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一所女校——真光書院,廣東第一批女醫生、女護士、女教師多出自該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光書院
- 地址:廣州
- 建立年份:1872年
- 意義:推動了華南地區女子教育的發展
書院簡介
1872年,那夏理在廣州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創辦了華南地區第一所教會女子書院,取名“真光”。“真光”取自《聖經》中“是乃真光普照乎萬世之人人”,蘊含著那夏理希望通過“真光”照亮蒙昧黑暗社會的願望。女校順利創建,那夏理滿懷期待地迎接自己在華傳教事業的新篇章。
現實卻並不如所願,真光書院開學之初,僅招收到6名學生。由於當時受“女子無才便是德”傳統思想的禁錮,婦女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因為外國侵略者的野蠻行為,民眾對洋人辦的學校更是排斥。
發展經歷
1875年沙基附近失火,真光書院的校舍因火災嚴重被毀。修復後的校舍面積狹小,根本無法適應教學所需。這時那夏理做出一個令眾人吃驚的決定——遷校至仁濟街。她用教會的匯款購地興建了三層校舍。新校舍落成儀式當日,廣州城中人盡皆知,人潮湧動,交通幾斷,美國領事、南海縣正堂等都應邀出席。
為什麼那夏理要花費巨資修建如此規模的校舍呢?一是希望能夠增加書院的知名度,二是提高學校在民眾心中的認同感。遷校之後,書院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生源也漸趨穩定。
與此同時,社會對女校以及教會的偏見和猜疑成為生源之後的最大問題。真光書院所處的仁濟街附近居住的普通民眾基本沒有受過教育,嚴格恪守男女之大防,無法接受女校這個新生事物。他們稱呼書院的女生為“番鬼婆”“入鬼教”“荷蘭薯”等,見到女學生經過便指指點點,紛起調笑。這給女學生造成了不少困擾,甚至讓一些女生有退學的想法。 面對如此遭遇,那夏理雖然非常憤慨,但她還是主張先適應中國特殊的社會狀況再用教育試圖改變,並採取多項措施。例如禁止學生高聲講話、大笑和大步走;學生除父兄外,不得會見其他男客;做禮拜時,男女分別進入禮拜堂,座位亦分開並用屏風隔開,以期緩和民眾對書院的質疑和詆毀。
當時真光書院女學生們的一天極為規範:上午7時30分開始上課,授課前師生都要進行祈禱,然後老師講讀聖經故事以及與聖經有關的其他書籍;下午讀中國的四書五經,由中文老師講課;晚間學生要在教室內進行祈禱。星期天是主安息日,書院關門不許外出,全校師生要舉行守息日,上午到禮拜堂聽牧師講道,下午要練習唱聖詩。因為唱詩是重要的宗教活動,所以真光書院對音樂課程極為重視,由校長那夏理親自教授,奠定了真光書院良好的音樂教育傳統。
1912年,改名為私立真光女子中學,並於1917年在芳村白鶴洞建造了新的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