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西南特色中藥資源重點實驗室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為依託單位,在2010年獲科技部批准建設的“四川省中藥資源系統研究與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基礎上,於2018年3月正式籌建,2021年1月12日獲科技正式建設批文,2021年7月2日正式授牌,是全國兩個中藥領域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 成立時間:2021年1月21日
  • 機構地址:成都市溫江區柳台大道1166號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發展方向,機構領導,

研究方向

在實驗室主任彭成教授首創的“系統中藥學”思想指導下,針對中藥資源研究的關鍵核心問題,依託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中藥學,形成西南特色中藥種質的保存與創新、西南特色中藥的多維評價、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轉化機制與調控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長期以來圍繞西南特色中藥資源開展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
一、中藥種質的保存與創新
針對中藥種質保存與創新的關鍵技術問題,引入現代生命科學理論和技術,以西南特色中藥種質資源為研究對象,開展中藥種質資源保護的生物學機制、中藥品質特性的功能基因挖掘、優良中藥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等方面研究。
二、西南特色中藥的多維評價
針對中藥品質形成複雜而難於控制、中藥毒性與藥效本質和內在聯繫不清而影響中藥臨床合理套用、符合中藥特點的藥物篩選評價模型不足而阻礙創新中藥發現等問題,開展中藥品質形成理論與評價、中藥毒效機制與整合分析、藥物篩選評價模型的構建與創新藥物發現等方面的研究。
三、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轉化機制與調控
針對中藥資源轉化,開展優良中藥材品質形成調控體系、中藥特色製藥原理與現代產品設計、西南特色中藥資源高效轉化形式與機制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

近年來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重大新藥創製、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00餘項,籌集研究經費近3.0億元,公開發表論文2600餘篇,其中SCI收錄600餘篇,高被引和熱點論文14篇,影響因子5分以上200餘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54.564;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30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實驗室制定附子、巴豆、半夏等多箇中藥的國家、行業標準;與英國劍橋大學、英國皇家植物園、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泰國衛生部替代發展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等國/境內外高校與機構就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開展良好合作,為推動西部中藥產業發展和中藥國際化做出貢獻。

發展方向

未來,實驗室將緊緊圍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布局,按照國家中藥發展的戰略部署,全面提升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研究的科學技術水平,推動我國中藥資源基礎研究的創新突破;並與我校中藥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緊密結合,大力開展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系統研究與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生態優勢,推動西南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的高質量發展;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內甚至國際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科學研究中心、中藥人才培養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

機構領導

管理委員會主任:劉毅 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
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永炎 中國工程院院士
實驗室主任:彭成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