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益陽市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已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1年8月3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陽市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8月3日
  • 發布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批准文號:湘政辦發〔2021〕37號
全文,解讀,

全文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路徑,按照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部署,從2021年至2025年繼續在益陽市開展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根據中央和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有關檔案精神,結合益陽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按照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決策部署,找準“三高四新”切入點、用好“先行先試”發力點、抓好“特色發展”突破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圍繞現代農業高質高效、城鄉要素融合融通、美麗鄉村宜居宜業,大力發展精細農業,深入推進“六大強農”行動,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著力在推動農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提高農業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完善農業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強化農業產業發展要素支撐四個方面積極探索,力爭將益陽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先行區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區,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奮力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圍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準確把握“三農”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緊盯重點領域,扭住關鍵環節,破除制度壁壘,創新工作機制。
  2.堅持綠色安全、生態高效。堅定踐行“兩山”理念,守護好一江碧水,走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系統穩定、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根據益陽市不同區域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分區施策,點面結合、梯次推進,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4.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加強省、市、縣協同統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創造力。
  (三)改革目標。
  重點聚焦鄉村產業振興,力爭用5年時間做優做強農業特色產業,為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提供堅實基礎。
  1.農業產業“一縣一特”發展取得新成效。農業產業空間布局不斷最佳化,配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多元融合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不斷湧現,“一縣一特”優勢特色產業步入差異發展良性軌道,逐步形成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2.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實現新突破。優質糧油果蔬和畜禽水產良種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地方特色農產品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建成“兩證+追溯”體系,持續提升益陽農產品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創建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與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3.農業產業綜合服務機制煥發新活力。鄉鎮為農服務綜合能力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性和經營性社會化服務協同推進,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基本建成,探索新型集體經濟“多社合一”發展,帶動更多小農戶逐步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
  4.農業產業發展關鍵要素釋放新動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慎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引進機制不斷完善,工商資本下鄉動力增強,金融保險改革取得進展,技術和數據要素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城鄉發展動能轉換加速,改革“紅利”逐步釋放。
  二、重點任務
  (一)探索推進農業產業“一縣一特”集群發展。
  1.最佳化農業產業空間布局。立足湖區、丘陵區、山區實際,進一步最佳化環洞庭湖綠色生態農業區、益沅桃城鎮群休閒觀光農業區、雪峰山北部優質特色農業區三大區域布局,形成區域統籌協調、差異特色明顯、資源環境匹配的產業空間格局。
  2.創新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升級。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中小微企業探索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創新生物、工程、環保、信息等技術集成套用,推進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創新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新技術新模式。支持引導大型農業企業下沉布局建設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精細化綜合加工基地,建成一批規劃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科技含量較高、運行機制靈活的農產品加工園區。每個農牧漁業大縣(市)力爭建成一個農產品加工園。
  3.著力推動優勢特色全產業鏈建設。創建現代農業產業聯盟,整合全市規模化主導產業資源,構建茶葉、稻蝦、水產、蔬菜、米麵、筍竹、畜禽和休閒食品八大優勢特色完整全產業鏈。以企業為主體開展重點技術聯合攻關,培育、建設和發展一批農業科技園區、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融合創新鏈;探索培育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加快發展農村電商末端網點,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探索培育農商直供、直供直銷、會員制、個人定製等行銷模式,最佳化供應鏈;以拓展產業增值空間為重點,開發綠色生態、養生保健等新功能新價值的特色化、多樣化產品,提升價值鏈。圍繞優勢特色全產業鏈建設,最佳化建設區域路、水、電、氣、訊、廣電、物流“七張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鎮村農(集)貿市場,布局建設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和倉儲、物流配送基地。
  4.探索構建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格局。依託安化黑茶、南縣稻蝦米、大通湖蟹、桃江筍竹、沅江蘆筍蘆菇、赫山蘭溪米業、資陽特色休閒食品等“一縣一特”優勢特色產業資源,支持引導建設一批“小而精”的“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一批“特而優”的農業特色小鎮,創新培育建設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產業強鎮、產值超100億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產值超10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5.創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路子。按照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思路,推進農業種養、加工、銷售與文化、旅遊、教育、康養及其他現代服務業融合,創新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責權利相統一的共同體,培育建成一批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休閒農業重點縣、一批美麗休閒鄉村、一批健康養生養老基地、一批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
  (二)探索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6.加快農業智慧化數位化建設進程。重點聚焦“智慧型化、數位化、信息化、網路化”科技賦能,圍繞農業農村領域物聯網、視聯網、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套用,加快探索和創新推進“智慧農業”“智慧漁政”“智慧農機”“智慧水利”“智慧氣象”和“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自動化、智慧型化生產,建成一批集智慧型感知、智慧型傳輸、智慧型控制為一體的農業科技種植業基地、設施化畜禽和水產養殖場、智慧型農業園區、智慧型型農產品生產車間,打造一批5G技術套用試點示範村鎮。
  7.探索耕地安全高效利用措施。開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分析,有效管控耕地污染源頭。建立耕地分類管理清單,繪製耕地安全利用“一張圖”,全面推進“六改”農藝措施落地見效。建立糧食質量安全閉環管理機制。最佳化“水稻+”生態種養技術方案,提升土地綜合產出效益。實施高標準農田成片提質行動,結合產業發展規劃,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8.創新實施特色種業工程。開展適合稻蝦特色產業發展的專用水稻育種研究,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質專用品種。重點培育1-2家常規稻種子優勢企業。建設高標準原種場、核心場、擴繁場和種質資源庫。加大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
  9.探索建立特色農產品地方標準體系。以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一縣一特”品牌、“兩品一標”及註冊商標農產品為重點,引導支持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加快制(修)訂產品生產、加工、貯藏、分揀、包裝、運輸等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技術規程和地方標準,開展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形成健全完整的地方特色農產品標準體系。
  10.試點推進“兩證+追溯”體系建設。圍繞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探索綠色生產模式,提升農藥化肥減量實效,對進入流通市場的農產品及加工食品,建立農產品“身份證”、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與質量追溯相結合的“數位化全程智慧型追溯體系”,實現從生產到流通全程監管。
  11.探索推進品牌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化黑茶”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做強“南縣稻蝦米”“沅江蘆筍蘆菇”“大通湖蟹”“桃江筍竹”“安化黃精”等一批“一縣一特”品牌,推介一批知名企業品牌,唱響一批“老字號”“鄉字號”“土字號”品牌,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體系,著力打造洞庭湖區特色農副產品公用品牌。
  (三)探索建立健全農業產業綜合服務體系。
  12.創新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構建鄉鎮產業發展、行政審批、綜合執法、社會治理、公益事業和人才培養使用等六大為農服務體系,把鄉鎮建成為農服務區域中心,促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3.改革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構建以供銷合作社為主力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生力軍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進一步總結推廣“十代”服務模式,創設15個資源共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涵蓋農資供應、農技指導、農機服務、生產合作等全生產鏈條的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探索建立“綜合服務中心+農民合作社+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模式,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14.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益農信息社、惠農綜合服務社、益農服務社等“多社合一”建設,提升“益村”平台綜合服務功能。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大股份合作制改革力度,探索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四)探索構建農業產業發展要素支撐體系。
  15.探索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聚焦農村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探索完善土地承包權保障和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夯實工作基礎,爭取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辦法和地價評估體系,建設入市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交易市場,健全入市收益分配使用監管機制;探索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16.引導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聚焦鄉村人才振興,探索建立鄉村振興“領頭雁”培育機制,依託高校職校資源,創辦具有益陽特色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機構;創新完善農業種養、規劃建設、執法監管、信息服務等鄉村急需人才定向委培機制;探索制定鼓勵各類技術人員兼職從事農業技術轉移活動政策措施,引導支持農業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培養引進一批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
  17.推動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聚焦產業發展融資難題,探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建立銀行、保險、擔保、政府等“聯動支農、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探索建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穩步推進基礎保險服務“村村通”試點;探索激勵工商資本下鄉規範發展路徑,建立工商資本下鄉準入“負面清單”和監管機制;整合現有水稻保險產品,試行水稻綜合保險改革。
  18.探索發展技術要素市場。聚焦科技創新賦能關鍵,探索推動政企教研多方合作,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平台,建立專家服務站;探索借力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科技保險等方式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資本化;探索農業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混合質押,拓寬技術轉移轉化融資渠道。
  19.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聚焦數字鄉村建設,探索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資料庫,整合相關涉農部門數據信息資源,推進益陽市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健全數據開放、共享、交換協調機制;探索實施一批農業農村大數據套用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省市縣共同推進、市縣為主落實”的責任落實推進機制,壓實市、縣、鄉、村黨組織書記責任,形成黨委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單位齊抓共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村基層執行落實的工作格局。建立年度改革任務責任清單管理機制,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建立省、市、縣三級定期調度機制,省半年一調度、市一季一調度、縣一月一調度,及時通報改革進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嚴格落實中央關於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見,從2021到2025年,市、縣土地出讓收益計提用於農業農村的資金占比逐步達到50%,且計提數不低於土地出讓收入的8%。擴大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用於農業農村規模。建立涉農資金在預算編制環節源頭整合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設立“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三)形成支持合力。省直相關部門單位要積極支持益陽市開展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制定年度支持項目計畫和政策措施,將改革方案中涉及的相關重大項目納入省級“十四五”規劃,對國家和省部署的農業農村改革試點項目,優先安排益陽先行先試,並抓好改革經驗總結和宣傳推介。
  (四)嚴格評估考核。建立“市縣自評、省直部門聯評、第三方機構專業評”的改革評估考核機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增加改革工作在市縣鄉年度綜合績效考核、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中的權重。建立獎勵、懲處和容錯機制,對在改革工作中表現突出、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對非主觀原因導致改革創新中出現失誤錯誤的按規定予以減責免責,對推進不力、支持不力並影響改革的按規定予以追責問責。

解讀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路徑,按照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部署,從2021年至2025年繼續在益陽市開展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8月3日,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益陽市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就《方案》內容解讀如下:
  一、《方案》出台背景
  2015年,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決定在農業地理格局與湖南省整體農業格局相似的益陽進行現代農業改革配套試驗(2015年-2020年),為全省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探路先行,通過五年努力,益陽市現代農業“131千億級產業”工程綜合產值突破1000億元,“一縣一特”產業集群初具規模,農業品牌建設、社會化服務、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取得亮眼成績,初步探索出一條現代農業發展有效路徑,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強調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湖南省委、省政府從實施“三高四新”戰略高度出發,決定在益陽繼續深化現代農業綜合改革,以改革賦能發展,以示範帶動全局,補齊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農業短板,促推全面鄉村振興。達哲書記、偉明省長赴益調研時,多次就現代農業改革作出指示,益陽要找準“三高四新”切入點、用好“先行先試”發力點、抓好“特色發展”突破點,圍繞現代農業高質高效、城鄉要素融合融通、美麗鄉村宜居宜業,深化現代農業改革。烏蘭副書記、忠誠副省長多次對《方案》提出具體修改意見。省政府常務會議第100次會議和省委深改委第12次會議先後審議通過了該《方案》。
  二、《方案》主要特點
  1、聚焦了產業發展這個關鍵點。“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根本基礎。因此,《方案》重點聚焦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工程,集中精力用五年時間做優、做活、做實產業發展文章,力求在農業產業“一縣一特”集群發展和高質高效發展、農業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和發展要素支撐體系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為繼續推進下一輪改革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2、聚焦了改革創新這個發力點。《方案》堅持以改革的思維、改革的辦法、改革的舉措貫穿始終,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發力。例如,圍繞產業發展提出“空間布局+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建設+產業集群打造+三產融合”,從點、線、面三個維度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圍繞發展高質高效農業,提出了“品種最佳化+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圍繞農業產業綜合服務,提出了打造“綜合服務中心+農民合作社+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圍繞農業產業關鍵要素支撐,提出了促進土地、資本、技術、人才、數據五大城鄉發展關鍵要素融合融通措施。
  3、聚焦了鄉村振興這個落腳點。當前“三農”工作的歷史時代坐標已經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期,改革必須示範先行,《方案》提出“將益陽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的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先行區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區,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的目標定位,三者層級遞進,通過持續深化農業改革,探索一條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路徑,最終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創樣板、開新局。
  三、《方案》主要內容
  (一)總體要求
  明確了繼續在益陽市實施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改革目標。重點聚焦鄉村產業振興,力爭用5年時間將益陽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的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先行區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區,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二)重點任務
  《方案》包括農業產業發展4個方面的改革內容,涵蓋19項重點任務。
  一是探索推進農業產業“一縣一特”集群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最佳化農業產業空間布局,集群發展“一縣一特”產業,構建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格局。延伸強化產業鏈,推動優勢特色全產業鏈建設,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升級。拓展農業產業功能,創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探索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圍繞提高農業智慧化、良種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加快農業智慧化數位化建設;探索耕地安全高效利用措施,實施高標準農田提質行動;實施特色種業工程,開發優質專用品種;推進“兩證+追溯”體系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探索推進品牌體系建設,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體系。
  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農業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服務體系,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加快構建鄉鎮產業發展、行政審批、綜合執法、社會治理、公益事業、人才培養使用等六大服務體系。改革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以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探索建立綜合服務中心+農民合作社+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模式。深化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集體經濟。
  四是探索構建農業產業發展要素支撐體系。從土地、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最佳化生產要素資源配置,激發農村改革創新活力。
  (三)保障措施
  從組織、財政、政策、考核機制等方面為改革提供保障,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支持合力、嚴格評估考核等4條保障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