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觸控螢幕”由微軟研究院與卡內基-梅隆大學聯合研製,藉助配有微型投影儀和精密感測器的臂帶把操作界面直接投影在手臂皮膚上,讓用戶通過按壓皮膚操控電子設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膚觸控螢幕
- 開發者:微軟研究院與卡內基-梅隆大學
- 特點:高精度
- 界面:皮膚上投射操作界面
介紹,界面,特點,原理,前景,
介紹
界面
研究人員說,投影儀可在皮膚上投射操作界面,人們觸摸界面即可發出指令,感測器會感應手臂哪部分被點擊,進而執行命令。
受骨質密度、軟組織與關節過濾效應的影響,不同皮膚部位的聲學表現各異。根據這一原理,研究小組運用軟體技術給特定部位的皮膚匹配相應的聲音頻率。皮膚錄入裝置通過收集點擊不同皮膚部位產生的各種超低音,使手臂成為觸控螢幕。
這款裝置還可通過藍牙等無線技術向手機、iPod、電腦等設備傳送指令。
特點
高精度。
研究人員克里斯·哈里森、德斯奈伊·坦與丹·莫里斯已將研究成果寫成報告,提交給微軟研究院。
“皮膚是人隨身‘攜帶’之物,可人們未考慮過將它用作輸入界面,”英國《每日郵報》援引研究報告報導,“基於對身體結構的本體感知,即使不藉助眼睛,人們也能準確對身體下達命令。譬如,閉著眼睛我們同樣能做出輕彈手指、觸摸鼻端、鼓掌等動作。”
原理
臂帶上的感測器可收集兩種聲學信號:一種是橫波,即按壓皮膚產生的波紋;一種是可穿透皮膚軟組織到達骨頭的縱波。現在,聲波探測器“感知”感測器所收信號,能甄別出5個不同的皮膚部位,精確率達95.5%,套用於智慧型手機綽綽有餘。
哈里森說:“實驗室中,按鍵20次只出現大約1次錯誤,(裝置)精確度堪比 iPhone鍵盤。”
前景
研究人員介紹,藉助“皮膚觸控螢幕”,使用者可以打電話、操控音頻設備及簡單的瀏覽器、玩俄羅斯方塊等簡易遊戲。20個志願者參與系統測試後認為這一裝置操作簡便。
研究人員認定,用戶走路或跑步不會影響設備使用。
哈里森說:“這是一款尖端技術產品,我們可以預見它的前景……項目進展順利,這種(皮膚)操作界面有望5年內上市。”
哈里森認為這一產品市場前景廣闊,“舉例來說,可製成臂上音頻播放器,無需按鈕,僅用手指點擊皮膚即可。手指輕觸皮膚便能快進到下一首歌,調整音量或暫停當前歌曲播放。”
研究人員打算2010年4月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的人機互動會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