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贓,拼音dào zāng,是指搶劫或偷竊得來的財物。亦作“ 盜臧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盜贓
- 拼音:dào zāng
- 注音:ㄉㄠˋ ㄗㄤ
- 出處:《潛夫論·斷訟》
注音,解釋,現代司法中的盜贓,
注音
dào zāng ㄉㄠˋ ㄗㄤ
盜贓
解釋
1.搶劫或偷竊財物。 漢 王符 《潛夫論·斷訟》:“ 高祖 制三章之約, 孝文 除克膚之刑,是故自非殺傷盜臧,文罪之法輕重無常,各隨時宜,要取足用,勸善消惡而已。”《晉書·刑法志》:“賊燔人廬舍積聚,盜贓五匹以上棄市。”
(2).指搶劫或偷竊得來的財物。《漢書·高帝紀上》“傷人及盜抵罪”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傷人有曲直,盜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貨志下一》:“索盜贓則不償失主,檢財產則不及卑幼。” 清 秦鑅 《歸州紀事詩》:“釵環在首身衣裳,徵媒過聘皆盜贓。”
現代司法中的盜贓
現代司法中的盜贓是指甲偷乙的東西或者搶乙的東西,違背乙的意願,以法律禁止的私人力量,剝奪乙的占有,取得的動產才叫盜贓。此處應嚴格區分盜贓與普通贓物的區別,多見於司法考試善意取得的考查。盜贓不適用善意取得,而其他類型的犯罪,如詐欺、敲詐勒索的贓物適用善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