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稻99是通過人工有性雜交,經7代自交,系統選育而成的常規水稻品種。適宜在安徽中稻區和湖南、湖北等長江中下游省(區)的一季中稻區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皖稻99
- 種類:常規水稻品種
- 生產方式:人工有性雜交
- 套用範圍:安徽中稻區和湖南、湖北等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品種來源,
形態特徵
植物學特徵:株高115-121厘米,平均株高118.5厘米,穗長24厘米左右,每穗總粒數140—150粒,每穗實粒數120—130粒,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7—28克。莖稈粗壯,株型緊湊,劍葉較挺直,生長清秀,分櫱力中等偏弱,後期轉色好,落粒性適中。
生物學特性:在安徽作一季中秈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較汕優63長約2—3天。畝有效穗16—17萬,分櫱成穗率70%—80%。高抗白葉枯病(1級),中抗稻瘟病(3級)。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12項米質指標中7項符合部頒優質秈米一級規定,4項符合部頒優質秈米二級規定。
分布範圍
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種植。
主要價值
水稻增產:2000—2001年參加安徽省中秈優質米組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28.2公斤和526.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分別增產0.36%和減產7.23%,增減產均不顯著。2002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6.9公斤,比汕優63增產0.26%。2000年省農科院科研處組織有關專家對潁上縣江店孜鎮萬畝“綠稻24”示範現場進行測產驗收,對中等代表性田塊現場測產,理論畝產566.9公斤。綠稻24具有生育期適中,米質優、高產穩產的特點,再加上其稻米加工品質和外觀品質好,因而深受種植戶、糧食加工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青睞。該成果轉化後將會成為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水稻優質化生產品種結構調整的首選品種之一,並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也會有良好表現。據不完全統計,近4年來綠稻24在安徽省的種植面積累計逾100萬畝,發展勢頭強勁。據在合肥市糧貿自由市場調查,綠稻24商品米的價格一般情況下比普通中秈米的價格每公斤高出0.2元以上,而且是暢銷貨。
栽培技術
大田畝用種量3.0公斤,濕潤育秧,秧田畝播種量15公斤,旱育秧秧田畝播量30公斤。適宜秧齡35天左右。大田栽插密度4×5寸或4×6寸,畝栽2.5—3.0萬穴,每穴栽2—3粒種子苗。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參照優質常規中秈的栽培管理方法進行。
品種來源
雜交親本組合為:揚稻4號×中秈2490。2003年1月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