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藤(植物)

省藤(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省藤,正名為單葉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 C. F. Wei)是棕櫚科的一種藤本植物,叢生,葉柄有刺,攀援在大喬木上生長。藤莖可作編織之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省藤
  • 拉丁學名:Calamus simplicifolius C. F. Wei
  • 別稱:單葉省藤、寬刺黃藤、寬刺山藤、厘藤、牛吊藤、牛拖藤
  • 二名法:Calamus simplicifoli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初生目
  • :棕櫚科
  • :省藤屬
  • 分布區域:海南及廣西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園林用途,實用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帶鞘莖粗3-6厘米。葉羽狀全裂,長2-3米,基生葉無纖鞭,莖上部葉具粗的長纖鞭,長1-1.5米,其上具3-7個基部合生、半輪生的爪狀刺;羽片不規則地單生或2-3片成組聚生(基生葉),狹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6-40厘米,寬2-5厘米,葉脈3-5條;葉軸中下部的周圍具長短不等的直刺,中上部的背面具幾個合生的或半輪生的爪;葉鞘具囊狀凸起,被多數黃綠色、長2-4厘米、基部寬5-8(-9)毫米的狹三角形、扁刺及小刺;托葉鞘紫色,無毛。雄花序圓錐狀,直立或拱垂,三回分枝;一級和二級佛焰苞未見;三級佛焰苞管狀漏斗形,長1.5-2.5厘米,薄紙質,無刺;小佛焰苞近革質,兜狀,頂端傾斜,具短纖毛;總苞杯狀,頂端斜截;小穗狀花序長2.5-4.5厘米,有10-20朵排列緊密的花;雄花卵狀長圓形,長7-7.5毫米,頂端略尖;花萼鐘形,長約4.5毫米,頂端3裂,裂片卵形,具驟尖頭;花冠約長於花萼2/3,基部與花絲基部合生成一柄;雄蕊6枚,花葯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成一短尖頭;雌花序長45-60厘米,直立,具二回分枝;一級佛焰苞管狀漏斗形,長5-9厘米,革質,具疏銳刺,頂端斜截,一側延伸為尖的三角形;二級佛焰苞與一級佛焰苞同形,但較小,無刺;小佛焰苞漏斗形,長4-5毫米,頂端具短纖毛,一側延伸,總苞托為極淺漏斗形,基部與小穗軸合生,頂端傾斜,具二短三角形;總苞杯狀,頂端傾斜,側面具中性花的小窠;雌花未見。果被梗狀,長約4毫米;果實球形或近球形,全長2.8-3厘米,寬2-2.3厘米,頂端具長2-3毫米的喙,鱗片約18縱列,黃白色,邊緣褐色。種子球形或近球形,稍扁,長1.2-1.4厘米,寬1.1-1.3厘米,表面有多數小孔穴,種脊面有凹入的合點孔穴,胚乳嚼爛狀,胚基生。果期10-12月。
省藤省藤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較耐蔭,較耐寒,生長適溫為20-26℃,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

分布範圍

原產於中國華南地區的山地密林中,越南等地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以種子繁殖,但種子不耐長期貯藏,采後宜儘快播種。

栽培技術

(1)採種和種實處理:果實成熟期在5~6月,成熟果果肉富含水分和糖分,易脫落,須及時採集。採集果實應及時除皮去肉,洗淨,涼乾,切忌在強光下暴曬。
(2)育苗:將洗淨的種子播於砂床催芽,當種胚突破床面生長到葉簇高2cm左右,心葉含苞未展時即移植於營養袋,置於40%~60%透光度的蔭棚下,採用常規樹苗育苗的管理方法培育藤苗,藤苗出圃標準是1年生苗木,5~7片葉,苗高大於25cm。
(3)造林:選擇宜藤林地,實施林藤間種作業方式營造藤林;宜採用2~3株叢栽方法,以提高產量,依據林地條件和經營目標,確定植藤密度,密度以1000~1500叢hm2為宜。
(4)藤林經營 :造林後撫育管理2~3a,撫育時控制林分鬱閉度在0.6~0.7。採收宜採用擇采法,於秋、冬2季作業,采成熟藤株,留中幼藤,促進藤生長和萌櫱;結合每次採收墾復藤林;以林木為主要經營目標的林分,省藤的經營期不小於25a,若以省藤為主要經營目標,則可持續經營數十年。以林木為主要經營目標,實施林藤間種的作業方式,在25a經營期內,可採收6~7次。每公頃原藤總產量可達15t,產值5.0萬~6.0萬元,內部收益率大於20%。

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

可綠化牆垣、假山等處。莖葉纖維可作為造紙和紡織工業的原料,藤粗壯堅硬,可編織藤椅、藤籃、藤蓆等各式藤器,全株可和入藥,有解毒功能。

實用價值

過去,滇南滇西地區省藤資源十分豐富,種類也多。由於過渡採伐,省藤大量減少,現在用的省藤,主要是境外邊民背進來出售的。當地人把省藤分為“飯藤”和“糯藤”兩種。用“飯藤”做骨架,用“糯藤”剖成蔑片,藤椅、藤凳、藤桌,很受人們的喜愛,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一二件藤蔑編織的用具。用省藤做的拐杖,也十分别致,是一種文明和身分的象徵,倍受文人雅士、達官顯貴的青眯。
在古典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征南蠻時在盤蛇谷火燒藤甲兵的描述。藤甲兵的鎧甲就是用省藤編織的。諸葛亮面對身穿鎧甲、刀箭不入的3萬蠻兵,束手無策,節節敗退。後經過調查研究,編織鎧甲的藤生於山間林中,盤於石壁之上,鎧甲編好後,浸於油中,半年後方取出曬乾,曬後再浸於油中,反覆多次,所以刀箭不入。慣用火攻的諸葛亮,一把火燒得3萬蠻兵鬼哭狼嚎,屍魂遍野,嗅氣沖天。諸葛亮看到這慘狀,垂汨而嘆曰:我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

藥用價值

【藥名】:省藤
【別名】:紅藤赤藤
【功效】:驅蟲;通淋;驅風止痛
【考證】:省藤始載於《本草拾遺》,云:“生南地深山,皮赤如指,堪縛物,片片自解也。”所述產地及形態,與今棕櫚科黃藤一致。
【主治】:蛔蟲蟯蟲;絛蟲病;小便淋痛;齒痛
【生態環境】:常見於中海拔或低海拔的森林中。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切段,曬乾。
【功效分類】:驅蟲藥;通淋藥;驅風止痛藥
【性味】:味苦;性平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黃藤的莖。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每次1g;或打碎口含。
{集解}: 1.《綱目》:“黃藤生嶺南,狀若防已。俚人常服此藤,縱飲食有毒,亦自然不發。席辨刺史云:甚有效。” 2.《嶺南採藥錄》:“黃藤,蔓生於原野,狀若防已。味甘苦,性平,無毒。能利小便,飲食中毒,以之煮汁頻眼即解。”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