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扇

盆底扇

盆底扇(BFF)是一種沉積在盆地底部或大陸斜坡下部的海底扇。其形成與海底峽谷進入陸坡的侵蝕作用以及河谷進入陸棚的下切作用相伴生,即在形成I類層序界面時,由於陸棚遭受侵蝕,沉積物越過陸棚和陸坡,通過河谷和陸棚前沿的侵蝕深切谷,而沉積在上述位置形成的海底主扇。

盆底扇(或早期扇)主要是砂質,由鮑馬序列的Tab、Tac和被削蝕的Ta所組成的。

在大陸邊緣盆地中,低位體系域的盆底扇代表快速全球海平面下降期的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盆底扇
  • 外文名:Basin—Floor Fan(BFF)或basin fan
  • 又稱:低位扇
  • 盆底扇底面層序界面
  • 盆底扇頂面:下超面
  • 沉積時期:沉積於低位期的盆地扇形成時期
概念,特點,研究與運用,

概念

盆底扇又稱之為低位扇,是指發育在不連續陸棚坡折外的盆地邊緣。它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速率大於陸棚坡折的下沉速率時形成的。由於全球海平面的快速下降,陸棚的一部分或全部暴露地表,河流回春下切陸棚,沉積物越過陸棚和斜坡,並以點源式的海底扇直接堆積在盆地邊緣。
須強調的是,海底扇雖然被定義為“位於大陸斜坡上海底峽谷向海一側的錐形或扇形陸源沉積”,可以在任何時期沉積,但它們主要沉積於低位期的盆地扇形成時期。

特點

盆底扇是在低的斜坡和盆底沉積的海底扇為特徵的低位體系域的一部分。盆底扇的形成與峽谷侵蝕到斜坡和河谷下切至大陸架有關。矽質碎屑沉積物通過河谷和峽谷穿過斜坡和大陸架形成盆底扇。儘管盆底扇的出現遠離峽谷口,或者峽谷口不明顯,但是盆底扇可能形成於峽谷口。斜坡或大陸架上不出現時代相當的岩石。盆底扇的底面(與低位體系域的底面一致)是Ⅰ型層序邊界;扇頂是下超面。
盆底扇一般分布於平坦盆底部位,具雙向下超終止於層序邊界之上,頂面一般為連續平行反射所超覆。盆底扇可能沉積在峽谷口處,也能夠遠離峽谷出口而廣泛發育。它是在海平面相對迅速下降期間,由於斜坡上峽谷的侵蝕、大陸架上河谷的下切而使粗粒沉積物被傾卸到斜坡上後經土石流濁流搬運到盆底而形成。
盆底扇常被斜坡扇和前積複合體下超其上。盆底扇沉積、海底峽谷的形成以及下切河谷(形成深切谷)的侵蝕作用,都是海平面相對下降時期產生的。一般地講,海底扇主要是砂質。

研究與運用

①紐西蘭Taranaki MM地層晚中新世深水沉積的野外剖面顯示了盆底扇和斜坡扇不同沉積單元下各異的物理沉積特徵。通過對砂岩粒度特徵的研究,從而來區分這兩種類型的深水沉積相。野外露頭資料表明:盆底扇相對砂質含量較多,而斜坡扇則碎屑含量相對較高。
從交匯圖上可以看出,盆底扇和斜坡扇的砂岩樣品都有隨著粒度增大,分選變好的關係,但是這種關係又有細微的差別。盆底扇和斜坡扇的砂岩樣品都隨著粒度增大,分選變好的這種關係同樣適用於井下樣品。這個結論對於一個厚達600m代表了幾百萬年沉積歷史的地層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同時,這個發現也意味著一直以來整個盆地有一個統一的沉積結構。 區別盆底扇和斜坡扇是很重要的,特別在包括了油井數據的地下背景時。相對於斜坡扇儲層,盆底扇油氣勘探地層是顯著不同的。岩石學上這種類型的差別對於油田開發的優選是很重要的。對於井下樣品,這兩種儲層砂岩的岩相通常很難區分。粒度變化特徵似乎可以模擬細微地區別這兩種深水沉積環境的沉積機制。
②新近紀珠江口盆地發生斷坳轉換之後,陸架坡折帶一直位於番禺低隆起南側—白雲凹陷北坡地區,珠江組作為該區的主力產氣層段,具有形成地層岩性圈閉的有利條件。以三維地震資料和已鑽井為基礎,結合周邊的部分二維測線,對研究區進行了層序地層劃分和沉積相分析,認為:1、古珠江流域面積廣、攜帶陸源粗碎屑物質豐富;2、多期次構造運動造成古珠江流域地表物質疏鬆活化;3、相對規模較大的海平面下降使得古珠江三角洲一直推進到陸架坡折帶附近。
上述3個因素的耦合疊加為番禺低隆起南側—白雲北坡地區發育粗碎屑沉積物提供了保障,這些沉積物在陸架坡折區所具有的特殊古地貌背景的控制下,在珠江組形成2套有利的儲蓋組合和多種類型的沉積砂體,從而為地層岩性圈閉的發育創造了有利條件。其中強制性海退體系域陸架邊緣三角洲和低位體系域斜坡扇、盆底扇形成的地層岩性圈閉最為有利,而海侵體系域和高位體系域形成地層岩性圈閉的條件相對較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