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外側點(latero-orbitale)是2015年公布的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眶外側點
- 外文名:latero-orbitale
- 所屬學科: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
- 公布時間:2015年
眶外側點(latero-orbitale)是2015年公布的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名詞。
眶外側點(latero-orbitale)是2015年公布的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名詞。定義眶外側的眶斜線間的交叉點。出處《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名詞》第一版。1...
眶外側緣 眶外側緣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眶口的外側緣。由顴骨蝶突及額骨顴突構成。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眶外側壁 眶外側壁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由顴骨和蝶骨構成,較厚。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眶外側骨壁暴露的範圍上達顴額縫,下至眶底。骨面出血用骨蠟止血或電灼。眶內骨膜分離的深度1.5~2.0cm。3.鋸開眶外壁 用往復式電鋸或氣鋸,將眶外壁鋸開。其優點是時間短,切口整齊,是較理想的外側開眶方法。較先進的電鋸還可調速,但鋸片多較長,應注意切口深度。眶外壁骨瓣上端的切口儘可能靠外上或...
外側開眶術是治療球後腫瘤的一種標準手術入路。別名 combined lateral medial orbitotomy;內外結合開眶 分類 眼科/眼眶手術/外側開眶術 基本信息 1888年Kronlein首先提出外側開眶術用於切除皮樣囊腫,其切口呈“U”形。1953年Berke和Reese改良了切口,過渡到外眥水平切口30~35mm。後來人們稱此切口為Kronlein-Berke-...
正常人雙側骨部眼眶輪廓基本對稱,略呈方圓形。眶外側緣因結構傾斜,正位投影常欠清晰。於眶外側壁中有一條斜縱行的白線影,系額骨和蝶骨大翼彎曲的顳側面的切線投影,常稱為眶斜線或無名線。正常的眶頂,常有腦回壓跡增白影,眶外壁骨縫處有不規則硬化增白,不可誤為病症,眶低一般稍低於眶下緣,其中部可見...
眥傾斜的主要原因就是眼眶向內移位時眶外側壁前突和外側拉力(後者來自不同結構內的剩餘張力)、術後瘢痕收縮以及眼輪匝肌的作用。預防:分離眶壁時,要避免分離內眥韌帶;要切除部分眶內壁,即從眶頂至眶內側壁截除一小塊楔形骨壁,這樣則眶外壁前突最小,從而減少了對兩眥的拉力。5.內眥移位 原因是術中剝離...
眶外側壁切開術 眶外側壁切開術(lateral orbitotomy)是2002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 2002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七分冊》第一版。
顱側點 顱側點(euryon(簡稱eu)):顱側部向外最突出的點。
其間通過的有:①第Ⅴ腦神經的上頜支;②眶下動脈;③顴神經;④蝶齶神神節的分支;⑤至翼叢的眼下靜脈支。系眶窩與顱內相通的一個裂孔。此裂在眶外壁與眶下壁之間,有第五腦神經第二支分支、眶下神經、眶下動脈及眼下靜脈的一支通過。如此處損傷則可出現相應的症狀。位於眶外側壁與眶下壁之間的骨性裂隙...
眼眶壁上有許多孔、裂、縫隙、窩,重要的有以下幾處:(圖1-32)1.視神經孔:位於眶尖部,為視神經管之眶內開口。呈垂直橢圓形,直徑約為6~6.5×4.5-~5mm。視神經管由蝶骨小翼的二根形成,長約6~8mm。視神經由此通過進入顱中窩,並有眼動脈自顱內經此管入眶。2.眶上裂;位於視神經孔外側,眶外...
眶內和顱眶部腫瘤的手術入路主要取決於腫瘤的部位:1.眶前部淺層腫瘤可取單純眶切開術(不切除骨性眶壁)。2.眶外側部、眶上部或前下部及眶尖外側的腫瘤可經眶外側壁入路切除。3.眶內側前2/3(即未深及眶尖)的腫瘤可經篩竇-眶內側壁切除。4.同時累及眶內和上頜竇的腫瘤、某些球後腫瘤可經上頜竇眶切開術...
(1)下瞼眼袋是由於下方眶隔變薄,眶脂肪脫出於下瞼皮下所致。(2)上瞼內側局限性眶脂肪脫垂由於上瞼內側眶隔萎縮變薄引起,形成上瞼內側皮下花生米樣突起。(3)外眥結膜下眶脂肪脫垂由於外側眶隔薄弱引起,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類似於結膜腫瘤,臨床上容易誤診。2、病因病理:原發性結膜下眶脂肪脫垂的發生...
眶骨骨折是頭面部遭受較強暴力所造成的眶骨結構破壞或連續性中斷。常見於交通事故傷、墜落傷、拳擊 傷與踢傷、棍棒打擊傷等,直接和間接暴力 均可導致眶骨骨折。根據解剖部位不同,分 為眶頂骨折、眶外側壁骨折、眶尖骨折、眶 內側壁骨折和眶底骨折。法醫學鑑定中需注 意以下問題:①眶骨骨折有時為複合傷的一...
又稱外水平肌、眼外直肌(abducensoculimuscle),位於眶外壁與眼球之間即起自總腱環的外方和眶上裂外側緣骨突、附著於距角膜緣顳側6.9毫米處鞏膜上的橫紋肌。其肌長約46.0毫米,腱長約9毫米,附著處腱寬約9.92毫米,肌寬9.2毫米。由外展神經支配,其離肌止點26毫米處為經神支配點。因肌肉走行方向與眼球...
[定位]在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解剖]有眼輪匝肌,深層為顳肌;當顴眶動、靜脈分布處;布有顴面神經和顴顳神經,面神經的額顳支。[主治]頭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風流淚,遠視不明,內障,目翳。[配伍]配合谷、臨泣、睛明治目生內障;配少澤治婦人乳腫;配養老、肝俞、光明、太沖、...
額下回的後部被外側裂的前水平支和升支分為三部:在前水平支以下的部分,稱為眶部;前水平支和升支之間的部分,稱為三角部;在升支以後的部分為島蓋部,即島蓋的額部(額蓋)。在額葉的底面,有一與內眶緣平行的直溝,稱嗅溝,溝內有嗅球和嗅束。嗅溝的內側部,稱直回;嗅溝的外側部總稱為眶回。額葉的...
(三)顳下面,位於顳下嵴內側,構成顳下窩的上壁。顳下面與顳下嵴均為翼外肌上頭的起始處,在顳下面亦可見卵圓孔和棘孔。顳下面的後端有突向下方的蝶骨角棘,為蝶下頜韌帶的附著點。(四)眶面,構成眶的外側壁,眶面下緣與上頜骨體部眶面後緣之間的裂隙為眶下裂的外側部,翼齶窩藉此通向眶部,主要有眶...
沿毛髮平行方向切開頭皮,在帽狀腱膜下分離至眶上緣3cm後轉至骨膜下分離。顳側在顳淺筋膜下分離,以免損傷面神經顴支。顯露整個額結節、眉弓(即眶上嵴突)、眶上緣、眶外側壁。並游離松解眶上神經血管束。對於I型求術者,可用來復鋸將眉弓和眶外側壁過突的骨質去除,並用磨鑽磨改。在鼻根部注意不要磨穿篩竇...
取穴位置:內眼角之內上方凹陷中,近眶骨內緣外(見圖1)主治:一切眼疾,諸如近視、夜盲、目眩等。②、攢竹 取穴位置:眉毛內側端,眶上切跡處(見圖1)主治:視物不清,眼病、頭痛。③、魚腰 取穴位置:位於眉弓上緣中心點,下對瞳孔(見圖1)主治:目紅腫、眉棱骨痛。④、絲竹空 取穴位置:眉梢外側略入於眉...
(1)外眥固定術:對眼球突度正常的(標準的)眼睛,外眥放置在瞳孔下緣水平。用4-0不吸收縫線的半圓形縫針,確切縫住上下瞼聯合腱,縫線的兩端在瞳孔下緣水平,通過外側眶緣內面至少4mm處的骨膜,從外側眶緣外骨膜3~4mm處穿出打結。(2)外眥成形術:如果術中牽拉試驗確定有下瞼鬆弛存在,則在外眥處行下瞼...
每個骨點的位置和結構意義:1、額丘:位置:額骨正面、眉弓上方,靠近頭頂的兩個高點 結構意義:是額頭的正面高點,從這兩點向上逐漸向頭頂過渡,男性這兩點突出,女性額骨的中心可能高過這兩點。2、顳線:位置:眉弓外側,顴骨上端,貫穿額骨兩側。結構意義:是額頭與眼眶部正面、側面的轉折線。3、眉弓:位置:眼眶...
眶上切跡(眶上孔):一般位於眶上緣中內1/3交界處,內有眶上神經和血管通過,壓迫有明顯痛感。臨床上按壓該處用來判斷昏迷程度。眶下孔:眶下緣中點下方約1cm處,有眶下神經通過,按壓有凹陷感。拔除上頜1~4牙時,可在此進行阻滯麻醉。切牙孔:兩中切牙齶面之間,順著牙齦斜插可進入。拔除上頜1~4牙時,可...
額骨分為直豎於前方貝殼形的額鱗、水平位的眶部和前面下突的鼻部;組成顱前窩的前壁和底以及眶的頂。①額鱗區分為外面、內面和顳面。外面下分兩側圓形隆起的額結節是原發骨化點的部位,在女性及幼年者更為明顯。其下方為眉弓,在男性更隆起;兩側眉弓內側端之間,稱為眉間。眶上緣的內側1/3與外側2/3交界...
顳下面,位於顳下嵴內側,構成顳下窩的上壁。顳下面與顳下嵴均為翼外肌上頭的起始處,在顳下面亦可見卵圓孔和棘孔。顳下面的後端有突向下方的蝶骨角棘,為蝶下頜韌帶的附著點。眶面,構成眶的外側壁,眶面下緣與上頜骨體部眶面後緣之間的裂隙為眶下裂的外側部,翼齶窩藉此通向眶部,主要有眶下動脈、上頜...
前組:又包括內、外側兩組。內側組距正中線約2cm處,有滑車上動、靜脈和滑車上神經。外側組距正中線約2.5cm處,有眶上動、靜脈和眶上神經。兩動脈均為眼動脈的終支;伴行靜脈末端匯合成為內眥靜脈;同名神經為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的分支。後組:有枕動、靜脈和枕大神經等,分布於枕區。枕動脈為頸外動脈的...
顴點 顴點(zygion(簡稱zy))是指顴弓上向外側最突出的點。
單瞼者的眶隔位置一般偏低,而眶隔脂肪可脫垂於瞼板上緣或瞼板前,而重瞼的眶廂位置較高,也無眶隔脂肪脫垂於瞼板上緣或瞼板前。基於解剖結構基礎,單瞼在睜眼時,瞼板前的皮膚和眼輪匝肌不能跟隨瞼板一同上提,因而上瞼不能形成皺襞表現為單眼皮。而重瞼在睜眼時,瞼板前重瞼線以下的皮膚和眼輪匝肌能和瞼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