持精神與物質獎勵相結合、成績與利益相結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導和嚴格管理相結合。完善學校各項獎懲條例,切實提高教職員工的福利待遇。實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增強全校師生法制意識。
在日常工作中,每年有奮鬥目標,學期有實施計畫,部門有工作計畫,每周有工作安排,期中有檢查,期末有總結,獎懲分明,激勵先進。
3、 高效的管理手段
使用、監管好學校電腦辦公、管理系統,用計算機進行教育、教學、人事、圖書、教育、健康等方面資料的儲存、檢索、分析、列印,逐步實現辦公無紙化。
4、 完善學校服務體系
要大力提高辦學效益,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率。完善學校內部的服務體系,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二)強化優質師資隊伍建設
1.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將成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不僅要有本學科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相關學科的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由“單一型”教師逐步轉變為“複合型”教師。教好一門必修課,教好兩門選修課,教會三門活動課(校本課程)
2.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要求所有教師掌握外語學習和信息技術,豐富和充實知識結構,培訓達到的要求是:掌握文稿演示、電子表格、網頁製作、多媒體課件製作。
3、繼續實施“名師工程”,培養一批名師
要通過“名師工程”,培養一大批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骨幹、示範作用的優秀教師和一批教育名師。建立名教師梯隊培養制度,鼓勵、鞭策、促進教師在工作中爭先創優,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輻射、實驗、帶頭作用,提高教師群體素質。
(三)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以《中學德育大綱》為依據,以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為主線,以社會公德教育和中學生行為教育為基礎,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以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文明班級創建”和“常規管理優勝班級評選”工作,加強德育網路建設和校內外德育基地建設,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全員參與、全面滲透、全程負責、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
2、德育教育系列化、立體化。以傳統文化教育、行為品德教育、誠信教育、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最佳化德育載體,使學校德育工作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增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全面提高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管理和教學之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4、完善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實行三級管理網路。校級實行學生會指導下的“班級值周制”;班級實行班委會領導下的“小組值周制”;宿舍實行生活老師指導下的“值日生輪值制”。明確學生自主管理的職責,培養與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
(四)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1、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確立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開發學生的潛能,形成民主、寬容、和諧、合作、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率。
2、最佳化課程結構改革,加大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力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框架結構和課程資源庫。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拓展文化藝術聖地,加強美育和人文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辦好藝術節、體育周、辦好各種文化藝術社團,增強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4、認真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進一步加強體育工作,認真落實各項衛生措施,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5、加強勞動技術教育,組織學生接觸自然,深入社會,積極參加校內外基地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不斷推進教科研活動的深入開展
1、 構建教科研工作組織體系,成立“教科研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科研規劃,組織學校重大實驗課題的設計、論證和研究工作,指導教師開展德育科研、教學科研和課程開發研究。
2、加強科研工作的制度建設,制定並實施課題申報制度、中期檢查制度、審核鑑定與結題制度以及科研經費使用制度、獎懲制度與成果推廣制度,促進科研正規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3、加強課題研究,以學校的主導性課題為主線,形成相互聯繫、相互銜接、層層深入、教師廣泛參與的學校科研課題群,切實提高課題研究的結題率和實效性。
4、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科研能力的骨幹教師。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作用,鼓勵他們在教科研中多出成果。採取多種形式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投入教科研工作,不斷提高科研能力。
(六)加快後勤改革步伐
1、學校在後勤管理上要提高一個層次,在規範化、制度化上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在後勤人員的聘用上,要做到每年一聘,在報酬上要實行獎優罰劣,對每位職工要建立年度考核制。
3、要辦好學校生活服務中心和食堂,加快學校後勤工作社會化,逐步實行後勤產業化。
4、堅持“量入為出、從緊預算、規範過程”的原則,加強財務管理,嚴格財務制度,努力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更大的作用。堅持“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保管”的原則,落實校產管理責任制。
實施步驟
1.(2006-2008年):擴大招生規模,滿足社會需要,減輕政府壓力。形成自己的辦學風格和理念,打出學校的品牌。建成江蘇省二星級高中。
2.(2008-2010年):穩定辦學規模,全面推行合格加特色教育,產生名師名生群體,擴大對外公共關係和宣傳力度,爭創江蘇省三星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