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坨風景區

皇姑坨風景區

皇姑坨旅遊風景區位於著名的磨盤柿產地房山區張坊鎮大峪溝村的東山腰中,與佛教聖地雲居寺同屬一個山脈,因唐玄宗第十八妹曾在此修行而得名。 風景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景點內蘆葦園非常壯觀,樹木茂盛,雙龍泉泉水清澈,還有唐代摩崖石刻、古石臼、吹風石、亂石灘等多處景觀。皇姑坨是中外廣大遊客觀光、考古、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皇姑坨風景區
  • 地理位置:北京市
  • 氣候類型:北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雙龍泉
名字來源,皇姑寺,摩崖石刻,雙龍泉,蘆葦園,

名字來源

清朝初期,有一個很小的村子。相傳在老汗王努爾哈赤占領瀋陽後,打獵來到此村,村女黃桂被老汗王收認為干女兒,死後葬在村子裡。於是,此村便叫黃桂屯,一直到清朝末年,黃桂屯屬於瀋陽縣的一個自然村屯。清朝末年,日本帝國主義為發動“日俄戰爭”,建立了一條窄軌鐵路。從新民車站到日本站(現在的瀋陽南站)運輸軍用物資。鐵道將皇姑坨一分為二。
鐵道南叫大皇姑坨,鐵道北叫小皇姑坨。公元1906年,清政府將這段鐵路權買回。1907年,京奉鐵路從新民通到現在的皇姑屯,當時名字叫京奉鐵路終點,後來又將終點站向城裡延伸,京奉終點更名為奉天總站。皇姑坨車站當時改叫皇姑墳車站,後又恢復為皇姑坨車站。清朝末期到中華民國初,當時的瀋陽市除瀋河、和平兩區有建築外,其餘地方幾乎都是菜園子、荒地、水泡、亂石崗,而皇姑屯由於鐵路的開通,又是終點,所以經濟比較發達。
皇姑坨商會坐落在現天山路三段,商會所屬的商號、貨棧、藥房等有30多家。飯莊、油坊表店、銀匠鋪、刻字社、照相館、郵局等多處。山竽(音)棧是張作霖的買賣,解放後改為“天山路第一國小”。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教育的發展,當時皇姑屯的國小,都是瀋陽市皇姑地區較早的學校,規模也較大。皇姑坨商會國小建於1904年,校董事長皇姑坨商會會長、裕同貨棧老闆孟樹增,此人錄近了《滿州名人詞典》;皇姑坨扶輪國小建於1913年,是京奉鐵路局為皇姑坨和皇姑坨修車廠的子女們創辦的公辦學校;皇姑坨普育國小,是一位姓王的老私塾先生辦的學堂,影響較大,現在仍有以普育學校名字命名的胡同叫普育里。皇姑坨還有“皇姑墳”、“積善寺”等,每年4月18日和逢五、逢十都有廟會
1966年將皇姑區改名為紅衛區,1973年又恢復“皇姑坨”。稱謂至今。

皇姑寺

皇姑寺在中國屈指可數。明王應遴王驥德、梁稷,清王士禎王鴻緒、宋犖等文人墨客均有吟誦皇姑寺詩作。其中清人查嗣溧所作皇姑寺詩耐人尋味:“皇姑賜號太無名,誰藉尼僧諫北征。留與兩宮添玉葉,免教天子作諸甥。” 銅鐘號稱“擎天柱”四大天王最傳神。清康熙年間,皇姑寺毀於大火。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二月再建寺院,康熙五十八年正月落成。康熙帝賜名“顯應寺”,寺額“敕建顯應寺”,為康熙御筆。顯應寺坐北朝南,建有四進院落。第一進院正殿為天王殿。天王殿硬山正脊,懸“顯應寺”三字額,系康熙御筆。天王殿兩廂塑四大天王神像,面目傳神,勇猛有威。天王殿居中供奉彌勒佛,笑容可掬,親切感人;彌勒佛壁後有雙手捧降妖杵韋馱神像。
皇姑寺皇姑寺
出天王殿,東西各有鐘樓一座。鐘樓中各有一口銅鐘,一口是明朝慈壽皇太后於嘉靖十二年(1533年),將天順六年(1462年)所鑄銅鐘重新翻鑄而成,號稱“擎天柱”;另一口銅鐘系萬曆元年(1573年),萬曆帝之母慈聖皇太后率信徒千餘人捐贈。兩口銅鐘形制、尺寸大體相同。現在天王殿已經無存,大鐘被存在了大鐘寺。
舊時,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是皇姑寺廟會之期。初一開山門,初八“佛誕日”是佛祖釋迦牟尼誕辰,初一至初八,來自通州、三河、香河、安次、武清、寶坻、薊縣、寧河等京東八縣的香客,紛紛到呂祖殿焚香禮拜,邊拜邊喚“呂菩薩”,大殿里香菸裊裊,呼聲不斷。再加上逛廟會的、賣吃食的、撂地攤賣藝的,每天廟會上有數千人。
初九以後,廟會人流逐漸稀疏。四月十五關山門。到皇姑寺進香的除善男信女外,還有高蹺會、少林會等民間花會。引人注目的是高蹺會,皇姑寺山門前是金溝河故道,進山門要上高台階,只見高蹺會足蹬三尺多高的高蹺隨著鑼鼓點上高台階,如履平地,令人叫絕。

摩崖石刻

徐自強、吳夢麟在他們的新著《古代石刻通論》中認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個類別。所謂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記事的石刻。”字型包括篆、隸、楷、草、行等,內容涉及範圍很廣,包括文學、人物生平、歷史醫藥和水利等方面的內容。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
在皇姑坨風景區,摩崖石刻有109處之多,且薈萃了歷代名士墨客之多體書法力作。主要分布於倪翁洞、鼎湖峰、小赤壁等處。皇姑坨風景區的摩崖石刻不僅是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於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雙龍泉

皇姑坨風景區雙龍泉,兩眼泉遙遙相對,躺在雙龍開滿紅色杜鵑花山巒的懷抱中,靜靜地哺育著泉邊依山傍泉的雙龍村,默默地孕育了易門職教文化。泉灘兩岸鬱鬱蔥蔥,古老的榕樹堅毅地向泉邊生長著,似乎在用畢生的力量擁抱雙泉。
雙龍泉雙龍泉
樹幹蒼勁,布滿了風霜;曲伸的樹枝似一雙手臂,露出不息的追求;枝頭抽出的新綠卻是鮮活的,青翠欲滴,把雙泉點染得綠油如藍;相伴雙龍泉水,寫盡了生命命脈的蒼鬱,傾注了生死相許的信念,以及那種執著的永恆。兩岸青山起伏,群峰突兀,在霧色中層次分明地排列著,和著水中的倒影,景色秀麗如畫。山不轉水轉,水不轉霧在轉,有如夢回。一時分不清是雙龍泉水滋潤了那山,還是秀美的山巒呵護著這水。漫山遍野的杜鵑花迎風怒放,開得狂野,開得奔放,積盡揮灑自我的個性;朵朵花如同少女的姣好面容,映紅了那山林,映紅了這泉灘,也映紅了雙龍人欣欣向榮的好日子。

蘆葦園

蘆葦活動區是整個景區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陸上蘆葦迷宮兩大區域,縱橫交錯的河港和茂密的蘆葦,構成遼闊、狹長、幽深、曲折等多種形態的水面或陸上蘆葦空間,形成一個個迷宮,為遊客提供了一個追尋野趣和體驗新四軍輾戰蘆葦盪情景的場所,漫步、泛舟其間,鳥兒婉啼,涼風習習,葦香撲鼻,野趣橫生。農家園是蘆葦活動區的一個亮點,水車、牛車、風車、高豎桅桿的農船和船坊盡現農家生活的樂趣;第一代“春來茶館”再現出當時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館原形。踩水車、竹林嬉戲,盡享農家生活樂趣,與蘆葦迷宮相得益彰。良好的大自然生態,是追求回歸自然“綠色旅遊”的極佳選擇。美食購物區位於景區出口處,方便遊人購買土特產、水產品和旅遊紀念品,也是品嘗蘆葦盪特色水產和風味小吃,享受皇姑坨風景區“特色旅遊”樂趣的理想場所。
蘆葦園蘆葦園
景區以追求大自然生態,打開水域,視覺上營造浩浩蕩蕩感覺為設計理念,巧妙地利用原有水域,打開水面,形成煙波浩淼一泓清水,給遊客以小“陽澄湖”的感覺,所有陸地,依據當時江南水鄉自然地形復原,緩坡接水,移步土動。沿著生動的岸線和水中淺灘,蘆葦叢生,從各個不同視角都有浩浩蕩蕩的感覺衝擊力。追求自然、野趣,營造水鄉“森林公園”,各個不同的地塊,形成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以及萬竹島,同時追求“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的意境,綠化與蘆葦構成一個協調、和諧的大自然生態景觀,春是桃紅柳綠,夏是荷藕飄香,秋是杏林盡染,冬是雪融蘆花,四季如詩如畫。令遊客真切感受鄉村田園風味,恍然置身男耕女織,牧笛聲聲年代。拋一魚釣,悠然垂釣,摘一把蔬菜,或親自下廚,或點旺碳爐燒烤,其樂融融。漫步竹亭竹廊賞景,坐飛艇犁破碧波衝浪,乘畫舫聽絲竹悅耳。藍天、碧水、綠蘆使你感覺到空氣是甜絲絲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