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質脊髓側束

皮質脊髓側束

皮質脊髓側束:

皮質脊髓側束即行於脊髓側索,位於脊髓小腦後束內側的皮質脊髓束。是大腦中最大的下行纖維束。它起始於大腦皮質中央前回和皮質旁中央小葉的前部,經內囊、中腦和腦橋降入延髓錐體,在脊髓側索內下行,直達骶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質脊髓側束
  • 外文名: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解剖結構,1、皮質脊髓束,2、皮質,3、新皮質,4、大腦皮質,5、古皮質,6、舊皮質,

解剖結構

1、皮質脊髓束

這部分交叉的纖維稱皮質脊髓側束,而沒有交叉的小部分纖維,在同側前索中下行,居前正中裂兩側,一般下行不超過胸節,這部分纖維稱皮質脊髓前束。兩束最後終止於脊髓前角運動細胞。此束主要控制骨骼肌的隨意運動。當一側的皮質脊髓束損傷時,病灶同側傷面以下肢體產生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以致出現陣攣,病理反射陽性、淺反射消失等症狀。
皮質脊髓束由中央前回(4區)的上2/3部和中央旁小葉的前部等處皮質的巨型錐體細胞和其它錐體細胞的軸突集合而成,經內囊枕部的前2/3處下行至中腦大腦腳底,占據其中3/5,然後行至腦橋基底部,分散成不規則的孤立的纖維束下行,至延髓腹側部,纖維集攏形成錐體,在錐體下端,絕大部分纖維(約70~90%)交叉,形成錐體交叉,交叉後的纖維至對側形成皮質脊髓側束,此束在下行過程中,陸續地終於脊髓各節同側的前角運動細胞。在延髓內沒有交叉的纖維進入脊髓前索內下行,於前正中裂的兩側形成皮質脊髓前束,此束逐節經脊髓白質前連合交叉到對側,終於對側前角運動細胞。皮質脊髓側束和皮質脊髓前束在前角換神經元之後,其軸突組成前根,通過脊神經,分布到軀幹和四肢的骨骼肌,管理這些肌肉的隨意運動。

2、皮質

皮質亦稱大腦皮質,大腦皮質覆蓋於大腦兩半球的灰質,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由神經元、神經纖維及神經膠質構成。人類大腦皮質上有大量的皺起,稱為回,回間的淺隙稱為溝,深而寬的溝稱為裂。溝回的面積增加了皮質的面積。大腦皮質表面分為五葉——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和邊緣葉。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在系統發生上出現較晚,稱為新皮質,邊緣葉發生較早,稱為舊皮質。大腦皮質從外到內分為六層:分子層、外顆粒層、錐體細胞層、內顆粒層、節細胞層、多型細胞層,它們由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組成,其中顆粒細胞接受感覺信號,錐體細胞傳遞運動信息。

3、新皮質

新皮質是進化程度較高級的皮質。是哺乳動物大腦皮質的大部分,在腦半球頂層,大約2~4毫米厚,分為六層。與一些高等功能如知覺、運動指令的產生、空間推理、意識及人類語言有關係。
端腦表面所覆蓋的灰質稱為大腦皮質,也即新皮質。依據進化,大腦皮質分為古皮質、舊皮質和新皮質。古皮質與舊皮質與嗅覺有關,總稱為嗅腦。在哺乳動物中,等級愈高,新皮質愈發達。古、舊皮質是三層的皮質,而新皮質則發展成為六層。由於人類新皮質的高度發達,它約占據全部皮質的96%。大腦皮質各區的厚度也不盡同,如中央前回為4.5毫米,枕葉的視區僅有1.5毫米。組成皮質各層的神經細胞的大小、形態和密度也不相同。人類胚胎7~9個月時,皮質各部皆為六層。因此,將六層型的皮質可視為基本型,成人皮質大部分保持這種類型。

4、大腦皮質

大腦皮質是一層灰質,構成大腦半球的溝和回的表層,是腦最重要的部分,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人腦皮質的體積約300立方厘米,總面積約2200平方厘米。其中,1/3露於表面,2/3位於溝壁和溝底。皮質的平均厚度為2.5毫米,中央前回最厚,約有4.5毫米,而在枕極的皮質最薄,約為1.5毫米。在大腦皮質里有兩種主要成分,一種是細胞,其中包括神經元的胞體和神經膠質;另外一種是神經纖維。

5、古皮質

古皮質是進化程度最古老的皮質。包括形成海馬和齒狀回的皮質。
古皮質屬於異源皮質,只見於海馬結構,基本由三層細胞組成。海馬結構是大腦半球皮質內側緣的部分。由於新皮質的極度發展,把此部皮質推向大腦半球的內側面。它在海馬裂和脈絡裂之間,隨顳葉的發展彎向下,再轉向前,自室間孔到側腦室下角的尖端,構成弓形灰質區,包括胼胝體上回、束狀回、齒狀回、海馬、下腳和海馬回鉤的一部分。

6、舊皮質

舊皮質是進化程度較古老的皮質。是組成嗅腦的皮質。和古皮質一起稱為邊緣皮質,又與其有密切關係的扁桃核、中隔核和丘腦下部合起來稱為大腦邊緣系統。
舊皮質包括前梨狀區和內嗅區,也屬於異源皮質,基本上也由三層細胞組成。但是,在許多區域出現亞層,形成類似同源皮質的六層,而皮質中的細胞類型則較少,如高爾基Ⅱ型細胞比新皮質相差很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