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目的

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藉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構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係。人的實踐活動以目的為依據,目的貫穿實踐過程的始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目的
  • 外文名:Purpose
  • 拼音:mù dì
  • 近義詞:目標,企圖
  • 釋義:奮鬥的目標
  • 出處:隋唐時期的一個故事
讀音,解釋,基本釋義,詳細釋義,例句,起源與出處,

讀音

【詞目】目的
【拼音】mù dì
【英文】purpose;aim;objective;goal
【近義詞】目標,企圖

解釋

基本釋義

1. 行動努力最終要達到的地點或境界
即將到達目的地。
2. 奮鬥的目標
為什麼要不斷學習,目的在於完全掌握這門學科。

詳細釋義

想達到的境地;所追求的目標。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四節:“惟其政治之目的,則以壓制暴威為大戒。”
曹禺《雷雨》第四幕:“我知道你是有目的而來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十二時半到達目的地點,睡於北土塘的一座極簡陋的國小校里。”
巴金 《寒夜》七:“他無目的地走過三條街,差一點被一輛飛跑下坡的人力車撞到。”

例句

1.為什麼要不斷學習,目的在於完全掌握這門學科。
2.即將到達目的地

起源與出處

古人眼睛為目,箭靶的中心目標為的。射箭是為了射中目標,這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古人把具體的動作轉化為了抽象的概念—-—目的,從此就有了這個名詞。
最早來自隋唐時期的一個故事。公元五八一年,隋高祖楊堅篡奪了北周政權的王位,周靜帝被趕下了台。北周高官竇毅當然也同其他官員一樣,被迫結束官宦生涯,敢怒而不敢言
竇毅的女兒不僅風華絕代,而且正義敢言,是女中豪傑,有大丈夫氣概。她悲憤中哭著罵道:“可惜我不是男子漢,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國難!”竇毅嚇得趕忙制止女兒,怕惹出禍端,不過,他十分欽佩女兒的膽量和仗義,決心要為她找個好丈夫,將來可輔佐夫君做些大事。
於是,竇毅出榜招婿,條件是不僅要有才學,還要有武功,誰想娶自己才貌人品皆佳的女兒為妻,先要射中自己畫於屏風上的孔雀眼睛。
滿城王公貴胄子弟紛紛前來射箭一試。結果卻無人射到孔雀眼睛而全部落選。這時,有位青年名叫李淵到竇府,他拉弓如滿月,箭出似流星,連發兩箭分別射中孔雀的左右兩眼,竇毅高興異常,立即將女兒嫁給了李淵。這李淵夫婦正是後來唐太宗的父母呢!“目的”是起源於竇毅的孔雀眼睛(目)之靶(的)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