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書:卷五》是2013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真書:卷五
- 作者:江吟主編
- 出版社:西泠印社
- 出版時間:2013年
- 開本:8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0808072
《真書:卷五》是2013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圖書。
《真書:卷五》是2013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真書是中國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又稱正書、楷書。字形方正,筆劃平直工整,是在漢末八分書(見隸書)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新書體。這種書體三國時已通行全國,世傳魏初鐘繇為真書之...
《書法正傳》是專門論述楷書之法的彙編。前七卷采輯前人之作。書前“自序”是以答繆子之間的形式而展開的,主要介紹作者的書學宗旨。敘述書體的發展過程,稱“古文而為篆籀,篆籀變而為分、小篆,小篆變而為隸兼篆,隸變而為今正書,正書變而為行書、章草,章草變而為草書,諸體之中惟正書最為切要焉”。...
真書曹娥誄辭卷,佚名,東晉。絹本,縱32.3厘米,橫54.3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此卷墨跡是傳世小楷書早期傑作。書者名字已佚,但就作品本身風貌及有關文獻記載,可以確認為唐以前的作品。此卷內容為東漢上虞縣長度尚為孝女曹娥所寫的誄辭,文章作於東晉穆帝昇平二年(358)。書心字型扁方,有大量晉唐人觀款,卷...
真書江南春詞卷 《真書江南春詞卷》元代倪瓚畫。文物簡介 內容:倪瓚,號雲林,無錫人。元著名書畫家。性好潔而迂僻,人稱“倪迂“。家豪富,多藏法書名畫,後賣去家園田產,扁舟箬笠往來湖泖間。擅長畫山水,是元四家之一。書法學《黃庭經》。此卷楷書,疏朗勁健。
該系列書分為:天卷真書、地卷草書、玄卷隸書、黃卷篆書、宇卷行書五個大的序列,每個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書30卷和玄卷隸書12卷將提前上市。天卷真書系列由北碑名家孫伯翔先生主編,後附孫先生名作《怎樣寫魏碑體》等真書技法和歷代集評文章;玄卷隸書系列由隸書名家著名學者華人德先生主編,附有華先生...
倪瓚真書江南春詞卷 《倪瓚真書江南春詞卷》是元代倪瓚創作的書法作品。簡介:此卷楷書,疏朗勁健。倪瓚,號雲林,無錫人。元著名書畫家。性好潔而迂僻,人稱“倪迂“。家豪富,多藏法書名畫,後賣去家園田產,扁舟箬笠往來湖泖間。擅長畫山水,是元四家之一。書法學《黃庭經》。
《人美書譜·天卷·真書:北宋徽宗真書千字文》是2017年11月1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伯翔。內容簡介 《人美書譜·天卷·真書:北宋 徽宗真書千字文》縱30.9厘米,橫322.1厘米。朱絲界欄,素箋本。現藏上海博物館。趙佶與眾多書家一樣,也喜愛書寫《千字文》,留存至今的兩件《千字文》...
近期將陸續面世。全書採用大八開彩色印刷,由名家主編,選本精良、圖版清晰、釋文嚴謹、技法精湛、印裝精美。該系列書分為:天卷·真書、地卷·草書、玄卷·隸書、黃卷·篆書、宇卷·行書五個大的序列,每個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書30卷和玄卷·隸書12卷率先上市。
全卷分總論、真書、用筆、草書、用筆、用墨、行書、臨摹、方圓、向背、位置、疏密、風神、遲速、筆勢、情性、血脈、書丹等十八則,所論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實自抒其心得之語。是南宋書論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學術著作。姜夔“崇晉貶唐”,反對俗書,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相一致。但他對...
真書從歐入褚,晚探二王之秘。行書更得痊鶴銘筆意,堅蒼渾厚,自成一家。工詩,卒年七十九。 《鷗陂漁話》、《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桐陰論畫》、《耕碩田齋筆記》、《履園畫學》、《石韞玉撰傳》王念孫逝世 學者王念孫(1744-1832)。念孫字懷補祖,號石瞿,江蘇高郵人。長於校勘訓詁。著...
第五、聯繫古字古語進行訓詁、校勘 俞氏治學,有一定的歷史觀點。他不僅看出古人屬辭造句之法與後人不同,並且也看出了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的字型古今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俞氏在《舉例·序》中說:“夫自大小篆而隸書,而真書,自竹簡而縑素,而紙,其為變也屢矣。執今日傳刻之書,而以為是古人之真本,譬猶...
楷書作品 現存著名楷書作品有《思復 陳先生小傳》、《承天寺十奇詩》、《禪雞冢記》、《潯美晉澄 李先生祠碑》、《桃花源記》幾種,均為珍品。其中代表作《承天寺十奇詩》尤為精妙(《泉州寺廟·承天寺·承天寺十奇詩碑》)。出版圖書 出版情況 1、《張瑞圖草書後赤壁賦》:上海書畫出版社。本書是《中國...
《中國歷代名家書法(楷書共10卷)(精)》楷書,亦稱真書、正書。中國書法分“篆、隸、楷、行、草”諸體,楷由隸演變而成。從廣義上講,楷書包括魏碑,但從傳統書學,也就是狹義上說,楷特指唐楷。是唐代確立了“筆畫平直、形體方正”的楷書嚴格標準,其根本法則,一直沿襲至今。從唐初以來,先把隸書改稱為八分...
五、真書 六、行書 七、草書 八、宋體字 第二節中醫文獻的通假字 一、通假字的基本概念 二、中醫古籍通假字舉例 第三節 中醫文獻的俗字與書刊匠字 一、俗字 二、書刊匠字 第四節中醫文獻的避諱字 一、避諱常例 二、諱改類例 三、中醫古籍避諱字舉例 四、諱字對研讀古醫籍的重要意義 第七章中醫文獻的...
大字陰符經,傳為褚遂良所書。傳世《陰符經》共有三種,即草書、小楷和大楷。此為大楷。總字數為461字。作品簡介 真書,墨跡本,共96行,計461字,傳唐代褚遂良寫於唐永徽五年(654)。鈐有“建業文房之印”、“河東南路轉運使印”等鑑藏印。其書字筆畫瘦勁,但結體寬博,尚保留隸書的筆意。小楷本和大楷本...
北宋蘇軾: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今世稱善草書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草如行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今長安猶有長史真書《郎官石柱記》,作字簡遠,如晉宋間人。(《書林藻鑒》)北宋黃庭堅:①懷素草工瘦,而長史草工肥。
胡應麟提出將類書、佛道二藏及偽書合成一部,與經、史、子、集四部並列,組成五部圖書分類體系。這是他認為“學問之途,千歧萬軌,約其大旨,四部盡之”,類書是非書非史非子非集,佛道二藏為方外之說,而且數量之多,不宜再入子部;贗品古籍亦不宜與真書混淆,所以,宜另劃為一類。胡應麟分類標準為書籍性質...
張懷瓘《書斷》記述,得真書五十紙,行書二百四十紙,草書二千紙,一併以金縷雜寶裝軸、織成帙。後世所傳之右軍書跡,與李世民大力收聚王羲之墨跡有關,家弦戶誦的“蕭翼賺蘭亭”故事便說明了這一點。據何延之的說法,當李世民收得《蘭亭序》原跡後,以房玄齡舉薦蕭翼知人善任,賜賞彩錦千段。蕭翼則封員外郎...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碑字甚小,亦剝落最甚。然筆畫精勁,結構謹嚴,當為顏魯公所祖。(《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一·漢·博陵太守孔彪碑》)近代書法家康有為:①《子游殘石》《正直殘石》《孔彪碑》亦與真書近者。(《廣藝舟雙楫·卷二·分變第五》)②《婁壽碑》與《禮器》《張遷》豐茂相似,《張...
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後漢書·儒林傳序》:“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頗善篆、隸書, 玄宗 令以三體寫《老子經》。”《宋史·文苑傳三·句中正》:“﹝ 句中正 ﹞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
《真書》曰:昔二儀未分,瞑涬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溟涬經四劫,天形如巨蓋,上無所系,下無所根,天地之外,遼屬無端,玄玄太空,無響無聲,元氣浩浩,如水之形,下無山嶽,上無列星,積氣堅剛,大柔服結,天地浮...
真書過鐘帖 橫行帖 客舍帖 醉僧帖 冬熟帖 唐 柳公權 蒙詔帖 五代 楊凝式 神仙起居帖 夏熱帖 宋 蔡襄 致安道侍郎尺 致公謹尺 宋 蘇軾 黃州寒食詩 宋 黃庭堅 李白憶舊遊詩 宋 米芾 苕溪詩 元 趙孟頫 煙江疊嶂詩 元 鮮于樞 七律詩 明 祝允明 雜書詩帖 明 文徵明 與希古書帖 清 王鐸 草書詩卷 清 ...
自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宋滅亡後,歸故鄉閒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文敏。信佛,與夫人管道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精通音樂,善鑑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真草書俱佳,以真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2]...
(《廣藝舟雙楫·卷二·分變第五》)②《楊淮表記》潤醳如玉,出於《石門頌》,而又與《石經·論語》近,但疏盪過之。或出中郎之筆,真書之《爨龍顏》《靈廟碑陰》《暉福寺》所師祖也。(《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歷史傳承 《楊淮楊弼表記》原鐫於陝西褒城石門西壁,後於1970年或1971年與《...
如圖1中,“莁”字的最末一筆,起筆藏鋒後重按形成齊頭的刀切面,筆畫將要結束時不同於漢隸書寫雁尾一樣輕按形成圓潤的雁尾再出峰,而是行到收筆處用力頓筆形成有稜角,有塊面感的雁尾再快速上挑出峰;“機”字、“以”字的捺筆更貼近魏晉後楷書捺筆的寫法。裝飾意味 《受禪碑》筆畫上的修飾手法與金文...
問容:“你見過這本真書嗎?”容答:“沒有”。倫明說:“我有明代刻本《爨桐集》,借給你看吧。” 何心隱的《爨桐集》是明末梁夫山著的,因燒毀存世無幾。容藉此書抄錄後又從湖北借到另一卷,以容肇祖的名義出版此書,現書名叫《何心桐集》,已再版。容肇祖之兄容庚(又名容肇庚),字希白,自小跟隨四...
曾熙為詩文大家,文風古支撲茂,直追漢魏。著述頗豐。惜經年戰亂,蕩然無存,只留書名7種數十卷。時人認為曾熙書法有漢晉風骨,譽為"今之蔡中郎"。其八分、真書、行書片紙隻字,人爭寶之。其八分直追中郎,幾欲過之。 曾熙能詩工書善畫,意境渾成,骨氣奇高,晚年喜作潑墨山水和墨梅,尤妙絕一時。曾熙...
國小弟三說文古文篆隸真書各體書音韻訓詁 卷二史部總目 正史弟一二十四史二十一史十七史舍刻本正史分刻本 正史注補表譜考證 編年弟二司馬通鑑別本紀年綱目 紀事本末弟三 古史弟四 別史弟五 雜史弟六事實掌故瑣記 載記弟七 傳記弟八 詔令奏議弟九 地理睇十古地誌今地誌水道邊防外紀雜地誌 政書弟十一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