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中元夜有感

眼兒媚·中元夜有感

《眼兒媚·中元夜有感》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詞之上片.納蘭想盡種種辦法,想讓自己的精誠感動神明。詞之下片,從沉溺轉入惑溺,從內景轉人到外景。該詞反映的是比生離更痛苦的死別,詞人通過寫景及用典,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盧氏的懷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眼兒媚·中元夜有感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眼兒媚·中元夜有感
手寫香台金字經,惟願結來生。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鑒微誠
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西風不管,一池萍水,幾點荷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中元: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俗民間於此日有祭祀亡故親人的活動,是日於水上放荷燈,以奠亡靈。
②香台:佛殿之別稱,即燒香之台。金字經:佛經。
③蓮花漏:古代一種計時器;。鑒:審察、辨明。此三句意謂想默數著漏滴、露滴來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真誠。
④“欲知”二句:意謂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又傷心至極的心情,惟有這秋日裡的荷燈可以證明了。憑訴:即憑說,辨明之證據。秋擎:指所放之荷燈。

白話譯文

我親手用金泥抄寫佛經,祈禱來生能再與你結緣。蓮花形的更漏轉動著,時間就這樣一點點過去,夜已將盡,楊柳枝滴落冰涼‘的露水。我又抄寫了一夜的經文,佛祖應該知曉我的誠意了吧。
我為你傷心已極,而這些傷心,唯有說給自己聽。水面上孤單單漂著浮萍與幾盞荷花燈,西風卻毫不憐惜地吹了過去。

創作背景

詞寫於康熙十六年(1677)七月十五日,納蘭作此詞時盧氏剛亡故不久,又恰逢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親人,詞人為了懷念妻子盧氏而寫下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納蘭作此詞時盧氏剛亡故不久,又正值祭祀之日,近年陪伴之人,恍然竟成弔唁之人,怎能不淚零。傷懷處,親手用金泥抄寫金字經,即佛經,一遍一遍,虔誠寫那經文,絮絮地祈求,唯願來生,還能與其再續今生之緣,再結連理。要知自妻子盧氏亡故以後,納蘭對佛學的研究愈加痴迷。也難怪,困於情傷,痛於生死,自會萌生了淨化、自慰之心。痴情無奈,苦困相思,只能反覆苦寫不停,企盼那來世之緣,精誠所至。
“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鑒微誠”兩個典故,取自佛家之說,深刻了心意實誠,讓人感動不已。蓮花漏是古時計時器之一,一點一滴,日復一日,納蘭誠心的祈望,正似這漏滴點點,擲地有聲的不是他的清淚,而是深情款款。楊枝水喻指的則是能使萬物復甦的甘露。《晉書》中流傳下的典故說,石勒之子石斌暴病而終,石勒請來的高僧用楊枝蘸水滴在他兒子身上,這甘露竟真的使石斌生還。這裡表達的是深切的願望,即便是死生之遙,痴心不改。
欲說還休,對那佛堂之中的神明訴說:要知道我誠心供奉,傷痛之至,浮在秋水上的荷燈,自能證明我的痴情我的誠摯。——言語之中,好似有萬千愁緒,不被理解,只能觀景尋找依託之物。想像那場景,渺小的荷燈浮於蒼茫的秋水上,微光寂寥,正似納蘭心中,此時百感交集,躊躇萬千。這相思,這離愁,這回憶,又有何用,故人不再,天上人間,何似當年。
最後一句,更是讓人悲慟萬分。“不管”一詞,讀來備感西風無情。“一池萍水,幾點荷燈”,又甚是孤寂。又讓人想到“萍水相逢”,“萍”是水上漂浮不定的浮萍。看秋水為那一池“萍水”,納蘭又暗比自己是無根之萍,只得飄蕩於這無邊的惆悵中。愛人已故,自己惟似漂泊客。
全詞圍繞著中元節特有的習俗落筆,只在詞的末尾摹景,用西風的無情反襯出自己悼念亡妻的深情,使自己所抒發的悲痛之情更加厚重深濃。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東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張秉戌《納蘭詞箋注》:“舊俗中元節是祭祀亡靈的時候,作者於此時又痛苦地懷念起已故的妻子,於是發之為詞,不勝悲悼。詞圍繞著中元節特有之習俗落筆,只在結處摹景,用西風之無情反襯自己悼念亡妻的深情,使所抒之悲痛情感更濃厚深重。”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複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