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谷蟾蜍是台灣山區盛產一種蟾蜍,阿里山的鄒族稱之為fo-gu-ge-no a-kue-go-u-tza,意指“雷公的青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盤谷蟾蜍
- 拉丁學名:Bufo bankorensis Barbour
- 分布區域:台灣山區
- 英文名:Bankor Toad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60~100mm,雌蟾體長37~104mm,大者體長可達130mm。頭長大於頭寬;吻短而鈍圓;頭部無骨質棱脊;瞳孔橫橢圓形;鼓膜很小,約為眼徑的1/3,部分被皮膚遮蓋;耳後腺腎形,隆起顯著;上頜無齒,無犁骨齒。體背及四肢背面瘰疣大小一致,脛部無大瘰粒,雌蟾瘰疣上具黑刺;上眼瞼、耳後腺及整個腹面均具小刺疣。後肢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耳後腺中部或前緣,脛長不到體長之半,無股後腺;趾間半蹼或小於半蹼;關節下瘤單枚或雙枚,內跖突大,橢圓形,外跖突小,圓形。背面顏色變異大,一般為紅褐色、黃褐色、褐色、暗褐色或綠褐色,上面有大黑斑、雲斑或橙紅色斑點或無斑;多數個體耳後腺下方有1條黑色縱帶;腹面色淺有小黑斑。蝌蚪全長36mm,頭體長13mm左右;尾細長,約為全長的2/3,末端鈍圓;頭體略呈橢圓形,背腹略扁平;體和尾肌黑褐色,尾鰭淺灰色;唇齒式為Ⅰ:1+1/Ⅲ;僅兩口角有唇乳突。
分布範圍
台灣(全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