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2010 年1月6日皋蘭縣政府發布的通知條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皋蘭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Gaolan county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n 2010
- 類別:工作報告
- 地點:皋蘭縣
簡介,內容,
簡介
━━2010 年1月6日在皋蘭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縣 長 宗滿德
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〇〇九年政府工作的回顧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下,縣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緊緊圍繞“三大主題”和“五大戰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搶抓機遇,應對挑戰,破解難題,共克時艱,強力推進城郊經濟、城市農業、城鄉一體化,高度關注民生民利,千方百計增加財政稅收,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六屆三次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縣域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
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面對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全縣上下積極應對,縣域經濟在困境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實現了四個突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億元,增長12.7%,一、二、三產業比例調整為17.2∶55.4∶27.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億元,增長30.1%。地區性財政收入完成22702萬元,增長11.8%;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191萬元,增長18.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6452元,增長12.3%。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增長15.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51億元,增長16.2%。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突破30億元,城鎮居民儲蓄達到18億元。
農業產業化紮實推進,農村經濟取得新成效。進一步明確農業發展定位,最佳化產業布局,調整種植結構,整合支持300多萬元,著力推進出口創匯蔬菜、設施西甜瓜、旱砂西甜瓜、紅砂洋芋、優質林果等5個萬畝標準化示範基地和千畝高新設施農業綜合示範園區建設,確定標準化示範核心區12個,新增設施農業面積2320畝,累計達到2.1萬畝。建立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與甘肅省農科院簽訂並落實《農業科技合作協定》,聘用農民技術員70名,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扶持壯大龍頭企業,落實訂單農業面積11萬畝。新建養殖小區10個,畜禽存欄達到57.3萬頭(只)。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投資3440萬元的西電大型泵站改造一期工程進展順利。籌資147萬元,新建塘壩5座。投資746萬元的2008年扶貧開發項目全面完成,投資830萬元的2009年扶貧開發項目順利實施。投資2948萬元,完成白井子川2900畝土地開發復墾和水阜2337畝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農業綜合開發和基本口糧田項目順利實施。建成4個鄉鎮標準化獸醫站。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紮實推進,新建沼氣池2770個,累計達8170個。縣城東西兩山綠化、大砂溝造林、農田防護林網等重點綠化工程有序推進。電力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完成36千伏六合送變電工程和崖川變電站增容改造工程。
園區建設強力推進,工業和非公經濟取得新進展。強力推進北龍口物流經濟園區、三川口工業經濟園區、什川生態旅遊經濟園區建設,研究制定了總體規劃和建設方案。與武漢大陸橋開發有限公司簽定了投資20億元的北龍口物流經濟園區開發協定,投資1100萬元的排洪道建設完成土建工程。投資5551萬元的三川口工業經濟園區主幹道工程完成路基和管網敷設。投資1100萬元完成三川口供水擴容工程。編制完成三川口商業一條街開發規劃。什川生態旅遊經濟園區完成環梨園道路和水繞梨園一期工程,農家樂經營行為不斷規範,園區整體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成功舉辦第七屆“蘭州·什川之春”旅遊節,榮獲隴原唯一“中國縣域節慶最具潛力獎”,什川鎮榮獲“蘭州最美麗鄉村”稱號。深入開展“服務企業年”活動,協調金融部門為11家企業落實貸款1.45億元,為29家企業爭取專項扶持資金2149萬元。籌措資金1942萬元,順利推進8家國有企業改革。基本完成糧食企業主體改革。協調幫助“兩廠”破產重組,落實改制資金4.48億元。節能減排措施全面落實,關閉落後產能企業4家,規模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8%。完成工業增加值9.56億元,增長15.0%;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6億元,增長16.8%。全力構築縣城商貿物流服務業框架,成功引進武漢商貿城並投入營業,開工建設皋蘭購物廣場。進一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5.78億元,增長10.7%。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9.75億元,增長21.0%。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大力實施“項目立縣”戰略,制定並落實33條優惠政策,成立企業家協會,建立商會招商平台,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了重大突破。簽約引進項目31個,契約引資35.6億元,到位資金6.63億元,增長21.0%。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1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個。PE管材、60萬噸石灰生產、純棉布織造等8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產。爭取並實施各類政策性項目65項,到位資金3.81億元,增長54.2%。
財政稅收實現快速增長。通過積極爭取,我縣被列為省財政直管縣。財稅部門面對金融危機影響,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千方百計促進稅收增長,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加強。發改等部門認真研究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想方設法多渠道爭取各類專項資金3.65億元,促進了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全面清理異地註冊納稅企業,增加稅收826萬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國有資產監管,資金運行效益明顯提高。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城鄉面貌得到新提升。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編制了《城鄉一體化2009年~2011年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總體方案》和《對接蘭白都市經濟圈發展工作總體方案》。認真落實《2009年推進城鄉一體化實施方案》,推進10個方面規劃和10個方面制度建設。縣城二版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順利實施。搭建融資平台,融集建設資金1億元。推進縣城“東擴南展”,投資5525萬元的縣城南部開發二期工程順利推進,投資4200萬元的三期工程全面啟動。推動小街巷改造,蘭泉路、中心路細油罩面全面完成。投資991萬元,建成城區生活垃圾處理場並投入使用。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城鄉面貌顯著改觀。大力推進縣城房地產開發,投資2.96億元的國芳·國際金色花園、天添庭院、三匯沁園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忠和小城鎮重點推進北龍口物流經濟園區建設前期工作,西岔、什川小城鎮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城鎮聚集功能不斷增強,城鎮化率達到33%。整合資金2240萬元,推進中堡、文山、蔡河、老鸛、燕兒坪、四墩等6個新農村試點示範村建設,落實以“培育新產業、建設新村莊、培養新農民”為重點的各項任務,農村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民生問題解決有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和惠民政策,及時足額發放糧食、農資、農機、石油、“家電下鄉”等各類補貼資金1239萬元。發放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金2335萬元。為226名村幹部辦理養老保險。城鄉低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為5702戶發放低保金1599萬元。為城鄉困難民眾發放大病醫療救助金280萬元。鄉村道路建設不斷加快,完成皋營公路改造30.6公里。皋什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建成通村水泥道路40條183.9公里,超額完成103.9公里,提前實現了“村村通”目標。投資1820萬元,建成水阜川、中川、黑石川、什川安全飲水工程,有效解決了3.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順利推進總投資6354萬元的皋蘭四中遷建等14項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改擴建農村寄宿制學校10所,撤併農村學校20所。全面推進總投資2924萬元的縣醫院門診綜合大樓等17項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序推進,參合率達到92.5%。制定並落實《行政事業幹部職工健康體檢實施辦法》。建成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210套,完成3939戶農村危舊房屋改造。投資1398萬元,易地搬遷澇池、高山等村農戶284戶。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公開選拔204名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開發公益性崗位215個,安置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9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3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2.5萬人次,創勞務收入1.8億元。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社會各項事業凸顯新亮點。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認真執行人大決議、決定。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報工作。積極支持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實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縣規劃。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進村務政務公開。全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實驗縣工作有序推進。積極推進“平安皋蘭”建設,建成市級平安鄉鎮2個。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建成縣委縣政府信訪接待中心,健全信訪工作機制,解決了一批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信訪工作呈現“四下降一穩定”的良好態勢,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科普工作成效明顯,西岔高原夏菜科普示範基地列入國家“科普惠農興村計畫”300強。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建成縣圖書館、檔案館綜合大樓和3個鄉鎮文化站。新建太平鼓保護基地和38個農家書屋。完成28個村和3個社區“一村一品”民眾文化精品工程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參加全市第六屆運動會,爭得金牌28枚。計生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建成縣計生服務站綜合樓,農村計生率為95.57%,人口自增率為4.41‰。
機制體制不斷創新,政府工作呈現新局面。落實“規範有序、務實創新”的工作要求,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各項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成立重大項目建設等9個議事協調機構,建立並落實政府工作規則、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暫行辦法、政府議事規則和以“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政務公開制、村務公開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諮詢投訴制、責任追究制、績效考核制”等10項剛性制度為主的37項規章制度。制定並落實26項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實行重點工作月度推進和重點項目例會制度。聘請政府常年法律顧問,不斷規範行政行為,提高行政執行力和行政效能。樹立“選擇基層就是選擇服務”的工作理念,深入開展“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公眾”活動。落實城鄉建設規劃和國土資源協管員制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公路管護、獸醫管理、種子管理、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出版發行《皋蘭縣誌(1991—2005)》。完成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和經濟普查工作。縣十六屆三次人代會確定的十件實事全面完成和實施。
審計、監察、統計、質監、武裝、工商、金融、氣象、人防、地震、民族宗教、法制、檔案、殘聯、菸草、保險、郵政、通訊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經過一年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只有堅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發展要求,明確發展方向,最佳化發展布局,突出發展重點,打破常規地工作,才能促進縣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只有堅持統籌謀劃、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工作原則,協調一致,形成合力,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才能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大發展、快發展;只有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工作機制、工作制度、工作方法,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科學發展;只有擲地有聲地抓落實,腳踏實地地乾實事,強力推進各項工作,才能順利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既定目標和任務,不辜負全縣人民的期盼。
各位代表,2009年,全縣上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共同謀發展,齊心辦實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團結一致、迎難而上、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表示衷心地感謝!
一年來的成績令人鼓舞,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資源貧縣、農業小縣、財政窮縣、經濟弱縣的基本縣情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當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仍處於“231”的落後狀態。三次產業內部結構也不合理,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二是工業經濟不強,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產出的企業仍占主導地位,高科技、高附加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核心企業和優勢產品少;工業園區支撐作用尚未顯現,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能力不足。三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傳統農業比重仍然較大,特色產業規模小、品位低,產業鏈條短而弱。農民增收渠道單一,收入增長緩慢,農村經濟發展內動力不足。四是服務業發展較慢,城鄉市場體系尚不完善。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規模小、檔次低,信息、諮詢、旅遊、房地產等新興業態剛剛起步,現代物流、配送尚處於培育發展階段,商貿流通基本框架還沒有形成。五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難以適應經濟社會大發展的需要,統籌城鄉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六是財政收入雖有較大增幅,但稅源嚴重不足,結構單一,剛性支出增加,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仍處於基本保工資、保運轉的層面上。七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依法行政機制不夠健全,執行力不強的問題普遍存在,統籌解決重點問題、突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〇一〇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實現本屆政府工作奮鬥目標的關鍵一年,我們面臨很多機遇和有利因素。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我們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注入了強大動力。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和構建蘭白都市經濟圈,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蘭北新區和把我縣列為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縣,為我們加快互融對接,推動快速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我縣地處蘭州、白銀、中川空港三角輻射中心地帶,是構建蘭白都市經濟圈不可替代的關聯帶和支撐點,是蘭北新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區位、土地和交通關聯優勢。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布局更加合理,發展重點更加突出,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經濟實力不斷壯大,人民生活得到不斷改善,為我們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全縣上下謀求發展、擺脫落後的願望和改革開放的意識不斷增強,為我們加快發展積聚了強大的內在動力。同時,我們也應該正視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正視周邊縣區加快發展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審視縣情,牢固樹立只有超常規工作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理念,更好地審時度勢,把握大局,順勢而進,強力推動,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不斷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紮實的工作,奮發有為,創業實幹,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和縣委十二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縣政府提出了2010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總體要求,以城鄉一體化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三大主題”和“五大戰略”,大膽解放思想,搶抓發展機遇,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工作機制,著力促增長、調結構、增民生,突出經濟園區、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民生民利五項重點,努力培育忠和—水阜—石洞產業帶,打造城市農業生產加工配送基地和新型工業基地,強力推進城郊經濟、城市農業、城鄉一體化,逐步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學的蘭州現代衛星城,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奮鬥目標:圍繞三項任務,實現八個增長,控制三項指標,辦成十件實事。
三項任務:
1、促增長。這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把國家巨觀調控政策與皋蘭實際結合起來,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千方百計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用超常規的工作推動跨越式發展。
2、調結構。這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一、二、三產業比例由17.2∶55.4∶27.4調整到16.3∶56.8∶27.9。糧經比例由50∶50調整到48∶52。推進工業經濟由“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低能耗 ”轉變,三產服務業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服務業轉變,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3、增民生。這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努力解決行路、吃水、上學、就醫、住房、就業等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使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實現八個增長: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
地區性財政收入增長16%;
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6%;
城鎮人口增加5000人以上,城鎮化率達到38%。
控制三項指標:
城鎮失業登記率控制在3.5%以內;
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以內;
萬元GDP能耗下降3%。
辦成十件實事:
1、建設17條80公里農村公路。完成鹽場堡—什川和牛皮峴—謝家溝公路改造。
2、推進西電大型泵站改造。新建5座調蓄塘壩。完成西岔上五村、忠和崖川村安全飲水工程。
3、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完成皋蘭四中整體遷建。新建5所寄宿制國小。
4、建成縣醫院門診綜合大樓。新建10所標準化村衛生所。
5、啟動建設皋蘭文化體育館。
6、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實施2500戶以上農村危舊房改造。
7、實施縣城舊城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
8、建設縣城東環路2座便民橋。
9、建設500戶“一池三改”沼氣示範戶、10個沼氣服務網點和4所生態校園。
10、建設皋蘭縣都市農產品配送中心。
為了確保完成以上目標任務,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切實加快產業化步伐,著力構築城市農業發展新格局
按照“服務城市、發展農村、提升農業、富裕農民”的要求,突出重點,強化引導,最佳化布局,培育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打造城市農業生產加工配送基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最佳化調整農業結構,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按照“標準、綠色、安全、高效”的要求,著力推進出口創匯蔬菜、設施西甜瓜、旱砂西甜瓜、紅砂洋芋、優質林果等5個萬畝標準化示範基地和西電園區、什川泥灣河口、水阜川3個千畝高新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新增設施農業3000畝,累計達到2.4萬畝。投資300萬元,建成5000平方米的智慧型化溫室。新建養殖小區10個,發展規模養殖戶50戶,畜禽養殖達到150萬頭(只)。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要求,大力發展名優特經濟林,新增核桃5000畝。健全完善農產品購銷體系,組建龍頭企業集團,建設都市農產品配送中心和農資配送中心。落實糧食、農資、石油補貼等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力爭2010年農業增加值達到3.9億元,增長7%。
完善農業服務體系,提高科技套用水平。健全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搭建集產前、產中、產後為一體的信息服務平台。新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10個,經紀人隊伍發展到200個。健全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落實《農業科技合作協定》,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專家大院作用,壯大農民技術員隊伍,促進農技服務隊伍多元化。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實現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按照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合作”的新型農民要求,培訓農民1.5萬人次以上。提高兩個育苗中心科技含量,帶動建立科技示範點20個。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套用力度,試驗示範新品種50個以上,推廣新技術10項以上。推廣優質小麥、玉米良種12萬畝,建設旱作農業示範基地2萬畝。健全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全面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推進標準化生產,無公害基地面積達到23萬畝。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完成西電大型泵站年度改造任務。加快調蓄設施建設,新建塘壩5座。抓好中低產田改造和基本口糧田建設。加大農村能源建設力度,完成500戶“一池三改”沼氣示範戶和10個服務網點建設。實施恆大豬場大型沼氣項目,建成沼氣站1個。抓好5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重點推進縣城周邊、水羅公路、皋營公路綠化和引大灌區林網、三北四期防護林工程,啟動實施白蘭高速公路縣城出口風景線綠化工程,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重點地推進以土地流轉為主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二、強力推進經濟園區建設,全面提高城郊經濟發展水平
堅持把經濟園區建設作為發展城郊經濟的基本內容和重要平台,培育忠和—水阜—石洞產業帶,打造新型工業基地,構建蘭州白銀區域現代物流服務中心,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推進三川口工業園區建設,打造新型工業基地。按照“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要求,承接輻射,帶動發展,積極參與產業分工,吸引更多項目入駐園區,培育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核心企業和優勢產業。落實《三川口工業園區建設規劃綱要》,成立園區管理機構,理順管理體制,編制完成控制性規劃。推進園區土地儲備開發,抓好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園區市政道路,建設三川口商業一條街。改造提升現有工業企業,支持興元鋼鐵、錦鑫鐵合金等主導企業做大做強。嚴格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引進清潔環保和節能型企業,實施鴻豐電石、銳馳鐵合金、臣大焦化、萬達熱力公司等11項重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支持金剛輪胎加快建設。為“前進、勝利”兩廠改製做好協調服務。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引導中小企業提高質量和效益,工業增加值達到11億元,增長15%。非公經濟增加值達到11.7億元,增長20%。
推進北龍口物流經濟園區建設,構建區域現代商貿物流服務中心。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市場導向、企業運作”和土地治理開發、現代物流、現代倉儲、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五位一體”的要求,加快土地治理、道路、供水、排洪等基礎工程建設。啟動二手車市場建設,完成排洪排污一期工程。以北龍口為龍頭,沿國道109線,培育忠和—水阜—石洞產業帶。著力構築城市商貿框架,建設縣城商業步行街、信合大廈等重點工程。引進品牌經營企業,建成皋蘭購物廣場,提升縣城商貿服務水平。培育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諮詢和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完善城鄉市場體系,建成三川口肉菜市場和糧油批發市場。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改造提升30個農家店。爭取成立蘭州銀行分支機構,積極創立村鎮銀行。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6.7億元,增長16%。
推進什川生態旅遊經濟園區建設,打造黃河文化旅遊精品景區。按照“保護、開發、豐富、提升”的原則和“一河兩翼”的布局,充分發揮萬畝梨園、高峽平湖、設施農業三大獨特優勢,深入挖掘什川“生態古鎮、百年梨園”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突出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文化設施三項重點,精心打造集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生態文化、生態保護、生態開發為一體的“梨韻水鄉、綠色家園”。完成什川生態古鎮保護開發控制規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完成皋什和鹽什公路改擴建工程,啟動建設水繞梨園二期工程。千方百計引進旅遊開發項目,加快金洲頤和園、文鑫生態園建設。突出梨花主題,注入文化靈魂,啟動實施梨花廣場、梨花路、梨花橋、梨花詩石刻和皋蘭民俗博物館、什川生態博物館建設。進一步創新節會主題和運作方式,舉辦第八屆“蘭州·什川之春”旅遊節。加快開發中心地質公園、石洞寺宗教文化等旅遊資源。完成旅遊收入2200萬元,增長13%。
推進九合和中川經濟園區建設,打造縣域經濟新的增長地帶。積極謀劃,編制九合新型工業經濟園區、中川循環經濟園區建設規劃綱要和控制性規劃。依託安寧新區、西固石化城,著手開發土地,發展精細化工、特色化工、新型化工產業,打造以化工和建材為主的九合新型工業經濟園區。對接中川衛星城,積極爭取蘭州至中川空港快速通道建設項目,啟動土地開發,打造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型產業為主的中川循環經濟園區,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培育縣域經濟新的增長地帶。
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充分發揮企業家協會和商會招商平台的紐帶作用,進一步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引進一批投資額大、關聯度高、附加值高、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力爭引進項目25個以上,其中千萬元項目10個以上,到位資金5億元以上。強化協調服務,支持罐裝飲料、希望種禽、昌盛植物油等重點項目建設,促進項目早投產、早見效。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爭取政策性項目50個以上,到位資金2億元以上。
高度重視財源建設,確保財政稅收穩步增長。鞏固現有基礎稅源,大力培育現代物流、房地產等新型財源,形成財政增收新的支撐點。繼續貫徹“強化征管、堵塞漏洞、清繳欠稅、應收盡收”的方針,完善綜合治稅體系,形成共同協稅護稅的工作機制。堅持生財、聚財、理財與節流並重,綜合運用各項財政政策和措施,強化公共財政職能,提高財政運行能力。多渠道爭取專項資金和各類補助資金2.5億元以上,努力增加縣級可用財力。深化非稅收入征管,實現非稅收入1320萬元以上。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原則和“一主四副若干箇中心村”的發展布局,加快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步伐,推進城鄉一體化。
全面實施區域對接,提高開放開發水平。發揮皋蘭獨特的區位、交通和土地資源優勢,順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全面落實規劃布局、產業和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經濟社會管理、市場體系等城鄉一體化任務。實施思想觀念、機制體制、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區域優勢、項目工程、市場體系、技術人才、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對接,積極構建蘭白都市經濟圈的支撐點,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加快與周邊區域對接,在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的區域實現率先對接、率先突破、率先發展,爭取“四個納入”:將什川鎮整體納入蘭州四版規劃,把什川生態旅遊業置於黃河文化的大背景和蘭白都市經濟圈發展的長遠需求上來謀劃、定位、布局、發展;將忠和鎮南部地區納入蘭州四版規劃,打造率先對接蘭州中心城市的首選地和現代商貿物流業龍頭;將西岔鎮西北部地區納入中川空港園區規劃,構建蘭北新區建設重要的可利用空間;將中心鄉南部地區納入蘭州四版規劃和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對接安寧新區和西固石化城的重要產業延伸地帶,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開發新格局。
打造縣城建設亮點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按照“構築框架、完善功能、改善環境、提升品位”的要求,逐步建設園林縣城、雙擁縣城、文化縣城、文明縣城。大膽創新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運作方式市場化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積極籌備開發資金,推進縣城“東擴南展”,完成中心路南延工程,實施東環路南延工程,啟動四期路網建設。依法合理地推進城中村改造,投資2758萬元建設安置樓160套。加快建設火車站住宅小區、國芳·國際金色花園、天添庭院、三匯沁園、電力小區等43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建設仿古文化街、東湖度假村和東環路2座便民橋。啟動建設縣城污水處理廠,完成城區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新建2座星級衛生廁所。堅持建管並重、標本兼治的原則,創新管理機制,探索平面城市立體化管理和數位化管理新模式,加強以交通、衛生、商貿、文化、治安、市容市貌治理為重點的綜合整治,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大縣城東西兩山綠化力度,新增綠化面積1000畝。全面加強住宅小區和縣城廣場、三川口道路、中心路等主要街區的綠化、亮化、美化,營造乾淨、衛生、守法、文明的宜居環境。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適度超前的原則,完成縣城南區控制性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啟動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建設。
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增強聚集輻射功能。按照“誰開發、誰投資、誰使用、誰受益”的原則,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開發儲備土地2000畝,有效破解城鎮建設資金短缺的難題。推進西岔工貿結合型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不斷增強輻射帶動功能。精心打造什川生態旅遊型小城鎮,完成鎮區環鎮道路工程。加強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項目。以北龍口物流經濟園區開發建設為重點,推動忠和商貿物流型小城鎮建設。加快中心、黑石川撤鄉建鎮步伐,制定小城鎮發展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化水平。啟動投資3500萬元的5個35KV送變電改造工程。繼續實施水阜澇池、中心高山、什川接管亭、忠和鹽池等地質災害易地搬遷項目。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改善農村面貌。根據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和“五新一好”的要求,按照“先近後遠、先易後難、先城後鄉、先川後山”的原則,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現代農業為支撐,以改善基礎設施為重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連點成片、聯片成勢。鞏固提高歷年試點示範村建設成果,抓好新列市級試點示範村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建設新農村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從2010年開始,縣政府每年給每個村籌措支持10萬元,以鄉鎮為單位統籌使用,逐步解決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大職能和項目資金整合力度,認真落實扶持政策,充分調動農民民眾的積極性,努力在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建設新村莊、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堅持環境綜合整治,建立長效機制,建設美好家園。
四、高度關注民生民利,努力構建和諧皋蘭
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解決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首要任務,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要求,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著力解決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加快鄉村道路建設步伐,投資2400萬元,拓建改造農村公路17條80公里。投資98萬元,改建牛謝公路。爭取紅圈溝加油站至三川口公路早日立項。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三級管護體系,提高道路管護水平。完成投資1000萬元的西岔上五村、忠和崖川村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有效解決1.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實現全縣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最佳化學校布局,強化教學精細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探索聯校辦學和城鄉教師輪崗交流機制,最佳化教師隊伍。加快以多媒體為重點的現代化教育裝備建設,提升整體辦學水平。加強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建成黑石中學等3所學校教學樓和公寓樓,新建5所寄宿制學校。完成皋蘭四中整體遷建。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縣醫院門診綜合大樓和什川鎮中心衛生院住院樓,新建10個標準化村衛生所。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城鄉醫療體系,增強應對處置突發疫情和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成50套廉租住房建設,實施2500戶以上農村危舊房改造。統籌做好就業工作,開發公益性崗位100個以上,新增就業崗位500個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轉移農村勞動力2.8萬人次,創勞務收入2.0億元。
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實施“一村一品”民眾文化創建工程,豐富和發展以太平鼓、蘭州鼓子和秦腔為主的地方文化。推進農家書屋建設,覆蓋面達到100%。啟動建設縣文化體育館。深入開展軍民共建活動,提高雙擁工作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堅持向縣人大常委會報告和向縣政協常委會定期通報工作制度,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加強與各民主黨派的聯繫溝通。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縣目標任務。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組織完成村委會和社區居委會換屆工作,提高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水平。
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按照“五個確保”的要求,不斷完善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為主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逐步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範化建設,探索建立農村大病救助與新農合相銜接的制度。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捐助和幫扶活動。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切實落實各項獎懲辦法,提高服務水平。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加快廣電事業發展步伐,新發展數位電視用戶500戶。重視老齡和殘疾人工作。切實保障婦女兒童權益。啟動實施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平安皋蘭”建設,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禁毒鬥爭,營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建成縣看守所和消防大樓。重視民眾來信來訪,落實三級信訪責任制度,切實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工作機制,認真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加強勞動保障監察,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
五、以提高行政效能為目標,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須把政府自身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始終堅持“規範有序、務實創新”的要求,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敢於打破一切陳規陋習,善於衝破一切影響和制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障礙,切實增強謀劃發展、統籌發展、最佳化發展、推動發展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民眾工作、維護穩定的能力。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更加符合實際的工作思路,更加合理的工作布局,更加靈活的工作機制,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轉變職能,依法行政。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繼續深入開展“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公眾”活動,努力為基層、企業、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繼續嚴格落實以10項剛性制度為主的各項制度,不斷規範行政行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精心編制“十二五”規劃。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設,提高行政效能。
勤政廉潔,執政為民。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廣大人民民眾的生老病死、安居樂業、富足安寧、幸福愉快始終放在心上,真誠傾聽民眾呼聲,真實反映民眾願望,真情關心民眾疾苦,盡心盡力多辦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以解決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強化審計監督和制度約束,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效能政府。
注重實效,真抓實幹。不斷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堅持鼓實勁、乾實事、求實效、創實績,不做虛功,不圖虛名,不講虛話。堅持少開會、開短會。多研究問題,多深入基層,雷厲風行地推進工作,擲地有聲地落實工作。大力整頓機關作風,強化公僕意識、責任意識,把各方面力量集中到議大事、抓要事、乾實事上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化解各種消極因素,凝心聚力,共謀事業,推動皋蘭經濟社會大發展、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孕育著新的事業和新的希望。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務實創新,勵精圖治,眾志成城抓發展,埋頭苦幹搞建設,共克時艱求突破,齊心協力促和諧,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