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et–Spengler反應(P-S反應),又稱Pictet–Spengler合成
β-芳基乙胺在酸性條件下與羰基化合物(如醛)縮合再環化為1,2,3,4-四氫異喹啉。
反應由瑞士化學家 Amé Pictet 和 Theodor Spengler 在1911年報導,已有將近100年的歷史,該反應仍是合成四氫異喹啉和 β-咔啉衍生物最為有效的方法,常用於異喹啉類生物鹼和藥物的合成中。[3] 醬油和番茄醬中的色氨酸與醛糖之間也存在類似的反應。
這個反應可以看作是 Mannich 反應的特殊例子,也可看作是 Bischler–Napieralski 反應的一種改進法。
反應一般需要酸催化和加熱的條件,但 1934 年 Hahn 等報導了活性較高的化合物在溫和條件下進行的 Pictet–Spengler 反應。[4] 1944 年 Sch瀀昀 等也發現高度活性的羥基取代的芳環可使 Pictet–Spengler 反應在溫和的接近生理的條件下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克特-施彭格勒反應
- 外文名:Pictet–Spengler
- 別名:P-S反應
- 發現者:Theodor Speng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