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龍省藤,生於海拔15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果期冬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勐龍省藤
- 學名:Calamus nambariensis Becc. var. menglongensis S.J.Pei et S.Y.Che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初生目 Principes
- 科:棕櫚科 Palmae
- 亞科:鱗果亞科 Lepidocaryoideae
- 族:省藤族 CALAMEAE
- 亞族:省藤亞族 CALAMINAE
- 屬:省藤屬 Calamus
- 種:南巴省藤 Calamus nambariensis
- 變種:勐龍省藤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叢生,帶鞘莖粗3-4厘米,裸莖粗2-3厘米。葉羽狀全裂,頂端具長約1米的纖鞭,羽片部分長約3米;羽片2-4片成組排列(而不象原變種為近等距排列),基部及頂端單片著生,披針形或披針狀劍形,最大的羽片長50-60厘米,寬(3.5-)4-5.5厘米,漸尖,具剛毛,有3-5條葉脈,中脈稍粗,邊緣具緊貼的微刺;葉軸上面具小刺或爪,背面具單生或3個合生至半輪生的爪;葉柄很短,上面和邊緣多少具刺;葉鞘上的囊狀凸起處無刺,其餘部分具與原變種相似的刺,即具單生或多少合生的長2-3厘米的近成列的水平或下彎的刺,大刺之間有許多長1-5毫米向上的微刺;托葉鞘旬故棵很短。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三回分枝,長約1.3米,頂端具5-6厘米長的尾狀附屬物良重,每側有6-7個分枝,下部分枝長45厘米,其基部有3-4個長約12-15厘米的二級分枝,上有20個長l-2.5厘米的小穗狀花序,向上部則為不分戒屑囑枝的阿雅兵頸20個小穗狀花序;一級佛焰苞管狀,具少數爪狀刺;二級佛焰苞管狀漏斗形;三級佛焰苞為不對稱漏斗形,以上佛焰苞均具條紋脈;小佛焰苞苞片狀;總苞稍伸出於小佛焰苞,近杯狀;雄花闊卵形,直徑約2毫米;花萼欠少鴉卵狀,3淺裂;花冠約與花萼等長(未開放);雌花序二回分枝,長約1米,約有4-5個分枝花序,頂端具皮刺的尾狀附屬物;分枝花序弓形,長35-40厘企體探米,每側有6-7個小穗狀花序,弓形,長7-8厘米,每側約有6-7朵花,小穗軸強烈之字形曲折;一級和二級佛焰苞與雄的相似;小佛焰苞漏斗形;總苞托近杯狀,半伸出於小佛焰苞;總苞杯狀;中性花的小窠新月形。果被明顯梗狀;果實近球形或橢圓形,全長2.8-3厘米,直徑約2.5厘米,鱗片21-24縱列,肉桂褐色,中央有深溝槽,頂端暗色,邊緣近乾膜質,齧蝕狀,具狹的內緣線。種子近球形或橢圓形,稍扁,長1.6-1.7厘米,寬1.2-1.5厘米,厚1.1-1.2厘米,表面具明顯的瘤突和窪穴,合點孔穴橢圓形,胚乳嚼爛狀,胚基生稍偏離。花果期12-1月。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為:葉鞘上的刺較多而密,向上或部分呈水平狀,靠近葉腋部的刺更細長,大刺之間的小刺亦較長,不象原變種那樣整齊排列;果實與鱗片均比原變種和其它變種小(果實直徑約1.6厘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白估辨勸常綠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