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子(豆科相思子屬植物)

相思子(豆科相思子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相思子(學名:Abrus precatorius L.),別稱紅豆,藤本,莖細弱,多分枝。羽狀複葉;小葉8-13對,膜質,對生,近長圓形。總狀花序腋生,長3-8厘米;花序軸粗短;花小,密集成頭狀;花萼鐘狀,萼齒4淺裂,被白色糙毛;花冠紫色,旗瓣柄三角形,翼瓣與龍骨瓣較窄狹。莢果長圓形,果瓣革質,成熟時開裂,有種子2-6粒;種子橢圓形,平滑具光澤,上部約三分之二為鮮紅色,下部三分之一為黑色。花期3-6月,果期9-10月。

是豆科相思子屬的一種有毒植物,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種子中含有一種稱為相思豆毒蛋白(Abrine)的蛋白質,此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誤食時會中毒,嚴重時甚至會喪命。種子可以做成珠串飾物與打擊樂器;台灣民間亦流傳有以莖入茶增添香氣的做法。

產中國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生於山地疏林中。廣布於熱帶地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種類,產地生境,生長習性,植物毒性,化學成份,主要價值,裝飾,醫用,物種區分,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相思子是藤本植物。莖細弱,多分枝,被銹疏白色糙伏毛。羽狀複葉;小葉8-13對,膜質,對生,近長圓形,長1-2厘米,寬0.4-0.8厘米,先端截形,具小尖頭,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稀疏白色糙伏毛;小葉柄短。
總狀花序腋生,長3-8厘米;花序軸粗短;花小,密集成頭狀;花萼鐘狀,萼齒4淺裂,被白色糙毛;花冠紫色,旗瓣柄三角形,翼瓣與龍骨瓣較窄狹;雄蕊9;子房被毛。
莢果長圓形,果瓣革質,長2-3.5厘米,寬0.5-1.5厘米,成熟時開裂,有種子2-6粒;種子橢圓形,平滑具光澤,上部約三分之二為鮮紅色,下部三分之一為黑色。花期3-6月,果期9-10月。

主要種類

  • 非洲亞種:Abrus precatorius subsp. africanus Verdc.
  • 硬木變種:Abrus precatorius var. latifoliolatus De Wild.
  • 紐幾內亞變種:Abrus precatorius var. novo-guineensis Miq.
  • 絨毛變種:Abrus precatorius var. villosula Miq.

產地生境

生於山地疏林中。廣布於熱帶地區。非洲亞種原產於熱帶非洲,包括即蘇丹、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尼日、多哥和納米比亞。也分布於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豪登省和林波波省的部分地區,馬達加斯加和印度洋西部的一些島嶼(即模里西斯和塞席爾)。指名亞種原產於印尼,已經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甚至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和夏威夷都可以發現它的蹤影。產中國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相思子分布圖相思子分布圖

生長習性

喜光,根深材韌,抗風力強。根系發達,具根瘤,能固定大氣中的游離氮。萌芽力強,生長較快。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病蟲害少。是陽性植物,喜強光。適合生長的溫度23-30℃,生長快。耐熱、耐旱、耐瘠、耐酸、耐剪、抗風、抗污染、成樹不易移植。
喜歡生長在開闊、向陽的河邊、海濱、林緣或荒地。生長性非常強,如果不加控制,它甚至可以排擠占據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間,成為該地的領主。

植物毒性

相思豆,葉、根、種子有毒,以種子最毒。中毒症狀: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皮膚青紫,循環系統衰竭和少尿,最後出現溶血現象,尿血,逐漸呈現呼吸性窒息而死亡。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後導瀉,並注射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防止血紅素或其產物在腎中沉澱,可每日服小蘇打5-15g。
相思子主要毒性成分為相思子毒蛋白,但因相思子種殼堅硬,故人整吞本品可不致中毒,但若咀嚼再吞服則半粒種子即可引起中毒。不同種屬動物敏感性不同,以馬為最敏感,而對犬、鵝、小牛等則小。相思子毒蛋白與蓖麻毒蛋白等相似,具有很強的毒性,較粗的毒蛋白對小鼠的LD100為10μg/千克,純化的相思子毒蛋白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100。為0.55μg/千克。相思子毒蛋白中毒表現也與蓖麻毒蛋白相似,體溫先升高后降低,蛋白尿,時有抽搐,死亡解剖可見紅細胞凝集、溶血、組織細胞破壞、漿膜有點狀出血、脾及淋巴結腫大等。相思子凝集素與相思子毒蛋白分子結構頗為相似,但毒性卻很低。相思子鹼灌服對小鼠的LD50>5克/千克,腹腔注射為362(1081-1716,95%可信限)毫克/千克,小鼠灌服840毫克/千克除活動略有減少外,外觀無其他異常。麻醉犬十二指腸給藥。

化學成份

相思種子含相思子鹼(abrine)、相思子靈(abraline)、下箴刺桐鹼(hypaphorine),N,N-二甲基色氨酸甲酯的甲陽離子(即下箴刺桐鹼甲酯)(methyl ester of N, N-dimethyltryptophan methocation)、相思豆鹼(Precatorine)、膽鹼(choline)、胡蘆巴鹼(trigonelline)、又含相思子毒蛋白(abrin)Ⅰ、Ⅱ、Ⅲ,相思子凝集素Ⅰ、Ⅱ(A.P.AⅠ、Ⅱ)、蓖麻毒蛋白(ricin)、相思子甾醇(abricin)、相思子甾酮知(abridin)、角鯊烯(squalene)β-香樹脂醇(β-amyrin)、環木鳳梨烯酸(cycloartenol)、豆甾醉(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5β-膽烷酸(5β-cholanic acid)、相思子酸(abrussic acid)、槐花二醇(sophoradiol)、槐花二醇-22-O-乙酸酯(sophoradiol-22-O-acetate)、常春藤皂甙元甲酯(bederagenin methyl ester)、槐花皂甙Ⅲ甲酯(kaikasaponin Ⅲ methyl ester)、相思子皂醇J(abrisaPogenol J)、三甲基色氨酸(trimethyltryptophan)、相思子素(abrusin)、相思子素-2-O-芹菜糖甙(abrusin-2-O-apiosid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多糖(polysaccharide)及黃酮類化合物。[5]
種子皮中含0.6%-0.8%沒食子酸(gallic acid)、相思子甙(abranin)、木糖葡萄糖基飛燕草素(xyloglucosyldel Phinidin)和對-香豆醯沒食子醯基葡萄糖基飛燕草素(p-coumaroylgalloylglucosyldelphinidin)、種仁中還含有相思子黃酮(abrectorin)、去甲氧基矢車菊黃酮素-7-O-芸香糖甙(desmethoxycentaureidin-7-O-ruti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種子灰分中含鐵(Fe)、鋁(Al)、鈣(Ca)、矽(Si)、鎂(Mg)、硫酸鹽(SO24)及磷酸鹽(PO34)。

主要價值

裝飾

相思子的種子質地堅硬,色澤華美,紅艷持久,可做裝飾品,但有劇毒。

醫用

外用治皮膚病;根、藤入藥,可清熱解毒和利尿。種子(相思子):辛、苦,平。有毒3催吐,驅蟲,拔毒消腫。用於疥癬,癰瘡。 根(相思子根)、莖葉(相思藤):生津,潤肺,清熱,利尿。用於咽喉痛,肝炎,咳嗽痰喘。
【德昂藥】玉格熱: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景頗藥】Myitbun nuq:根、藤、葉治咽喉腫痛,肝炎《德宏藥錄》。
【彝藥】義莫聶能色:種子治便秘;根治久治不愈的尿道感染《滇省志》。成熟果實治便秘腹脹《哀牢》。
【藏藥】種子用於婦科病,難產,月經不調,痞塊《滇省志》。搭居:種子治婦科病,膽腑痞塊《中國藏藥》。達據:種子治經脈損傷,經脈阻滯,肝痞瘤,六腑痞瘤,難產,胎衣不下,婦女病《藏本草》。
【蒙藥】哈日烏蘭一布日其格:種子外用治癬疥,癰瘡,濕疹《蒙藥》。
【維藥】恰西木乎魯斯:種子用於精神不振,思緒煩躁,氣虛陽萎《維藥志》。

物種區分

植物學所稱的紅豆有三種:赤豆(學名:Vigna angularis)、海紅豆(學名:Adenanthera pavonina L. var.microsperma)和相思子(學名:Abrus precatorius)。這是同科不同屬的三類植物。
按《中國植物志》分類,赤豆列在豆科蝶形花亞科豇豆屬中;相思子列在豆科蝶形花亞科相思子屬中;海紅豆列入豆科含羞草亞科海紅豆屬。赤豆是直立或纏繞草本,為常見食材之一。相思子多為藤本植物,有少部分為攀援灌木或灌木。海紅豆為落葉喬木,高5-20餘米。
中國唐代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相思》“紅豆詩”,在中國文學中常被作為思念的象徵,王維的詩句和傳說里的“相思豆”並不一定就是相思子。中國南方類似的植物有赤豆、相思子和海紅豆,都能結出明艷亮紅的種子。具體是其中的哪一種,還有待考證,植物學界目前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植物文化

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征戍邊,其妻終日望歸。後同去者歸,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終日立於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艷,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叫“相思子”。唐代詩人王維有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人根據故事借物抒情表達相思,委婉含蓄,成為千古傳誦的名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