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現今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即將申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奇峰
位於摩崖石刻“滲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像一條巨龍偃臥深澗。唯奇峰處一峰突起,如鶴立雞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顯通寺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相山公園東北角,龍山、虎山兩峰之峪,有一片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群浮現於叢林濃綠之上,這就是公園主景——千年名剎顯通寺(俗稱相山廟)。始建於西晉太康五年(284年)。因宋代元豐年間御賜匾額“顯通”而得名。遼金時又加封“顯濟王”,故又稱“顯濟王廟”。據清同治八年碑文載:西晉太康五年詔諸侯記界內山川,沛國人郭卿建廟,刻銘曰:“巍巍相山,盤郁穹崇,上應房心,與天靈沖,興雲播雨,稼穡以豐”。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撫高晉奏請發帑重修祠宇。民國年間又重修。數度敗落,幾番重修,淮海戰役期間,粟裕副司令員曾在此召開高幹會議,研究作戰方案,制訂“華東野戰軍第十四號命令”。至今已歷盡人間1700多年的滄桑。現今的廟宇是依明清建築風格修復的,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顯通寺坐北朝南,占地1萬多平方米。依山而建,背負青山峭壁,下臨深溝大澗,四周綠樹環繞。
山門門楣上“神烈丕昭”四字由清代安徽巡撫高晉所題。山門之上的門樓為“魁星樓”,建於清乾隆年間。樓高12米。登寺山門奎樓眺望,市區盡收眼底。魁星是傳說中主宰文運興衰的神。漢晉時期古相城曾孕育出桓譚、嵇康、劉伶、戴逵等一批文人,建此樓意在希望相城未來名人輩出。 顯通寺內部規模宏大,布局疏朗。原有四進大院。穿過由108塊大石圈砌而成的拱形門洞,越過前院,可直接進入正殿庭院。院內按四個方位挺立著四株
兩人合抱有餘的千年松柏(現存三棵,東北角一棵解放前遭雷擊而死,後補種一顆泡桐,今已90餘歲)。長久以來,當地百姓就有進廟閉目摸樹的習俗。據說如果哪位能蒙上眼睛按方位依次摸到4株古樹,即可健康長壽。
正殿是古寺的主建築。多次重修的殿廊上方至今仍保留著唐代的建築物件——斗拱。殿堂原供奉著相山之神“顯濟王”及風、雨、雷、電四尊神像。現改塑為彌勒佛。殿前兩邊陳列著清代鐵獅子2隻,因年代較久,已被焚香拜佛之人摩挲得鋥光發亮。階下有香爐一尊,至今仍香火不斷。大院東西兩側各有廂房6間,為僧人靜室及接待之用。正殿後還有兩進院落,建築皆已古舊,近幾年因擴建工程拆除,僅存東北角“賞月亭”一座。緊靠殿後有一株700年樹齡的銀杏及一株300多歲的木香花。春夏之交,雪白的木香花,覆蓋數十平米,香氣襲人。正殿殿廊東側有小門可進入碑廊,碑廊陳列著宋、元、明、清歷代廟宇的碑刻22方,其中廂房內清乾隆帝親書的“惠我南黎”碑刻,最為引人注目。對此御書的來歷,相山地區流行一種傳說:在乾隆年間,經由相山西北流向相山東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泛濫成災。安徽巡撫高晉奉命前來勘河修治。當他來到濉溪之後,又順便到了相山的顯通寺,看到廟宇由兩山環抱,古木參天,風景秀麗,但寺廟破殘不堪。於是,這個巡撫高晉就把治河的主要使命丟在腦後,而向乾隆上書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護佑百姓免於水災。乾隆閱罷高晉的奏章,就命高晉除修繕寺廟外,另建一條十八里蔽日長廊。高晉貪贓枉法,把修治濉河的金銀肥了自己的腰包,只草草修理了寺廟卻沒有遵旨建造長廊。 哪知後來,乾隆下江南巡視,路經彭城(今徐州市),設行宮於雲龍山下,忽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遮天蔽日的長廊來觀賞風景,便令高晉陪同御駕親往相山覽勝。高晉接旨嚇得魂不附體。他暗想,乾隆皇帝一旦前來,發現並沒有遵旨建造長廊,這欺君之罪,定要殺頭的,他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生死關頭,他謊奏道:“相山‘窮山惡水出刁民’,龍駕不宜前往。”高晉為保自己的性命,竟把山清水秀的相山和這裡的窮苦百姓誣為“窮山惡水”和“刁民”。乾隆是個膽小鬼,果真不敢到相山。但他為了收買人心,安撫這裡的百姓要安分守己,故御筆親書了“惠我南黎”四個大字賜予相山廟。這是民間故事,不是歷史。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黃河泛濫,山東河南安徽之間廣大地區一片汪洋。是年乾隆南巡江浙,沿途親睹這些地方災情,回朝後,便命吏部侍郎裘曰修會同山東 河南安徽巡撫進行治理。裘侍郎會同安徽巡撫高晉同赴宿州、靈璧、虹縣(泗縣)進行實地勘察。他們在徐溪口看到該城“宛在水中”,便命同行的鳳陽知府項樟環城築堤以資保護。並查明“濉河自徐溪口至符離集七十餘里,沙淤平岸,河形全失;自符離集至霸王城一百數十里,俱間段淤塞”,於是便提出治理方案,繪圖上報朝廷,經允準後於當年秋季開工治理,經一冬春,於翌年夏初竣工。
冬春季施工時,天晴氣暖,風雪不興,民眾情緒高昂,都感到這是相山神在暗助,於是紛紛提議願意重修殘破的相山廟,以答謝神靈。此議得到裘侍郎和高巡撫的支持,於是便向朝廷寫奏摺撥款,將殘破的相山廟重修得煥然一新。這次重修奠定了我們今日所能見到的該廟的基本格局。
乾隆二十三年,裘侍郎“閱工經相山,備覽輿情,為請於朝,蒙御書‘惠我南黎’,頒掛神廟,以昭崇敬之典。”當年除夕,高巡撫由鳳陽知府項樟等陪同,冒雪親臨濉溪查看新修堤防(後人稱此堤曰“項公堤”)。次日新年,於相山廟舉行恭懸欽賜匾額典禮,高巡撫親將匾額懸於大殿之上。後由宿州知州張開士將御書摹刻於石,陳設於大殿之東廂。原匾額現己不存,刻石則保留至今。由此可知,相山廟內御書“惠我南黎”是由吏部侍郎裘曰修在朝報告相山民情後向乾隆帝討來的。
此院東側的小東院內,獨立著一方近2人高的“滲水崖”碑刻,字如斗大,為高晉手書。 2004年以來,顯通寺主持慧開等僧人引進和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在古寺正殿後擴建了大雄寶殿、地藏殿及附屬建築,於2009年全部落成。新建的主建築大雄寶殿總建築面積千餘平米,集南北古寺設計風格於一體,氣勢宏大,莊嚴肅穆,具有鮮明的時代風貌,不僅將使該寺成為蘇魯豫皖接壤地區較大的佛剎寶地,也可為淮北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觀。殿高23米,殿內面積700多平米,由10根紅色水泥柱支撐。正面供奉著釋加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祖等三佛,均高7.2米。東西兩側塑有18羅漢及普賢、文殊兩菩薩。殿後部分塑有9米多高的觀音菩薩像和觀音53參圖。200多平米的走廊由54根紅柱支撐。整個建築以紅色為主色調,並繪有龍、獅、跑獸等吉祥物。殿面層檐八角,全由琉璃瓦裝飾。 寶殿前左側為兩層重檐式鐘樓,內置3噸重大鐘;右側有同樣規格的鼓樓。鐘、鼓樓之間東西橫立著一座2人多高的5層寶鼎及三座平鼎、兩座燭鼎,為遊客供奉香火之用。
地藏殿位於大雄寶殿南側,地勢稍低。建築面積及規模略遜於大雄寶殿,其高度、建築風格及主色調,與寶殿基本一致。古寺與擴建部分在同一中軸線上融為一體,仍形成四進大院,其規模較擴建前大一倍,院宇更為深廣完整,塑像更為齊全,為徐海地區少見。
俗話說,有廟則有會。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八為歷代沿襲下來的香火廟會會期(一般3天,前後各1天)。屆時,鄰省乃至周邊數省的數十萬客商、香客及遊人雲集相城,盛況空前。
奏鳴台
在景區內下屬的相山公園東口通顯通寺南大道東側,為顯通寺的附屬建築,相傳為春秋時宋國君主在此游山宴飲奏樂處。是當年迎接官紳上山朝拜祭祀奏樂的高台。 此台現為淮北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摩崖石刻
清 葉炳敬萬里溫綸來福地,九天佳氣繞名山。——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也叫滲水崖,位於顯通寺東龍山山腰處的石壁底部處。崖高約10米,峭壁下端摩崖碑刻“滲水崖”,上款題“乾隆甲午清和月”,下款“長白高晉題”,與寺內滲水崖碑文印章相同,只是橫書有別。此處樹木茂盛,較為隱蔽,水土保持良好。如降大雨,此處也是“驟雨瀑布,涓滴不存。”山洪順澗而下,洶湧澎湃,但此處卻頃刻皆無,幾十丈外方見復出。傾聽水聲高低相間,如萬馬奔騰,又如情人細語。相山即景清·劉天賦巍峨高矗應房星,此日登臨屐未停。四野煙含春樹綠,一天雲補斷山青。河流睢渙資雄鎮,地接徐淮控勝形。更有懸崖能滲水,擘窠大字仰碑銘。
萬丈碑
在顯通寺正北,龍山與虎山兩峰山脊線凹交會處,釣魚台西。原碑高2米左右,寬56厘米,厚20厘米,碑的正反兩面分別陰刻有“主山萬丈”和“南無阿彌”的篆書字樣。原為蘇豫皖三省的界碑,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傳說石碑原即在此,被山風吹跑,歷經數縣,行程千里,又被吹回原地。現在附近又樹一石碑,上刻“綠化相山”。登斯立碑處,可俯瞰淮北全景。
劉開渠紀念館
人民藝術家、我國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紀念館,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國家4A級風景區相山風景區內。這裡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環境幽雅,地勢起伏有致,實屬山水寶地。開渠先生是淮北市劉窯村人。1990年淮北市決定建設“開渠藝
苑”,集中蒐集、展示大師生活、學習、工作的珍貴歷史圖片、創作手稿、書信函件和任職證書等。1993年大師病逝後,“開渠藝苑”更名為“劉開渠紀念館”,並於1995年建成對外開放。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先生親自為紀念館寫了館名。家鄉人民和政府懷著對大師的敬仰之情,在海內外各界朋友的支持下,興建了我國首座雕塑家紀念館。
劉開渠紀念館坐北朝南,建築在南低北高的山的懷抱中既有現代建築的新穎特色。紀念館占地4977平方米,是由三部 分組成的長方形庭院。前面左右對稱的兩棟兩層小樓構成了紀念館懂得石門,中間四棟兩層樓房首尾相接是展覽廳,後院為大師的陵園。青松翠柏環抱著開渠大師的墓石。古樸的半圓形墓碑石上,鐫刻著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題就的“人民藝術家雕塑宗師劉開渠之墓”的金字。蹊蹺的是在竣工數年之後,在開渠兩字之間堅硬的石面出現一道類似小渠的清晰裂紋——與“開渠”兩字契合了,令瞻仰的人們無不稱奇叫絕。
劉開渠紀念館收藏陳列著大師大量的珍貴作品和信件以及一些寶貴的影像、書報資料。向人們展示著開渠先生作為傑出的藝術家、美術教育家的輝煌人生。紀念館自1995年4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幕名而來參觀的海內外人士絡繹不絕。1995年5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確定劉開渠紀念館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山動物園
淮北市動物園又稱相山動物園,位於國家園林城市淮北市AAAA級旅遊景區內東南部。建與1974年,東至長腿山的山腳下,北到奏鳴台,西鄰相山公園的主幹道,南到公園大壩為界,占地面積達5.33公頃,鏤空圍牆總長332.5米 、高3米。此處原是一片山林,有刺槐、石榴、側柏、柿樹等樹種,地形起伏。1982年,按照動物籠舍的分類規劃建成猴山、鹿苑、駱駝舍、氂牛舍、猛獸舍、水禽舍等動物房舍,並建成寬2.6米,長600米的水泥遊覽道路。1984年建成金魚廊和金魚生產區,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1990年改建駱駝房69.7平方米。2003年,建成東北虎繁育中心。現動物園有動物3 4科153種2738頭(只)。其中,國家一級猛獸有東北虎 、華南虎、非洲獅、狗熊、金錢豹、狼、豺等;國家一級水禽類有丹頂鶴、天鵝、鴛鴦、鴕鳥等,食草動物有駱駝、梅花鹿、氂牛等,爬行類有鱷魚、蟒蛇、龜類等;另有熱帶魚、金魚等。
淮北市相山動物園一隅,有一水牛墓,乍一聽,還以為是埋葬水牛之處。其實不然,此處原是一處大型漢代古墓遺址。歲月的腳印已掩飾了這裡的古韻,要不是立有此碑,誰也不知曉腳下踩踏的是古人的荒冢。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牛墓在動物園水族館西側。北靠小獸房,南有金魚館,東靠遊園路,西靠圍牆。墓高10米,直徑40米,南面有石階,墓頂圍有石砌的擋土牆遺蹟。墓上有漢磚,長40厘米、寬22厘米、厚6厘米、無紋飾。50年代墓南還立有“水牛墓”字樣石碑,今無存。水牛墓是相山十八景之一,也是淮北現存的大型漢墓之一。封土堆雖經歷2000年風雨的剝蝕,依然佇立在相山之陽。
現動物園有動物3 4科153種2738頭(只)。其中,國家一級猛獸有東北虎、華南虎、非洲獅、狗熊、金錢豹、狼、豺等;國家一級水禽類有
丹頂鶴、天鵝、鴛鴦、鴕鳥等;食草動物有駱駝、梅花鹿、
氂牛等;爬行類有鱷魚、蟒蛇、龜類等;另有熱帶魚、金魚等。
兒童樂園
坐落在公園西部,飲馬池以南,東與相山天池毗鄰,占地面積5公頃。始建於1982年,1991年建兒童樂園南大門,門前建有草坪廣場,增添空中轉椅、高空觀纜車等大型遊樂設施,後經多次擴建,面積逐步擴大。成為淮北乃至全省有較大影響的兒童遊樂場所之一。
市樹市花園
在景區內下屬的相山公園市樹市花園,占地1.3公頃。栽植市樹國槐150餘株、銀杏260株;市花梅花260餘株、月季2000餘株。2003年春,在其林下裸露地面鋪植麥冬9000餘平方米,碧綠如洗。既提升了市樹市花林的景觀效果,又減少了水土流失。
寓言園
穿過
拱橋,沿八米寬的中軸路,依山拾級而行。自南至北分布著許多漢白玉雕塑作品。有浮雕駿馬、雷鋒半身像、學生讀書雕塑、騰龍奔馬雕塑和四大發明浮雕為底座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的高大雕像。沿路兩側圍繞著漢白玉雕花欄。
新聞報導
作為
淮北市建設山水生態宜居城市重要一環的相山風景區正在高標準的建設中,景區中的長山公園、山脊遊人道路及西部環山景觀道路等建設改造工程進展順利,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相山風景區位於城市北部,東臨東山路,西抵西山路,南至環山路,總面積12.7平方公里,包括相山公園、惠澤公園、長山公園和黃里景區等。景區建成後,市民、遊客可通過城市道路、環山景觀路和山脊自然道路三種方式順暢到達風景區內各個公園、景點,環山景觀道路、山脊自然道路通過登山梯道上下連線,形成一條由公園綠地、風景林地等組成延山景觀帶。2010年2月初,相山風景區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相山風景區中的山脊遊人步道5.1公里長,西起西山隧道,沿著山脊線,穿過將軍亭、704台,止於相山東麓的長山公園。該工程將於期竣工,屆時市民可沿著1.5米寬的步道一路通途暢遊相山山脊一線。景區內的長山公園、西部景區、環山景觀道路,目前正在加緊建設。此外,景區內的登山梯道和相山公園改造工程已經完成。 待景區內工程建成後,市民、遊人可通過城市道路、環山景觀路和山脊自然道路三種方式順暢到達風景區內各個公園、景點。屆時,一個人文景觀更加絢麗、自然風景更加秀美的相山風景區將展現在淮北市民與外地朋友面前。
地圖信息
位置:淮北市相山區相山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