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狀仙掌藻(Halimeda discoidea Decaisne)廣泛分布於熱帶海域,如馬達加斯加、印尼、印度、新加坡、泰國、日本和台灣都可見,在台灣以恆春半島南灣、白砂灣較為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盤狀仙掌藻
- 拉丁學名:Halimeda discoidea Decaisne
- 界:植物界
- 門:綠藻植物門
- 綱:羽藻綱
- 目:羽藻目
- 科:仙掌藻科
- 屬:仙掌藻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物特點,
形態特徵
盤狀仙掌藻的藻體色澤呈亮綠色至乳白色,直立,高約13~16公分,偶可達20公分,表面光滑,有輕度鈣化,質地軟。藻體基部由許多纖維狀細胞集合,成一球根狀團,具極小固著器,以附著於堅硬的基質上。枝條扁平呈盤狀,呈不規則或三叉狀的叉狀分歧,有節間及節之分;節部無石灰質,長0.1~0.2公分;節間部無柄,扁平,,長約2cm,寬可達3cm大小形狀變化很大,可以是楔形、倒卵形、腎形或洋梨狀,無中肋,並覆有一層薄薄的石灰質,容易斷裂。盤狀仙掌藻的藻體細胞具皮質層,由2~3層皮質囊胞組成;表麵皮質囊胞數量可達14個,直徑為30~90微米,由次表面囊胞支撐;而次表面囊胞呈膨大狀,直徑為50~150微米。而孢子囊為淺綠色,球形至卵圓形,直徑約120~300微米,基部具有一柄,著生於可孕枝節的邊緣上,呈輻射互生或不規則的排列。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低潮線附近的砂質或珊瑚碎片下。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熱帶海域,如馬達加斯加、印尼、印度、新加坡、泰國、日本和台灣都可見。
生物特點
綠藻門的仙掌藻科和紅藻門的珊瑚藻科(Corallinaceae)的藻類植物可將海水中游離的鈣固定,在生長過後便會留下石灰質來造礁,這些可留下石灰質的藻泛稱「石灰藻(calcareous algae)」,而由藻類造的石礁便稱「藻礁」。也就是「藻礁」是石灰藻經由膠結和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而成,當石灰藻類死後留下此一底質,又為後來者所利用,周而復始每年一層一層慢慢地沈積成礁體,而累積速率非常地慢,每年只長0.1至0.2公分。不過近來由於大型的港口的闢建開發,還有工業區廢排水或開挖工程造成沈積物,造成不少地方的藻礁不再生長,聚集的生物也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