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雲閒晚溜琅琅

相見歡·雲閒晚溜琅琅》是金朝詞人蔡松年所作的一首詞。此詞描寫了與友人秋夜對飲的場景,僅有三十六字,卻創造出一個耐人品味的境界。其最大的特點在於抒情而不露痕跡,表面看上去純乎寫景,不言世事人情,以白描的手法描寫了閒雲菊芳的外在展現,但實際上閒雲松菊,表現的正是陶淵明式的境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相見歡·雲閒晚溜琅琅
  • 創作年代:金代
  • 作品出處:《全金元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蔡松年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相見歡
九日種菊西岩,雲根石縫,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軒,花間列蜜炬,風泉悲鳴,爐香蓊於岩穴。故人陳公輔坐石橫琴,蕭然有塵外趣,要余作數語,使清音者度之
雲閒晚溜琅琅。泛爐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
人如鵠,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兩相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相見歡: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⑵雲根:山石。
⑶金葩(pā)玉蕊:指菊花,黃色的花瓣白色的花蕊。
⑷蜜炬(jù):蠟燭。蜜蜂蜂巢中的蠟可作蠟燭的原料,故以“蜜炬”代稱蠟燭。
⑸蓊(wěng):本是草木茂盛的樣子,引申為鬱勃。
⑹要(yāo):邀請。
⑺度(duó):譜曲。
⑻溜:細流。琅琅:象聲詞,形容清朗、響亮的聲音。
⑼斜川:地名,其地在江西都昌縣,近廬山。陶淵明有《游斜川》詩。川,平原,平地。
⑽鵠(hú):鴻鵠,一種水鳥。古代鵠又通“鶴”。
⑾清商:商聲,古代五音之一。古謂其調淒清悲涼,故稱。

白話譯文

薄暮黃昏,天邊的紅雲肆意翻卷,耳邊流水聲潺潺,香爐中的煙氣瀰漫了整座山谷,溪水淙淙,向遠方蜿蜒而去,清瘦的松樹菊花在微風中靜靜地晃動,散發出淡淡芬芳。
人如鴻鵠般伸長脖子屏氣靜聽,月色如霜灑滿了大地,友人撫琴一曲,悠揚動聽,令人物我兩忘。

創作背景

這是蔡松年退隱山林之後所作出的一首小令。蔡松年只求晚年能過上平淡清靜的生活,效仿古人辭官而去,種菊西岩,夜置酒,與友人陳公輔對飲賞樂。花香,泉清,爐香使人陶醉,於是創作此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字裡行間透出作者對陶淵明的敬仰與欽佩。“斜川松菊”似與陶淵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同趣。陶淵明的清曠高古的精神,與陶借松菊抒發的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自得的心境,無一不令作者折服,不自覺地便流露紙端,見於詞上。
這首詞與平常不同,它最大的特點在於抒情而不露痕跡。表面看上去純乎寫景,不言世事人情,以白描的手法描寫了閒雲菊芳的外在展現。但實際上閒雲松菊,此情此景,正是人們追求的那種陶淵明式的境界。
這首小令僅有三十六字,卻創造出一個耐人留連品味的境界。這個境界的主要審美特徵,只是一個字:清。泉水清澈,月光清冽,其清在色,清與濁相對。水流琅琅,琴質如玉,其清在聲,清與雜相對。青松挺立,黃菊離披,其清在骨,清瘦與肥膩相對。爐香裊裊,菊香沁人,其清在氣,清淡與甜俗相對。總之,詞中意象,無一不清。外在的清景與無機心、無名利之想的人的心靈,內外相映,遂覺冰心玉壺,表里澄澈。
清境之中,詞人又用點示性筆墨,借千古隱逸之祖陶淵明為詩境點綴。“一段斜川松菊”,似用典非用典,稍稍提掇,韻致得來不覺。陶淵明曾“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並有詩紀其事。這裡提及斜川,一是因為眼前摯友相聚,情趣不減當年陶氏之游;但更重要的是斜川是與陶淵明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提及斜川,就能喚起對陶淵明清曠高古的精神風貌的感知。陶淵明多次詠嘆過松與菊,這種高潔的風致與蕭閒的心境,是作者心折和讀者熟悉的,稍加點示,便如軒窗洞開,清風洒然,不期而至。
這首小令僅簡單擇取雲、泉、松、菊、鵠、琴、玉、月、霜等具有特殊意蘊的意象,便構築起一個清幽絕塵、表里澄澈的意境。全詞淡筆白描,純粹寫景,但景中有人。不必表示對擾擾紅塵的厭倦,也不必表達遁世避俗的志向,而畫面自然透出人格之清高、情趣之雅逸。

名家點評

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張仲謀:和多數詞作不同,這首詞里幾乎名言什麼抒情的字眼,純乎寫景。作者沒有表示對擾擾紅塵、名韁利鎖的厭倦,只是淡墨白描,繪出一幅清景,卻使人自覺其中乃陶淵明、林和靖一輩人物。

作者簡介

蔡松年(1107—1159),金代文學家。字伯堅,號蕭閒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仕金官至尚書右丞相,封衛國公。文辭清雅,與吳激齊名,時稱號“吳蔡體”。著有《蕭閒公集》,詞《明秀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