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戰爭指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在中國北方進行的兩次戰爭。第一次直系獲勝,奉系敗退出關。第二次奉系獲勝,直系慘敗,從此直系勢力一蹶不振。北洋...
浙奉戰爭又稱第三次直奉戰爭,爆發於1925年,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軍閥與東南地區直系軍閥為爭奪江蘇和安徽地盤而進行的戰爭。此戰直系軍閥孫傳芳、國民軍首領...
1925年春爆發的“胡憨戰爭”,這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國民軍與鎮嵩軍為爭奪河南地盤進行的一場大戰。...
後為擴張勢力,矛盾趨於激化,1922年4月上旬,奉軍開入山海關與直軍對峙,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以張作霖為總司令,率領4個師、9個旅,約12萬人,分東、西...
北京政變,也有人稱之為首都革命,1924年10月23日發生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首都北京,發動者為馮玉祥。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
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張宗昌被擁為鎮威軍(奉軍)第二軍副軍長,率部先奉軍嫡系部隊入關,大收直軍,為奉張立下了汗馬功勞。繼之,他奉命臨時改稱宣撫軍...
7月,直皖戰爭爆發,吳佩孚出任“討賊軍”前敵總司令,在奉系的援助下率部打敗了皖系,迫使段祺瑞下台,直、奉兩派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權。...
吳佩孚以反對親日的皖系、奉系起家,在與皖系、奉系的爭戰中也多次吃過日本人的虧,自會與日本保持相當的距離。直皖戰爭爆發後,皖系以日式優良武器與吳作戰,一時...
民國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俊升被任為奉軍後方警備。奉軍戰敗後,北京政府順從直系分裂奉系的企圖,任吳俊升為奉天督軍。而吳俊升為忠於張作霖,通...
民國九年(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系失敗,北京政府由直系和奉系所控制。閻錫山以兩面手法,周旋於直奉兩系之間,以維持山西之安定。 [15] ...
直魯聯軍中的直軍,隸屬於奉系軍閥,其前身是直軍李景林部。......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奉軍兵 分3路與直軍激戰。李景林任奉軍東路軍第3 李景林 ...
1924年10月,直軍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潰敗,曹錕被困,推翻直系統治,擁段祺瑞成立臨時執政府。北洋政府大權落入段祺瑞、張作霖之手。張作霖...
1924年 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奉兩軍在山海關、熱河激戰。10月,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直系總統曹錕,吳佩孚兵敗南逃。11月,張作霖、馮玉祥推...
為爭奪北洋政府的控制權,1922年爆發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戰敗後全部撤出關外,積極整軍經武,將東三省陸軍統一編成3個師、27個旅和5個騎兵旅,建立了海、空軍和...
北伐軍為中國國民党進行北伐戰爭的主力軍隊,正式名稱為“國民革命軍”,來源龐雜,...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戰爭失敗後撤回關外,...
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48歲的吳佩孚任直軍總司令,使張作霖12萬人的奉軍敗北山海關外。 [7] 赫赫武功讓吳佩孚聲名鵲起。這個有著“一嘴短短的紅...
4月下旬,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孫中山與奉、皖軍閥一直有秘密接洽,結成三角同盟。孫中山深感這是聯合奉、皖軍閥,夾擊直系的千載良機,必須立即出兵策應,但出乎...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全線大敗,各部一觸即潰。任東路軍第二梯隊副司令的郭松齡負責具體指揮三、八旅,在他的指揮下,三、八旅撤退完整,並且在山...
北洋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4年9月,直系江蘇軍閥齊燮元與皖系浙江軍閥盧永祥爆發了江浙戰爭。9月3日,張作霖通電譴責曹、吳(即直系)攻浙,並以援助盧永祥為名,...
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系被直,奉軍擊敗.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軍閥逐步被消滅.直奉聯合發動了直皖戰爭,打敗了皖系軍隊,一起控制北京政府.直皖戰爭後,直奉之間因...
次直奉戰爭後,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壯大的奉系控制,直到北伐戰爭後才完成了短暫的形式統一,但不久後又爆發了規模遠超北洋歷屆政府內斗的中原大戰和十年土地革命戰爭。...
1924年直奉軍閥重新開戰,李景林與張宗昌兩部均屬雜牌,急於立功以取得張作霖的信任...1924年9 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李景林升任奉軍第2軍軍長。李率部進入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