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軍莊村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下轄村

監軍莊村位於太原市南部,屬小店區劉家堡鄉,位於劉家堡鄉最北,是太原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該村和小店區小店街辦、北格鎮及晉源區晉源街辦、晉祠鎮非常接近,村域南於西柳林、東柳林接壤,北以汾河為名義界限(實際汾河北仍然歸屬該村),西於晉源區隔汾河相鄰(汾河西側仍有大量土地歸屬該村),東於西草寨村相接,離區政府直線距離9.8公里 。全村土地面積3300畝【歷史鼎盛時期有7200畝】,雖然地處汾東小店區,但汾河以西的晉源區仍有大量土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監軍莊
  • 別名:古書中簡稱“將”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
  • 電話區號:0351
  • 郵政區碼:030063
  • 地理位置:太原市小店區南部
  • 面積:3300畝
  • 人口:1890人(2014年數據)
  • 方言:漢藏語系-漢語語族-晉語-并州片-老派太原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
  • 車牌代碼:晉A
  • 村莊歷史:1000多年
  • 宗教信仰:佛教 道教 天主教
地理位置,建制沿革,人口民族,經濟概況,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發展規模,文化概念,計生情況,村兩委公開承諾書,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下轄村
監軍莊村位於太原市南部,屬小店區劉家堡鄉,位於劉家堡鄉最北,是太原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該村和小店區小店街辦、北格鎮及晉源區晉源街辦、晉祠鎮非常接近,村域南於西柳林、東柳林接壤,北以汾河為名義界限(實際汾河北仍然歸屬該村),西於晉源區隔汾河相鄰(汾河西側仍有大量土地歸屬該村),東於西草寨村相接,離區政府直線距離9.8公里
約500年前,汾河發洪,該村由緊挨汾河西側遷至今位置。

建制沿革

古屬太原縣
1951年,撤銷太原縣,在汾河東新建太原市第七區,駐北格鎮。
1954年1月2日,撤銷第四區建置,將第七區改名為第四區,區政府駐地由北格鎮移駐小店鎮。6月4日,第四區改名為小店區。
1957年3月12日,撤銷小店區建置,成立太原市郊區。
1959年3月,撤銷郊區建置,今境域屬南城區管轄。1960年3月,恢復太原市郊區建置。同時農村人民公社成立。該村屬於小店農村人民公社?(尚有疑問)
1963年4月1日,將太原市所轄農村人民公社合併成立太原市郊區。
1970年3月26日,撤銷太原市郊區建置,新置南郊區、北郊區。該村屬於南郊區。
1984年,廢除人民公社建置、恢復鄉鎮村建置。該村屬於太原市 南郊區 劉家堡鄉。
1997年5月8日,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該村屬於小店區 劉家堡鄉。
1998年1月1日,太原市小店區正式成立。1998年1月1日——至今 該村未發生行政區劃調整。

人口民族

人口數量:1890人(2014年數據)
民族:漢族
該村祖先可能有沙陀血統。在唐末漢化,歸降唐朝?(尚有疑問)

經濟概況

農業經濟末期向工商業經濟過渡

歷史文化

該村肇啟與後漢皇帝劉知遠有關,現村北有 校(jiào)場地(原來為晉陽古城演武場) 作證。

風景名勝

  1. 觀音堂
    始建於明朝,為劉藻、劉荷二兄弟募捐建造。後毀,近幾年重建。
  2. 關帝廟
    位於村莊西側,坐西朝東,背靠汾河守望村莊。始建年代不詳,原供奉關羽像為精緻木雕,文化大革命被毀。約2003年?重建,規模小於原來的關帝廟。
  3. 延聖寺(已毀)
    據村間老人說,位置在現今汾河抽水站。
  4. 此外還有很多被毀歷史文物。

著名人物

後漢皇帝:劉知遠
太原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副市長:霍潤德

發展規模

其中,耕地面積2400畝,園地70多畝,工業用地205畝,村莊建設用地366畝,其它土地259畝。現全村總人口為2100人左右,現有投票權的人有1700人左右,絕大部分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但主要收入為其他副業或小本生意。
村莊內有大昌汽修學校、中國郵政物流園區、煉油設備機械加工廠。村南有太原鐵路樞紐西南環線,村東緊鄰208國道。不久後的幾年,濱河東、西路將穿過該村西部。

文化概念

該村歷史悠久,古稱晉安寨。五代十國時期大將軍劉知遠曾駐軍該村和西柳林、劉家堡,並在該村附近稱帝,建立後漢,因此該村得名將軍莊,又稱監軍莊。村內有校【jiao】場地作證。
監軍莊村
監軍莊村,始遷姓氏為劉姓,於明代中葉從陝西遷來,當時該地位居汾河西,屬太原縣河下都。建村時曾考證“五代後晉天福六年漢高祖劉知遠為北京留守屯兵以備契丹”,“劉氏或即其後裔”,起名為監軍莊村。監軍莊村劉氏現珍藏一部《劉氏族譜》,修於清代光緒二十三年。倡修族譜者為劉晉泉,當時在榆次東陽鎮開一裝裱館,專事裝裱名人字畫,得一康熙丙辰御書“作好人”墨寶,由於天長日久,真跡已毀,但留下王景漢臨的“作好人”橫幅、族譜就把這一宸翰作為劉氏家族的祖訓,以作好人相勸勉恪守,譜序由榆次常贊春、晉祠赤橋劉大鵬、清代太原縣最後一名進士後所營村人劉秉權撰寫,譜序述:“論語曰擇善而從,不善而改”,“一人作好人而一人治,一家作好人而一家治,天下作好人而天下亦無不治”,“始則一人作好,繼則人人皆作好人,始則一世作好人,繼則世世皆作好人”,“一人善教於一家,一家善教於一鄉,一鄉一國而天下之人皆無不善”,“耕於野者為農中好人,藏於市者為商中之好人,習於藝者為工中之好人”,“使子孫守三字之訓,則家世善良,異日英賢輩出”。監軍莊村二00四年在原地重修一座關帝廟。監軍莊、東、西柳林村,有一段歷史值得一敘,即石敬塘柳林稱帝。監軍莊、西柳林、東柳林村,是古老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幾個村莊。監軍莊村,古為晉安寨。五代時在晉安寨一帶後唐與契丹發生過一次大戰,導致後唐亡,後晉興。據山西大學靳生禾教授考證,五代後唐與契丹之戰的晉安寨,就在現在的監軍莊村一帶。現在監軍莊村東南面有一片耕地,地名叫教場地,有可能是晉安寨的教場,也有可能是劉知遠屯兵 時的教場。西柳林、東柳林村,古為一個村叫柳林,不知何年,汾河洪水把柳林分為兩個村,在西的為西柳林村,在東的為東柳林村,原柳林村,古為柳林寨。現在東柳林村東北面,有一片耕地叫堰北地,堰北地北面有一片地叫門轉地,堰很可能就是柳林寨的土城牆,年長日久成為一條土堰,門轉地,有門才有門轉,門轉地很可能就是寨子的北門。五代時,這幾個村是防止契丹南侵設在晉陽城東南面的重要屏障。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契丹南侵。契丹主率眾自雁門而南,這時的石敬塘,清泰元年,曾授太原節度使、北京留守、鎮守太原,因後唐帝猜忌,改授鄆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後唐帝降詔促石敬塘赴任,石敬塘疑心、懼誅,遂拒後唐帝之命,後唐帝以石敬塘不奉詔,降旨削奪官爵,即詔晉州刺史,北面副招討使張敬達領兵圍石敬塘於晉陽。當契丹南侵至晉陽城東南的永安寨、柳林寨一帶,與後唐劉行舟、符彥卿等合戰,張敬達、楊光遠為契丹伏兵所斷,後唐兵大敗,死者萬人,退守晉安寨,契丹主住進了柳林寨。當石敬塘被圍於晉陽時,就暗中向契丹主求援,契丹遣人“約以中秋赴義”,後唐兵被圍於晉安寨,石敬塘當夜就和契丹主相見,約為父子。第二天,石敬塘與契丹圍晉安寨,契丹耶律德光封石敬塘為晉王,後唐張敬達、楊光遠在晉安寨被圍80餘日,內外隔絕,軍儲殆盡,光遠等勸敬達出降,敬達至死不變,後楊光遠殺敬達投降了契丹。當年11月,石敬塘就割讓燕雲十六州(今山西北部、河北中部)予契丹,歲貢帛30萬匹,並稱契丹主為“父皇”,自稱“兒皇帝”,契丹主冊封石敬塘為大晉皇帝,並命築壇於晉陽。《通鑑》作築壇於柳林,石敬塘在契丹主保駕下,在契丹主所住的柳林寨築壇稱帝,當了“兒皇帝”,史稱後晉,定都開封。現在的東柳林村東北面堰北地、門轉地北面,即古柳林寨遺址北面,有一片耕地叫硯盤地,實為高台地。從古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引水澆地水就上不了硯盤地,直到1964年起高墊低、平田整地,才把這片高地降低,這片高地處於柳林寨北門外,很可能就是石敬塘築壇稱帝之地。
該村絕大部分人姓劉【現有劉氏族譜】,兼有張、賈、李、霍、曹、白、卜等。
村西有關帝廟【俗稱老爺廟】一座,背靠汾河朝東鎮守村莊,村中老街地區有觀音堂【俗稱奶奶廟】。另有三座分別代表本村各姓的五道將軍廟鎮守該村老街的十字路口。

計生情況

獨生子女戶45戶 領取金額26150元,獎勵扶助3人 金額2160元。

村兩委公開承諾書

1、加強黨員幹部自身建設。重大問題集體討論決定。加強黨員的學習和教育,不斷提高黨員的政治素質,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鞏固和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成果。
2、加強黨員幹部的廉潔自律工作。要按照總書記對黨員幹部提出的“八個方面”的作風建設要求,認真抓好落實廉潔自律。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和廉政責任制建設。傳達上級有關廉政建設方面的精神;黨費及時收繳並及時上報;領導幹部不參賭,不迷信。
3、工作措施:為了有效有序有力的推進工作,關鍵在抓落實。加強領導。切實加強各項工作開展的領導,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貫徹落實上級檔案精神的本領,組織好黨員開展各項工作;明確職責。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要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各司其責,但分工不分家。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健全制度。要不斷的完善各項制度,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以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以制度建設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地圖信息

地址:太原市小店區二四四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