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麥0638是六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依據中國長江中下游麥區小麥生產實際情況,以揚麥9號為母本、Y18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系統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皖西麥0638株高83厘米,株型較鬆散,抗倒性一般。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分藥力中等。旗葉下彎,蠟粉重,熟相較好。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籽粒半角質。高感小麥條鏽病、高感小麥葉鏽病、高感小麥白粉病、中感小麥赤霉病、高感小麥紋枯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皖西麥0638
- 審定編號:皖麥2016023、國審麥20180009
- 作物名稱:小麥
- 申請者:六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育種者:六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品種來源:揚麥9號(母本)、Y18(父本)
選育過程,親本選擇,選育經過,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播種期,播種量,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收穫,
選育過程
親本選擇
皖西麥0638的母本揚麥9號,為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遺傳生理所選育的小麥品種;父本Y18,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遺傳生理所選育的小麥品系。
選育經過
2006年春配組揚麥9號×Y18,2007~2010年進行單株選擇,並選擇株系;2010~2011年在六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基地進行株系比較試驗;2011~2012年在六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基地進行3次重複品系比較試驗。
2014~2015年度、2015~2016年度參加國家冬小麥小麥品種試驗長江中下游組區域試驗;2016~2017年度參加國家冬小麥品種試驗長江中下游組生產試驗。
2016年12月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皖麥2016023”;2018年5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80009”。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皖西麥0638春性,全生育期198天,比對照品種揚麥20早熟1~2天。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分藥力中等。株高83厘米,株型較鬆散,抗倒性一般。旗葉下彎,蠟粉重,熟相較好。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籽粒半角質。穗數465萬穗/公頃,穗粒數37.2粒,千粒重39.8克。
- 品質分析:皖西麥0638在國家冬小麥品種試驗長江中下游組區域試驗中,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檢測,2014~2015年籽粒容重759克/升、蛋白質含量11.18%、濕麵筋含量19.2%、穩定時間1.1分鐘。2015~2016年籽粒容重773克/升、蛋白質含量12.35%,濕麵筋含量21.9%、穩定時間1.6分鐘。兩年平均籽粒容重766克/升、蛋白質含量11.76%、濕麵筋含量20.6%、穩定時間1.4分鐘。兩年及平均主要品質指標均達到國家弱筋小麥標準。
產量表現
2014~2015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試驗長江中下游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169.5千克/公頃,比對照揚麥20增產2.9%;2015~2016年度續試,平均產量6040.5千克/公頃,比對照揚麥20增產4.3%。
2016~2017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試驗長江中下游組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6660.0千克/公頃,比對照揚麥20增產5.8%。
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在壽縣作為稻茬小麥種植,平均單產分別為6115.5千克/公頃和6282.0千克/公頃。
適種區域
皖西麥0638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江蘇淮南地區、安徽淮南地區、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區、河南信陽地區種植。
栽培技術
播種期
適期早播,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南麥區適期播種範圍為10月下旬至11月初,最佳播期為10月25日~31日。
播種量
適期時機條播每畝播種量13~14千克,每畝基本苗18萬~20萬,播期推遲,播種量適當增加,每推遲三天,每畝播種量增加0.5千克;播期提前,播種量減少,每提前三天,播量減少0.5千克。
撒播15~20千克/畝。播期推遲適當增加播量,每推遲3天,每畝播量增加1千克。
田間管理
- 肥料管理
- 肥料用量:氮肥:中等基礎肥力(每畝產量350千克計算)純氮總施用量為11~12千克/畝,根據地力高低適當調整施氮量。氮磷鉀配比為N:P2O5:K2O=1:0.5:0.6。氮肥施用以基肥:追肥為7:3。磷鉀肥作為基肥一次施入,返青時進行追肥,不施拔節肥及孕穗肥。
- 基肥:秸稈全量還田,宜施尿素3.5~4.0千克/畝,45%複合肥(N:P2O5:K2O含量為15-15-15)30~35千克/畝。
- 追肥:對長勢偏弱的田塊,早施分櫱肥,宜施尿素3~5千克/畝,促進小麥生長,達到壯苗標準。於1月底~2月初返青時趁雨追施返青肥,可施追尿素3~5千克/畝。小麥孕穗後,可以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硼砂或增產素等生理活性肥料。
- 水分管理
及時清溝,保持溝溝相通,能排能灌。小麥拔節、孕穗、開花灌漿階段,遇澇應及時排澇,做到雨住田乾,出苗至返青期地下水位控制在0.8米以下,返青後地下水位控制在1米以下。
播後持續乾旱,應及時窨水,不可大水漫灌,防止爛種、悶芽。冬春出現持續乾旱,田間相對持水量低於60%時,應及時追肥及窨水抗旱。
- 凍害管理
適期播種、培育壯苗。寒潮來臨前土壤乾旱及時窨水護苗等措施防止凍害。
發生凍害後,根據凍害發生的嚴重程度增施恢復肥。小麥葉片受凍不施用恢復肥。發生莖櫱受凍應根據凍害嚴重度確定,如發生10%以下的莖櫱凍死正常群體不需補救,發生10%~30%的莖櫱凍死需施尿素4~5千克/畝。追施恢復肥應配合灌越冬水或拔節水進行。
病蟲草害防治
適時搞好化除,清除溝渠路邊雜草,以控制雜草滋生危害和破壞病蟲滋生場所,壓低病蟲草發生基數,下年合理輪作換茬;加強赤霉病的防治,麥田見花第一次防治小麥赤霉病,5~7天以後再次防治一次,第二次防治應選用與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品種,以延緩抗藥性產生,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真菌毒素污染;根據病蟲測報及時做好白粉病、紋枯病、條鏽病、葉鏽病及蚜蟲等防治。化學防治應符合中國國家標準《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的規定。
收穫
人工收割的適宜收穫期為蠟熟期,機械直接收割(聯合收割脫粒)的適宜收穫期為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弱筋小麥收割後單獨脫粒、整淨、曬乾,不應與中筋、強筋小麥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