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據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修無量殿碑記》載:“
塗山無量殿者,創自前明,對峙禹巔……”。與道教官觀禹王宮並峙於霄漢間,是
塗山之巔的一顆璀璨明珠。 靈岩寺在
淮河流域的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也是文人墨客登臨懷古,飽覽
塗山、淮河壯麗風光的好去處。據嘉慶<懷遠縣誌》云:“靈岩寺,亦無量殿,在塗山東頂,危巒聳翠,喬柯振碧,右覽濠濮,左匯渦淮,高深之美匹於禹廟矣。”
寺廟面貌
靈岩寺坐北面南,前後三進。第一進山門,第二進靈官殿,供奉護法神,第三進為主殿無量殿,供奉無量天尊。因歲月更替,風雨剝蝕,天災人禍,靈岩寺屢修屢毀。至清代,“僅有蒲團之地”。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住持僧人慧適“辛苦托缽”,募化重修,增其舊制,規模空前。“層軒高閣,能容寶座三千”,廟貌煥然一新。 清同治年間,因自然災害香客遊人稀少,靈岩寺眾僧相繼離去到
九華山修行,廟宇交給禹王宮管理。20世紀50年代,禹王宮廟產充公,道士離去,靈岩寺成為無人住持的空寺,殿堂房屋被人拆除毀壞,淮上名剎惟剩一片廢墟。2000年以來,先後有
九華山等地僧人前來實地查看靈岩寺舊址,商討謀劃重建靈岩寺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