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疤堅螺

皺疤堅螺

皺疤堅螺,是腹足綱,柄眼目,堅齒螺科的一種。貝殼大型,左旋,殼質厚而堅實,呈扁圓球形。成體殼高約 35 毫米,寬約 49 毫米。分布於我國廣東(包括海南島)、廣西、湖南及上海等省市。在廣東、廣西一帶該種系優勢種類。該種可食用,亦可作家畜、家禽及魚類的飼料,在廣西等地是傳統的滋補強身藥品。另外,皺疤堅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皺疤堅螺
  • 拉丁學名:Camaena cicatricosa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Mollusca)
  • :腹足綱(Gastropoda)
  • 亞綱:肺螺亞綱(Pulmonata)
  • :柄眼目(Stylommatophora)
  • :堅齒螺科(Camaenidae)
  • :堅螺屬(Camaena)
  • :皺疤堅螺(Camaena cicatricosa)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境與習性,生境,習性,經濟意義,

形態特徵

貝殼大型,左旋,殼質厚,堅實,呈扁圓球形。有51/2個螺層,前幾個螺層增長較快,略突出,螺旋部呈拱形。體螺層上部平坦、下部膨脹,靠近殼口的體螺層周緣上有鈍的龍骨狀突起。殼面黃褐色,有多條栗色色帶,在體螺層周緣下方的一條色帶較寬,並有較粗的生長線。殼頂鈍,縫合線淺。殼口呈半月形,口緣鋒利,外折,呈白瓷色。軸緣外折,將臍孔遮蓋約一半,內唇貼覆於體螺層上,形成透明而光滑的胼胝部。臍孔寬大,呈圓形。殼高35毫米,寬49毫米。
皺疤堅螺

地理分布

國外分布主要分布於東亞、南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太平洋和美拉尼西亞群島、中美和南美洲。
國內分布:分布於我國廣東、海南島、廣西、湖南、上海等省市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也有分布。在貴州省分布於貴陽、興義等地。

生境與習性

生境

生活在山區、丘陵地帶潮濕的樹林、灌木叢、草叢中,石塊下,芭蕉叢中、石灰岩洞穴、縫隙中以及農田田埂邊。

習性

皺疤堅螺是夜出性陸棲貝類,春季及夏初活動較為頻繁,秋末及冬季活動較少,幾乎停止活動。最適宜活動的條件是:氣溫18~27℃,相對濕度92%以上。它們比其他陸棲貝類(蝸牛類)更喜歡潮濕的環境。
主要以瓜果、蔬菜、樹葉、野草等為食,對食物有選擇性,其食量與食物種類及氣候有關。
交配季節為4月至9月,以7、8、9月達最高峰。交配一般在氣溫22~27℃,相對濕度 90%以上時進行,持續 7~8小時。交配後5~36 天開始產卵,每一次產卵5~37粒,孵化期15~40天。達到性成熟約需7~8個月。休眠期一般自11月下旬後至翌年1月。
卵為圓球形,白色,有石灰質外殼。卵多產於石縫、土隙之中,或鬆軟的泥土裡。

經濟意義

在廣西、廣東一帶民眾常把此螺用火燒熟後而入藥,治療紅白痢、小兒夜尿以及作為身體虛弱者的滋補品。由於本種個體較大是一種有價值的飼養種類,肉可食用,亦可作為家畜、家禽及魚類的動物性蛋白質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