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皺波黃堇
- 學名:Corydalis crispa Prai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罌粟目 Rhoeadales
- 亞目:罌粟亞目 Papaverineae
- 科:罌粟科 Papaveraceae
- 亞科:荷包牡丹亞科 Fumarioideae
- 族:紫堇族 CORYDALEAE
- 屬:紫堇屬 Corydalis
- 組:小黃堇組 Sect. Fumarioides
- 種:皺波黃堇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不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主根長,具少數纖維狀分枝。莖直立,自基部具多數開展的分枝,上部分枝較少。基生葉數枚,通常早枯,具長柄,葉片輪廓卵形,三回三出分裂,第一回裂片頂生者具較長柄,側生者具較短柄,第二回裂片無柄,小裂片背面通常不平滑或沿背脈被小刺毛;莖生葉多數,葉柄下部者較長,向上漸短,葉片輪廓長卵形,長3.8-5厘米,三出分裂,小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長6-8毫米,其他同基生葉。
總狀花序生於莖和分枝頂端,長4-6厘米,多花密集;苞片最下部者羽狀分裂,下部者3裂,中部以上為狹倒披針形至線形全緣;花梗纖細,比苞片長。萼片鱗片狀,邊緣具缺刻;花瓣黃色,上花瓣長1-1.3厘米,花瓣片舟狀卵形,背部雞冠狀突起高1-1.5毫米,超出瓣片先端並延伸至距中部,其邊緣有時具淺波狀齒,距圓筒形,略漸狹,向上弧曲,與花瓣片近等長,下花瓣舟狀卵形,長8-9毫米,內花瓣提琴形,長7-8毫米,花瓣片倒卵形,具1側生囊,爪狹楔形,略短於花瓣片;雄蕊束長約6毫米,花葯極小,花絲披針形,蜜腺體貫穿距的3/4;子房狹橢圓形,長約2毫米,通常具粗糙的棱,胚珠少數,花柱纖細,比子房長,柱頭扁長方形,上端具4-6個具柄乳突。
蒴果圓柱形,長5-7毫米,粗約2毫米,果棱常粗糙,有1-3枚種子。種子近圓形,直徑約1.5毫米,黑色,具光澤。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100-)3500-4500(-5100)米的山坡草地、高山灌叢、高山草地或路邊石縫中。
分布範圍
廣布於中國西藏除阿里和羌塘外的廣大地區,不丹西部有分布。
主要價值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皺波黃堇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 祛濕止痛、涼血止血。
【主治】:治咽喉腫痛、乳鵝瘡、齒齦紅腫、外科疔癤癰腫、風濕痹痛、出血症、鼻衄、尿血、便血、皮膚出血等。
【性味歸經】:苦,寒。腎、膀胱、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9-15克。
【考證】:始載於《西藏植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