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明代鄭之珍創作的戲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目連救母勸善戲文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鄭之珍
- 類別:戲曲
《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明代鄭之珍創作的戲曲。
《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明代鄭之珍創作的戲曲。...... 《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明代鄭之珍創作的戲曲。作品名稱 目連救母勸善戲文 創作年代 明代 作者 鄭之珍 ...
《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三卷,明鄭之珍撰,明萬曆十年(1582)新安鄭氏高石山房刻本,半葉十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單邊,框高20.2厘米,寬13.4厘米。...
目連戲是以宗教故事“目蓮救母”為題材,保存於民俗活動中的古老劇種,是目前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劇目,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戲祖”。目連戲將佛教與儒家所主張的孝道...
《目連記插圖》木版畫。圖出《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明代鄭之珍撰,黃鋌等刻。...... 《目連記插圖》木版畫。圖出《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明代鄭之珍撰,...
早在明代他們就將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演得像模像樣了。於是,在徽州就有了目連戲“出在環砂,編在清幽,打在栗木”的說法。這“打”就是演的意思...
石台目連戲是一種傳統戲曲劇種。指明代祁門清溪鄭之珍根據當時社會流行的雜劇、變文、傳說的目連戲基礎上,藉以目連救母的故事,於1579年間在石台秋浦之剡溪(今石台...
目連山位於石台縣磯灘鄉,距縣城14公里,是鄭版目連戲《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編創地。自然景觀原始,文化內涵豐富。自然景觀有:戲鳳池瀑布群、目連湖、拋兒潭、...
《目連救母記》系舊時紹興府新昌縣胡卜村目連班藝人手抄本。抄寫年代無考。全劇分齋、僧、布、施四卷,共109出。其與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不同之處...
徽州目連戲是徽州地區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目連救母的故事最早見載於佛家經典,到了明代,祁門清溪人鄭之珍,為借戲曲宣揚佛理,勸人為善,以正社會之風氣,在...
明朝有鄭之珍創作的戲劇《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目連戲”在清康熙年間曾傳入宮廷。南樂目連戲現狀 編輯 “目連戲”曾在南樂縣廣泛流傳,多在春節上演,深受民眾...
明朝的目連戲的手抄曲本,分別是梁五帝、施捨、罰惡、超生、西遊5 本,從中可見馬山目連戲穿插了其它劇本,有自己的特色,豐富了鄭之珍正宗的《新編目連救母勸善記...
鄭之珍在《新編目連戲救母勸善戲文》序中自述:“幼學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趨時,而學不獲遂,於是萎念於翰場,而 游心於方外。中文名 鄭之珍 國籍 中國 出生...
4.《皖人戲曲叢刊·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校點),黃山書社2005年出版5.《新安名族志》(校點),黃山書社2004年出版6.《明清戲曲論稿》,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思凡》這折戲產生較早,流傳也很廣。明代鄭之珍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中有《尼姑下山》一齣戲,演的便是《思凡》的故事。到清代張照的《勸善金科·動凡心空...
【出處】: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乞兒雖是下班人,唱起詞來盡可聽。”下班猶下值 【出處】:元武漢成《生金閣》第三折:“兄弟,我如今下班去也。”...
明代,祁門清溪人鄭之珍,篤信佛教,為借戲曲宣揚佛理,勸人為善,以正社會風氣,在這些雜劇、變文、傳說的基礎上,於1579年撰寫了《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簡稱《...
鄭之珍在《新編目連戲救母勸善戲文》序中自述:“幼學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趨時,而學不獲遂,於是萎念於翰場,而 游心於方外。明代諸生,篤信佛教,一生宣揚佛理...
三卷,共四冊。 [2] 《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 祁門縣博物館文化活動 編輯 活動建設 在做好館藏文物徵集、保管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同時,本著“...
祁門著名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作者鄭之珍就生於清溪,現在他夫婦的墓就座落於清溪村聖堂塢,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鄭之珍創立的目連戲劇種在中國戲劇發展史上有...
明萬曆年間(1563-1620年),安徽祁門清溪人鄭之珍在過往雜劇、變文及傳說等的基礎上撰寫出《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大為流行,不僅原有目連戲的聲腔劇種多以之為...
如《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曾被明代鄭之珍鋪衍至長達百出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伍子胥、孟姜女、王昭君等變文,後來也被改編成多種戲曲。變文在中國文學史...
箬坑鄉俗有“目連戲演出之鄉”之稱。該鄉栗木、馬山兩村舊有目連戲班,代代相傳,延續至今,並保存有明朝萬曆刻本《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2002年4月,中央...
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插圖起鳳館刊王李合評北西廂記插圖徐文長改本崑崙奴雜劇插圖校注古本西廂記插圖陳眉公選樂府先春插圖大雅堂雜劇插圖...
安徽端公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它主要搬演佛門弟子目連僧入冥間救母的故事。目連故事源於《經律異相》、《佛說盂蘭盆經》等釋典。它約從東漢初至...
《目連戲的兩種面貌一一〈目連救母勸善戲文〉與〈勸善金科〉的比較研究》北京《戲劇》1991年第3期。《目連戲中“惡”與“懲惡”論析》 上海 《戲劇藝術》1992...
箬坑鄉俗有“目連戲演出之鄉”之稱。該鄉栗木、馬山兩村舊有目連戲班,代代相傳,延續至今,並保存有明朝萬曆刻本《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2002年4月,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